
傍晚六点,家里饭桌上,68岁的陈阿姨正盯着碗里的米饭发愣。她最近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句话,“吃得少,活得久。”于是,她每餐都只夹几口饭,生怕多吃会让自己“老得更快”。
可最近,总觉得浑身没力气,精神也越来越差。邻居看到后劝她:“你这样可不行,该吃还得吃!”可陈阿姨却更加迷茫:饭量越小,真的会衰老得慢,健康长寿吗?

这样的观点,近年来在养生圈里广泛流传。不只是中老年人,许多年轻人也跟风“轻断食”“节食减肥”,只为追求更长寿、更慢老。但医生的回答,往往让人大跌眼镜。“吃得少”真的等于“活得久”?饭量减少,衰老速度就能被按下暂停键吗?
其实,人老得快慢,并不是由吃多少饭简单决定的。早在20世纪初,科学界就对“限食延寿”做过大量研究。比如,美国哈佛大学的实验显示,在动物模型(如小鼠、果蝇、线虫等)中,长期限制总热量摄入,可以延长寿命。在某些小白鼠实验中,被限制喂食的小鼠寿命最长延长了30%以上。

但请注意,这些研究对象大多是动物,在严格控制饮食结构和营养均衡的前提下进行的。直接将这些动物实验结论套用到人类生活,并不科学。
有权威医学专家指出,人体与小鼠的基础代谢、营养需求、生活环境差异巨大。过度减少摄入热量,对人的长期健康未必有益。相反,如果长期“吃得过少”,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风险,包括免疫力下降、贫血、骨质疏松、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等。
再看流行病学调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数据显示:中老年人一味减少饭量,反被发现肌肉流失加快、身体活动力下降,患慢性病的风险也随之升高。

医生提醒,长期吃得太少,对机体影响有好有坏,但弊大于利。坚持低摄入热量饮食1-3个月后,身体可能出现这些变化:
基础代谢下降。饭量减少导致热量供应降低,人体为保护自身,会降低基础代谢率。短期看或许减重明显,但更容易出现乏力、怕冷、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甚至影响甲状腺功能。
免疫系统变弱。如果蛋白质、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免疫细胞合成受限,身体容易感染疾病、恢复慢,老年人尤为明显。有数据显示,60岁以上老人长期低热量饮食,感染性疾病发生率高出正常饮食同龄人12-17%。

肌肉和骨质流失。热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直接影响肌肉合成/修复。长期如此,很容易出现肌少症、骨质疏松,摔倒和骨折的风险大大提升。2023年《中国营养科学研究》显示:我国约有30%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肌肉减少问题,其中和一味“吃得少”有密切关系。
医生的建议再明确不过:长寿、延缓衰老的关键,不在于绝对“吃得少”,而在于“吃得对”。做到科学吃饭,身体才可能越吃越年轻。
均衡营养,不必刻意“吃很少”。每日应保证六大类营养素齐全:谷类、肉蛋奶、蔬菜水果、豆制品、坚果等都要兼顾。不挑食、不偏食,也不过量。

控制总热量,避免暴饮暴食。合理的每日能量摄入应根据年龄、性别、体重、活动强度等个体化调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普通中老年人每日至少热量在1500-1800大卡,可采取“七八分饱”为宜。
规律进餐,小量多餐更有利。与其压缩一日三餐的总量,不如分多次,每餐不过饱,稳定血糖和能量供应,还能减少消化系统负担。早餐要吃好,晚餐不宜太晚。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长寿与膳食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哈佛大学热量限制动物实验研究报告》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