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俄乌战争成了中国高端机床的救星!四大行业焕发新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从前谈及高端机床厂商,行业内普遍只认准三个品牌,分别是日本发那科、瑞士米克朗以及德国玛吉。这并非空谈,2021年中国高端机床市场中的进口品牌占比一度高达90%以上,反观国产机床份额仅占5%左右。客观数据证实,国际品牌的市场认可度是国产难以比拟的。

但到了2024年,中国高端机床却迎来了爆发式发展。整个上半年出口额暴涨56%,市场占比跃升至12%,同时沈阳机床、科德数控等国内龙头纷纷扭亏转盈,向国际巨头发起挑战。

鲜为人知的是,中国机床蓬勃发展背后的最大功臣,竟然是深陷战争泥潭的俄罗斯。为什么说俄乌战争是中国机床腾飞的最强推手?中国机床的这场逆袭大戏,又是如何上演的?

中俄工业互补

在2022年之前,中国的高端机床市场长期被国际巨头所垄断,国产品牌只能在中低端市场分得一杯残羹冷饭。高制造成本、低订单量以及工业反馈缺失的三大弊病,犹如压在国产机床行业的三座大山,让一众企业喘息困难。

真正的行业转机点发生于俄乌战争后,欧美对俄罗斯工业经济实施全面制裁,高端机床统一被列入禁售清单。在2022年以前,欧洲品牌掌握了俄罗斯机场60%的市场份额。但伴随着制裁禁令的实施,这些品牌纷纷关停了在俄工厂。

比如德日合资的德马吉森精机,就迅速宣布全面退出俄罗斯市场。同时发布全球公告要求所有客户都必须升级远程管理系统,配合厂家完成远程监控

如今国际上的先进机床,普遍自带GPS装置和自锁系统。如果长期不进行升级,就有可能自动触发自锁程序。于是几乎一夜之间,俄罗斯工人们惊奇的发现,他们昨天还在使用的高价机床,今天竟然全部陷入瘫痪报废。且这些涉事机床几乎都来自日本、德国、西班牙等欧美阵营国家。

欧美这一招可谓是釜底抽薪,要知道俄罗斯并不具备高端机床的制造能力,军工产能高度依赖进口。如今冲突刚刚引爆,数控机床若是被远程锁死,无疑等同于断绝了俄罗斯的弹药供给。

情急之下,俄罗斯只能将目光投向中国。2022下半年,俄罗斯企业尝试从沈阳机床订购了20台五轴立式加工机床,用于坦克零部件的生产加工。结果试验下来发现,虽然中国机床精度上对比德国稍有逊色,但成品质量已经足够满足使用要求。关键是中国货价格低廉,售后相应迅速,总体来说瑕不掩瑜。

2023年俄罗斯一口气从中国购买了35亿美元的高端机床,国内沈阳机床、海天精工的工厂齐刷刷陷入爆单状态,订单数一度排到了两年后。各大品牌的车间纷纷进入到24小时三班倒状态,从前闲置的生产线如今也马力全开极速生产。

根据俄罗斯专家统计,截止2024年中国机床在俄罗斯市场的份额已经从三年前的20%飙升到了80%。如果可能的话,他建议中俄下一步应该立刻开展合作,实现中国机床在俄罗斯的本土化生产,两国应该将重心从机床贸易转向联合生产,乃至于研发。届时俄罗斯将会为中国企业提供免税服务,以及制定一系列福利政策。

俄罗斯的大量进口也为中国机床带来了三大利好,第一是成本的骤降。以沈阳机床举例,过去沈阳机床制作一台五轴机床,因为整体产量少,所以单零件的采购价普遍偏高。从瑞士购买主轴时,对方报价往往在80万以上。而现在我们订单量上来了,零件订购量自然也水涨船高,一口气采购500个主轴,对方报价也主动压到了55万

第二是技术迭代,过去国产机床因市场份额小,无法收到大规模的真实工况反馈,导致整体技术一直停滞不前难以精进。但如今,俄罗斯客户刁钻的加工需求会促使国产机床进步优化。

比如此前俄罗斯客户要求加工航空发动机叶片,我国工程师驻厂研究了整整三个月,最终将铣削表面粗糙度从Ra1.6降至Ra0.8。精度之高足以媲美德国德马吉,实现了技术上的跨越式进步。

第三就是打响知名度,中国机床在俄罗斯市场的成功应用引起了全球客户的注意。口碑稳定后,来自东南亚和中东的客户纷沓而至,采购了大量国产高端机场订单。去年越南汽车厂商购买了海天精工的卧式加工中心,沙特购买了科德数控的五轴机床。整个2024上半年,中国高端机床出口额暴涨56%,背后体现的是国际买家对中国制造的逐渐认同。

凭借俄罗斯订单,中国的沈阳机床做到了扭亏转盈,实现了从依靠政府扶持到全年营收突破68亿的奇迹。沈阳机床董事长在年报里直言到:俄罗斯是我们的救命稻草,没有他们,我们根本撑不到技术自研获得突破的那一天。

那么中国机床在俄罗斯的市场前景又如何呢?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资源和庞大市场的国家,俄罗斯近些年在欧美制裁之下展现出了强劲的经济活力,而俄罗斯的制造业又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核心地位,普京提出的2030年前国家发展目标中,直接将现代制造业定为政府重点扶持项目。项目涉及的航天航空、机械制造对高端数控机床均有着庞大需求。

反观俄罗斯境内的机床制造企业,整体距离中国和国际先进水平有着较大差距。因此在精密加工和工业领域,进口机床将长期占据俄罗斯市场的主导地位。伴随着中俄两国合作越加密切,中国机床的市场前景必将一片光明。

俄罗斯的三大助力

除了数控机床外,俄罗斯近些年还为中国的三大产业帮了大忙。第一是汽车产业,俄乌冲突爆发节点,恰逢中国汽车产能大爆发。在欧美汽车退出俄罗斯市场后,我们顺理成章的完成了对俄市场的完美接替。冲突爆发前,中国汽车占据俄罗斯进口汽车总量只有10%不到。而截止去年底,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了90%

不仅俄罗斯的万千消费者们喜爱中国汽车,就连俄罗斯的胜利日阅兵式,都选用长城的坦克500作为俄罗斯国宾车队的官方用车。像奇瑞、哈弗、比亚迪等中国汽车品牌,几乎重塑了俄罗斯汽车市场的新格局。

第二是芯片,冲突前俄罗斯的通信航天和军工所需芯片,主要围绕德国、荷兰和美国来进口满足,而中国的芯片份额占比不足12%。但在欧美的围追堵截下,我国成为了俄罗斯唯一的救命稻草。如今中国芯片在俄罗斯市场的占比高达89%,这也助力我国28nm以下的芯片制程取得了重大进展。

最后一项就是经济了,或者说是支付体系。2025年5月俄罗斯央行公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俄罗斯的非卢布外汇结算中,99%都在使用人民币,几乎完全剥离了美元和欧元所主导的swift体系。这不仅展现了中俄经济的强大互补性,还加快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在俄乌战争前,相信不少国人对俄罗斯的本质都有着清晰的认知。这个国家近几个世纪一直想要融入欧洲体系,对于中国始终保持自傲的态度。一场冲突不仅揭露了欧美盟友的真实面目,还彻底打破了普京坚持多年的欧洲幻想。这对于中国来说是好事,而中俄产品替代的红利,也只是刚刚开始...

信息来源:

市场资讯:中国机床的春天(万字长文)

中俄资讯网:俄专家:中国机床在俄罗斯市场份额大幅增长80% 建议中企在俄实现本地化生产

数智易:向俄罗斯出口数控机床的市场前景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5

标签:科技   救星   中国   机床   新生   战争   行业   俄罗斯   市场   德国   芯片   冲突   欧美   欧洲   数控机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