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知名中国通专家:美国已经损失10万亿,万万不可对中国再误判

彼得·沃克,曾在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任董事,现已退休,是美国知名的中国事务观察家,也是美国社会里难得清醒的“中国通”。

沃克从2021年起,就一直致力于让美国客观地认识中国。在他看来,美国一直在误判中国,对中国的偏见非常深。这直接导致了美国在对华政策上的短视,导致两国关系紧张加剧。这对中美关系,乃至世界局势,都是非常不利的。

2022年,当中美贸易战打得如火如荼时,沃克直接表示,美国已经损失了10万亿美元,千万不可对中国再误判。按照中国的体量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美国误判中国的代价尤其巨大。

可惜的是,美国政府并未重视沃克的话。结合今天的“关税战”来看,沃克这番话的含金量还在不断上升。

那么,美国对中国的误判要从何说起呢?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误判

2022年1月,美国著名的“中国通”,也是美国社会里难得的清醒人士——彼得·沃克写了一篇文章,主题思想就一个:美国万万不可再误判中国,否则将付出巨大代价。

这个“继续”二字就很微妙,说明美国一直在误判中国呗?

沃克可不是瞎说的。结合历史来看,美国对中国的预判就没对过,不是在误判,就是在误判的路上。可以说,美国就是一个“中国盲”,在面对中国时,读不懂,看不透,判不准。

早在21世纪初,《洛杉矶时报》的一篇文章就犀利地指出,美国在中美关系上,犯错误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美国的华裔学者洪朝辉曾说,美国对中国政治发展的解释与预测,无一不失败。

可见,美国习惯性地误判中国,倒也不是沃克独创的观点,而是“自古有之”。

历史上,因刻入骨子里的傲慢与偏见,美国曾发生过六次对华战略误判。

第一次,在抗日战争即将结束,国共即将相争之时,美国错误地选择了国民党。结果,国民党败走台湾,退出历史舞台,美国也在共产党心里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失去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东方大国的友谊。

第二次误判,是朝鲜战争时期,笃定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不敢出兵朝鲜。然而,中国又没按照美国的剧本来。我们举全国之力打这场战斗,并且还打赢了,把不可一世的美国大兵打得嗷嗷叫,立国威,扬军威。

第三次误判,是刚开始搞改革开放那会儿。我们准备弄市场经济,美国就乐了: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是“配套使用”的,中国搞了市场经济,就必然会搞资本主义,走入西方体系。

万万没想到,中国把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分开了。谁规定市场经济必须和资本主义搭配?把市场经济安在社会主义头上,照样创造奇迹,惯性思维要不得。

美国傻眼了:还能这样玩?

需要注意的是,因这次战略误判,美国和中国正式建交,直接帮助中国外交飞升,和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美国以为中国会步苏联后尘,做出了第四次误判:中国会和苏联一样,土崩瓦解。这个误判,使美国对中国的发展听之任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中国加入了WTO。

外交的突破,搭配WTO的全球贸易体系,给中国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加速剂。完成改革开放的中国一扫“老破小”的面貌,以开放积极的现代化姿态搭上了全球化快车,经济起飞,综合国力噌噌噌往上涨。

这可真是美国的误判,中国的机遇。

面对发展迅速的中国,美国接受不了,就开始自我洗脑,单方面地指出,中国其实没那么强,总有一天会在发展路上崩溃。这就是美国对中国的第五次误判,简单来说就是“中国崩溃论”。

结果大家也知道了,中国再次打了美国的脸,不仅没崩溃,还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比美国预测的,以及我们自己规划的,提前了四十年。

对此,俄罗斯《专家》周刊还发表了一篇文章,对美西方国家大肆嘲讽,说西方近20年来所犯的重大战略失误,就是没有正确地评估中国的潜力和野心。“错估中国是西方重大战略失误”。

看看看看,美国作为当事人,还没有一个吃瓜群众看得开。关键吧,人家都指着美国鼻子说它犯错了,美国还是不愿意承认中国的强大,并且单方面地幻想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衰退的可能性以及将会带来的后果。

能犟到这个地步,美国还是很厉害的。

那么,美国是从什么时候意识到中国强大起来,准备对付中国的呢?确切来说,是2015年以后。2016年的南海冲突里,美国和中国差一点就打起来了,两军对峙于南海。但最后关头,美国怂怂地溜走了。

直到这时,美国才真正地回过神来,意识到中国已经有了和它对峙的实力。再不对付中国,它的霸主地位就要被取代了。所以,从2017年开始,美国就将中国列为首要战略威胁,效仿美苏冷战期间对苏联使出的手段,从经济、军事、地缘政治、舆论攻击、间谍渗透等各个方面遏制中国。

第六次误判,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产生的。文章开头沃克所说的误判,就是指这一次的误判。

沃克

如果说,前几次的误判,只是让美国失去了遏制中国发展机会的话,那么这次误判完全就是孽力回馈,把美国拖向了无底深渊……

彼得·沃克眼中的中美关系

2017年,特朗普成为总统后,把中国列为首要战略威胁,正式和中国杠上了。除了战争以外,美国用上了所有手段,中美关系一天比一天紧张。用基辛格老爷子的话来说,中美已经站到了悬崖边上,很有可能发生军事冲突。

基辛格曾多次评价中美关系,这一次是最悲观的。这位知名的国际关系专家是少有的美国清醒,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依然对中美关系忧心忡忡。

基辛格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中美不要陷入“新冷战”。他指出,美国在外交政策上始终抱有“自诩正义”的行事风格,但中国等国对此并不买账。这句话,就是在说美国的傲慢。

基辛格认为,中国是在寻求“安全”而不是想要统治世界,为了避免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美国需要克制盲目的对抗,转而寻求对话。

说出这番话后的第五个月,基辛格就溘然长逝,没有看到中美和好的未来。但幸运的是,有人在循着基辛格的脚印前进。

在美国国内,像基辛格这般聪明清醒的人不多,但也有。彼得·沃克,就是其中之一。

彼得·沃克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通”。他和中国结缘35年,曾造访中国80多次。因对中国的喜爱,他还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吴子。

沃克在中美关系上,是美国少有的清醒派。网上可以找到的,他最早发出关于中美关系的言论,是2019年。

这年年底,沃克接受了环球时报的采访,直言贸易战是一个糟糕的决定。采访中,他说出了美国不熟悉中国的扎心事实,以及美国针对中国的原因。

据沃克所说,过去一百多年来,美国都扮演着全球经济的领头羊角色。但按照中国惊人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几十年,这个位置可能就要换中国来坐了。

“美国一些政客无法接受这一趋势,试图不惜一切代价防止它变成现实……”

“……美国政坛对中国历史文化知之甚少,他们不接受中国的强政府模式,不理解这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自然结果。与之相比,中国对美国的理解则深入得多。”

在不了解中国的前提下,美国误判中国,就是常规操作了。可惜,美国没人重视沃克的话。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铁了心和中国对抗到底。

2021年,沃克给自己树立了一个目标:让美国客观看待中国。为此,他进行了大量客观调查,撰写了《大国竞合》这本书。

《大国竞合》写出来后,美国的媒体人告诉沃克,读者不想看这些内容,想看中国的负面消息,无论真假。沃克的这本书,显然“不合时宜”。

为了不惹上事,几乎没有媒体愿意刊登沃克的文章,他的书也没有获得太多反响。

这就是美国舆论界对中国的态度。他们不了解中国,也不愿意了解中国,且始终对中国抱有敌意。对此,沃克很无奈。

“美国口中所谓的‘中国挑战’,其实与中国无关。美国上届政府发表了不少反华言论,一定程度是因为他们没能兑现给美国民众的承诺。这些官员反复说着同样的话,然而他们并不了解中国模式,或者是已经了解但无法轻易接受。”

2022年,面对美国一通蛮不讲理的操作,看不下去的沃克再次发声。他警告美国,不要再继续误判中国。

据沃克所说,过去,美国已经犯过好几次严重的误判错误。比如,越南战争带来了数千亿美元损失和巨大人员伤亡。打着“反恐战争”的旗号入侵和占领别国,也导致美国损失10万亿美元,并伴随大量军人和平民伤亡。

前五次的误判和过去的错误就不提了,过去无法改变。但现在,美国需要立刻停止对中国的误判。

彼得·沃克所说的误判,就是美国把中国当成第二个“苏联”,对付中国,同时在面对中国的强大时,盲目扩充军备,以寻求所谓的安全感。

他在文章中写到,自从将中国列为首要战略威胁以来,美国就在对华政策上陷入短视。为了佐证这个观点,沃克列举了美国对中国的四个错误假设。

第一个假设,是中国经济已达到所谓临界点,高负债、高房价、老龄化以及创新不足等因素将导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瓶颈。这和第五次误判的“中国崩溃论”差不多。

第二个假设,是中国的治理模式有问题,面临一些掣肘因素。

第三个假设,就是疫情期间,中国的社区封禁政策,引起人民不满。

最后一个假设,也是对美国影响极深的,就是中国正利用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来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国或地区。

接下来,沃克在文章中,一一抨击了这些假设。

首先,中国经济处于所谓的临界点,不是因为它正在衰退,而是可能因高负债、老龄化、劳动力短缺、估值过高的房地产市场等因素面临发展瓶颈。

中国的债务大多数都是来自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国内债务,不会受到外部市场力量的影响,中国自己就可以管控。高负债,其实问题不大。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也不是致命伤。中国是人口大国,中国人民自古就很勤劳,能吃苦,拥有强大的韧性、毅力和自我奉献精神,愿意为了美好的生活奋斗。而且,中国还出了延迟退休的政策,再加上人工智能和各种科技手段,完全可以缓解劳动力不足的压力。

至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虽然存在泡沫,但它的潜在损失都能被投资者、债权人、开发商消化吸收,政府也会进行宏观调控,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震荡和损失降到最低。

说到这里,沃克还特意指出,中国政府是一个能力极强的中央政府,一直把经济繁荣作为第一优先要务。

第二个假设和第三个假设是相互关联的。质疑这两个假设的除了沃克,还有其他学者。皮尤研究中心和爱德曼公司就曾在中国和美国做过一项民意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社会对政府的信任度以及对未来更高生活水平的期望值方面,中国的表现都远远优于美国。

更何况,疫情期间,中国的抗疫战绩如何,全世界都看到了。和其他国家的摆烂相比,中国从一开始就极为认真地抗疫。政府和百姓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挺过了三年大疫。这使得中国人民健康和中国经济的损害远远小于西方。

至于第四个假设,完全就是无稽之谈。这真的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吗?

沃克在文章中分析,美国单方面地认为中国在利用不断增长的军事实力,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国或地区。以此为由,美国走上了一条进一步军事化和对华遏制的道路,来应对它所谓的“中国威胁”,哪怕这个威胁并不存在。

对此,沃克讽刺地指出,美国在为一场它根本不可能打赢的高成本对华冲突进行准备。而中国呢?将会继续在强化经济引擎方面加大投入。这些资金,都是从国防支出中省下来的。不像美国,从各行各业中抽血,无限制地补贴居高不下的国防开支。

总之,这四个假设没一个是真实的,全是美国想象出来的“问题”。沃克在文章中建议,美国应该极为仔细地审视这些假设,不要基于这些不真实的假设继续误判中国。鉴于中国的体量和影响,误判中国的代价将尤其巨大。

具体有哪些后果呢?首先就是高额的,没有必要的军事开支。前几年的就不说了,根据这个月的最新消息,美国下一财年国防预算将首次达到1万亿美元。

众所周知,国家财政就像一块大蛋糕,军事吃的蛋糕多了,那么其他领域,(包括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等)吃的蛋糕就少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美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民生状况。

很多人对美国的印象还停留在人人富足,人人住大房子的虚假宣传里。但其实,根据2024年的数据,美国至少有五十万人无家可归,很多儿童食不果腹,很多老人付不起取暖费。

“美国吹”先不要急着喷,这可不是无中生有抹黑美国,是美国官员自己说的。2024年年底,美国国会参议员伯尼·桑德斯在公开反对8950亿美元的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时称,美国不需要这样的国防体系,这一体系已成为少数大型国防承包商牟利的工具,而不是服务于军事需要。

“美国不需要花近万亿美元用于军费,特别是现在美国有约50万无家可归者,还有食不果腹的儿童及付不起取暖费的老年人。”

可见,沃克的建议石沉大海,美国的军事开支依然居高不下,且一山更比一山高。

除了高额的军费开支外,美国对中国的误判还会损害自由贸易,以及可能错失中国这一全球最大、增速最快的消费市场。

结合今天的关税战来看,沃克这个观点的含金量还在上升。只不过,他没想到的是,美国对中国的误判,不仅仅只是损害自由贸易,以及可能错失中国市场,而是直接把桌子都掀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和中国全面脱钩。

没错,说的就是今年的“关税战”。

2025年4月初,愚人节刚过,特朗普就和全世界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他零帧起手,非常“天才”地以贸易逆差为标尺,将逆差金额折算为税率,对所有国家,包括企鹅居住的无人岛,实施对等关税,美其名曰填平贸易逆差,让制造业回流到美国。

好家伙,这政策一出,懂经济的,不懂经济的,玩政治的,不玩政治的,都傻眼了。特朗普以一己之力,创死了全球外贸,伤敌八百,自损一千。这股宛若精神病人的疯劲儿,真是让人害怕。

不过,都说了是玩笑,特朗普颁布政策还没几天又反悔了,对没有反抗他的国家暂停征收关税,期限为九十天。接下来,就看这些国家出的牌,能不能让特朗普满意。

当然,硬刚到底的中国,不在暂停征收关税的国家名单里。毕竟,特朗普唱这么一出大戏,目的就是为了对付中国。但搞笑的是,没过几天,美国又悄咪咪地豁免了从中国进口的部分商品的关税。

朝令夕改,感觉川普就像是闹着玩一样,充分暴露了美国政府是个草台班子的事实,以及美国张牙舞爪的外表下,脆弱腐朽的内里。

毫无疑问,征收对等关税,会给美国带来很多“收入”,但这种行为,也必然会动摇美元的地位。

美元本来就根植于全球贸易和金融运作之中,但特朗普却一拳把全球贸易体系打碎了。在这种情况下,美元不可能独善其身,但市场总会找到出路。如果美国继续一意孤行,那么美元的地位将会被大大削弱。到那时候,美国还能维持它的金融霸权吗?

总的来说,特朗普下了一步损人不利己的臭棋,就和八年前的贸易战一样,两败俱伤。可见,过了快十年了,美国还是一点长进都没有,依然在误判中国的路上越走越远。沃克一腔努力,终究是错付了。

那么,此时的沃克在干嘛呢?目前还看不到沃克对这件事的看法。从沃克2024年的采访来看,他应该在写第二本书——《遏制陷阱》。

这本书的主要论点就是美国正在试图遏制中国,但中国不能被遏制,因此美国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些不可能的事。

“由美国定义世界秩序的时代基本已经结束了。发展中国家不喜欢那种必须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的想法。”

写到这里,就不得不让人怀疑,沃克是预言家吧?看看他说的话,是不是和关税战中,中国的反应对上了?美国为了对付中国,搞对等关税,准备拉全世界下水,让中国屈服,是不是就是在做“不可能的事情?”法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南非等几十个国家的抵抗和反制,是不是也就说明美国的霸权主义不起效果了?

沃克老爷子,你快别写书了,联联网吧,你的最佳论据它来了,经典到可以载入史册的那种。

目前,关税战还在继续,特朗普一天一个花样,不知道养活了多少新闻人。毫不夸张地说,这就和七十多年前的抗美援朝一样,是一场立国之战。不同的是,抗美援朝是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中国,而如今的关税战,是想让美国正视中国,想让美国不要再怀着傲慢与偏见去误判中国。

中国没有称霸的心思,以前没有,现在没有,未来也不会有。中国不惹事,但是也不怕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上甘岭,75年前的中国不怕美国,现在也依然不怕。

乾坤已定,就看美国什么时候认怂了。

信息参考:

环球网-「美」彼得·沃克:美国不该继续误判中国

《财经》-专访彼得·沃克:美国处于政治低谷,只能忍受混乱

人民资讯-专访美中国问题专家彼得·沃克:那些把中国当敌人的人,根本不懂中国

环球网-美知名中国事务观察家彼得·沃克:理解中国,美国需反思五大问题

光明网-深观察丨“美国政府有钱大搞军火 没钱改善民生”

人民日报-万亿美元国防预算 美国受得了吗

观察者网-基辛格再谈中美关系:冲突可能发生,必须改变现有关系轨迹

观察者网-周德宇:大部分美国的“中国通”,既不懂中国也不懂美国

解放军网-美国对中国6次重大战略误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7

标签:美国   基辛格   中国   彼得   中美   中国通   中美关系   关税   国防   损失   知名   战略   美元   专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