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气沉沉的一天,
三大指数今天震荡分化,盘中突发跳水。
市场又回到了熟悉的节奏——指数强,个股弱。
上证指数微微收红0.03%。
个股一塌糊涂,近3700只待涨,涨跌幅中位数-0.82%。
成交量又开始缩量,之前好不容易站上12000亿,今天又跌到11389亿。
4月8日这波关税战反弹以来,上证50等少数宽指已经彻底涨回来了。
但大部分个股还差不少。
结果就是指数回来了,钱没回来。
往后看,还有不到一周,一季报就披露完了。
按照惯例,越是拖到最后,业绩大概率越差。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短线资金会暂时退场,等“业绩雷”爆完后再入场。
这里再次提醒一遍——注意小微盘股业绩暴雷风险!
手里有这类资产的朋友,求稳的话,最好换成有业绩支撑的优质资产。
港股今天也跟着A股一起跳水,
恒指跌0.74%,恒科跌1.46%。
本来昨天港股都已经涨出极低估区间了,今天这一跳,又进来了。
这个位置往下,没建仓的,轻仓的可以逢低分批补仓。
今天全市场最靓的仔,依然是我们的创新药!
港股创新药大涨2.39%,实现4连涨!
4月8日这轮反弹以来,创新药已经涨了26%+,距离填平关税战的“错杀坑”,仅一步之遥!
得益于此,
在医药整体还趴在坑里的时候,
我们的医药组合这波才能迅速出坑,持续跑出超额收益。
机构开始抄底白酒了!
最近公募基金一季报全部出炉,
今年一季报一个“反常”现象——很多基金经理开始抄底白酒了。
本就重仓白酒的张坤继续增持白酒,
山西汾酒持股数量,较上期增长1.82%,
泸州老窖持股数量,较上期增长4.27%。
萧楠更是疯狂加仓,
一季度之前贵州茅台和山西汾酒甚至没有持仓,这下一口气直接把这俩买进了十大重仓股,
五粮液持股数量也较上期翻了一倍以上!
除了这两位顶流,其他增持白酒的基金经理也不在少数,
比如陈涛,直接把泸州老窖买进了十大重仓股,仓位是8.14%。
李晓星也把泸州老窖买进了十大重仓股。
袁航加仓贵州茅台和五粮液,把山西汾酒买进前十大重仓股。
……
道人看了一下,他们增持白酒的核心逻辑都比较一致。
用萧楠的原话讲:
“我们认为当前的白酒相当于一个带有内需看涨期权的高息债券。除此之外,行业内缩量提质的脚步没有停止,A 股相关上市公司在经历若干轮行业周期后, 相当比例的二三线公司陆续被甩开身位,优质公司的供给大幅度减少,估值水平已经少有进一步下跌的空间。”
说人话就是:
头部高端酒企商业模式优秀,还有替代空间。随着股价下跌,股息率越来越高,吸引力是持续增加的。
未来即便内需无法改善,也有高股息率打底,一旦内需改善,可成长性还会提高。
划重点:商业模式、股息率!
还记得道人今年1月聊白酒时,和大家讲的一个核心逻辑吗?
除了白酒行业本身的周期反转外,高股息率也是资金选择的条件之一。
随着股价下跌,当白酒股息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具有商业模式优势的头部高端酒企会成为很多资金的首选抄底对象。
如今,这个逻辑已经开始慢慢兑现了。
公募基金已经开始入局抄底。
后续如果白酒继续下跌,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加入到抄底阵营,最终把白酒股价托住。
在标的选择上,头部高端酒企肯定是首选。
至于其他二三线酒企,就难说了……
之前很多朋友总是问道人:
“消费赛道超过一半都是白酒,白酒已经处于下行周期了,投消费不是自相矛盾吗?”
这里再和大家讲一下道人的消费组合,
在配置比例上,
道人消费组合特意降低了白酒配置比例,只有15%左右。
在标的选择上,
配的也都是最头部的几家一线高端酒企,二三线的都没配。
头部酒企议价能力更强,现金流储备更充分,商业模式更优秀,穿越周期问题不大,但二三线就不好说了。
所以,完全不用担心白酒下行周期对我们投资组合的影响。
聊聊港险
最近,有不少朋友问道人:
“港险怎么样?”
关注道人比较久的朋友都知道,其实道人对保险也是长期跟踪和研究的,
不过作为一名投资小V,道人很少和大家聊保险。
毕竟,保险在资产配置中只是用来“兜底”的。
什么是兜底?
就是保证你本金不亏损,
在这个基础上尽可能跑赢通胀,以备不时之需。
真正的想象力,还是要靠权益类资产来实现。
所以,只有在大家有需求,或者一些关键时刻,比如24年3.0%复利的储蓄险下架时,道人才会偶尔和大家聊一下,平时一般都不会聊。
不过既然有人问了,今天就简单和大家聊两句。
其实港险和大陆保险差别还是很大的,
与其说港险是保险,倒不如说它是一个保本型海外投资账户。
港险和大陆保险核心的几个区别:
1、收益率不一样
港险:在保本的基础上,长期预期收益率能做到6%—7%,
而大陆的储蓄险目前长期收益率只能做到3.5%。
为什么收益率能差这么多?
本质上是底层资产和监管制度不一样。
在监管制度上,
香港金融市场更加成熟,保险公司可以拿出七成甚至更高的仓位配置权益类资产。
而大陆监管更严,保司权益仓位的上限也只有三层左右。大头仓位还是要按规定投资债券、现金等极低风险资产。
在底层资产上,
港险投资的更多的是美股、美债等海外资产。
而大陆保险投资的主要是国内的债券、现金和少量权益类资产。
权益类仓位更高,长期收益自然就更高,对应到保险的预期收益也就越高。
2、收益兑付机制不同
内地储蓄险虽然长期收益上限不高,但是下限高。
目前预订利率大概能做到2%以上,
也就是说,你要你长期拿着,2%以上的复利未来是一定能实现的。
而香港则是由“高预期收益+低保证收益”组成。
港险的保障收益大概只有0.5%—1%,也就是说保本是一定的。
而港险的演示收益回报不是百分百的,会有浮动性。
根据香港各大保险公司过往六年来的回报分红情况来看,
实际的分红实现率一般都在9成或更高,也就是说有时候会稍大于6.5%,有时候会略低于6.5%。
兑付机制的不同,本质上还是由底层资产决定的。
毕竟港险权益类仓位更高,波动也更大,所以分红实现率波动也更大。
3、投保门槛不同
港险毕竟是海外投资,资金量要求相对更高一些。
大部分港险的投保都是每年1万美元起步,一般都是2—3万美元/年,而且需要你本人到香港本地去开户投保。
相比之下,大陆保险门槛就低多了,每年几千起步,一般在本地就能办理。
所以,本质上港险更像是一个带有长期保本型海外理财账户。
这也注定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配置港险,
相比之下,港险更适合那些有美元资产配置、移民计划、高收益长线储蓄需求的人群。
如果你有以上这些需求,或者闲钱比较多,风险偏好比较低,当然可以配置。
如果你闲钱不多,又没有海外资产配置、留学、移民等计划,完全没必要考虑。
关于港险,大家如果有其他问题,也可以留言或私信,
道人看到都会第一时间回复大家。
更新时间:2025-04-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