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大豆农民收获的季节里,本该最热闹的销售场面,今年却冷清得出奇。往年这个时候,中国已经从美国订购上千万吨大豆,而今年却迟迟没有动静。特朗普对此急了,不仅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喊话要求中国把采购量翻四倍,还承诺提供“快速服务”,甚至一度延长关税休战期,试图释放善意。可惜这一切并没能换来订单。就在美方翘首以盼之时,中国转身对阿根廷抛出了橄榄枝,15笔大豆订单一口气签下,数量足以让美国农民一片哗然。
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9月22日。阿根廷政府突然宣布,暂时取消包括大豆在内的农产品出口预扣税。要知道,阿根廷对大豆出口通常要征收26%的税率,这道关卡一旦撤掉,成本立刻下降,中国自然敏锐地捕捉到了机会。短短24小时后,至少10船大豆被中国企业拿下,合计约65万吨,加上后续确认的合同,总共15批货物将于11月装船。这笔交易不仅让阿根廷农民松了口气,也直接切断了美国农民对中国订单的最后幻想。多名交易员直言,“这意味着,中国根本不需要美国大豆。”美国农户眼睁睁看着本应属于自己的市场流入南美,心里苦不堪言。
不过话说回来,阿根廷此举也并非单纯为了帮中国解围。事实上,它更像是一场双赢。阿根廷比索长期贬值,美元储备告急,农业出口是其获取外汇的关键渠道。取消预扣税,就是为了刺激出口增加美元供给,稳定汇率。而对中国来说,大豆是饲料产业的命脉,供应链绝不能有缺口。在中美关系持续紧绷的当下,把更多订单转向阿根廷,不仅规避了与美国的关税风险,也让中国在供应多元化上更进一步。
这背后更深的意味在于,美国失去了主动权。特朗普再怎么呼吁,中国也没有义务满足。尤其是在贸易摩擦迟迟看不到解决方案的背景下,美国农产品出口本就步履维艰,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4226万吨,而从美国进口的总量仅1657万吨,占比大幅下滑。南美的地缘与季节优势,加上政策配合,已经逐步取代了美国在中国市场的角色。
美国农民的处境因此变得异常尴尬。美国农业部预计今年大豆产量创下新高,但价格却比2022年跌了40%,玉米价格也暴跌一半。偏偏成本居高不下,种子、化肥、机械一样都没便宜。收成好、价格低、销路却断了,这是最糟糕的组合。农民破产数量因此上升,一度被美国媒体称为“农场末日”。他们的最大客户本是中国,如今却被挡在门外,这能怪谁?特朗普的贸易战不仅没让美国获利,反而把农民逼到了绝境。相比之下,阿根廷农户却因为一纸政策,意外迎来了喘息机会,这种反差让特朗普极难向国内交代。
所以,当15笔大单落地,阿根廷笑了,中国也笑了,唯独特朗普不得不苦笑。失去了中国的市场,美国农业链条遭遇重击,连带运输、仓储、金融体系都在承受压力。未来中国一旦更多农产品订单转向南美国家,美国所谓的“粮食牌”恐怕将彻底失灵。而中国通过这样一次大规模采购,既稳住了自身供应,也顺带向外界展示了一个态度,中国不会被绑架,更不会被动接受交易条件,该给谁订单,不在于谁喊得响,而在于谁真能合作共赢。
总的来看,特朗普想要的,中国却给了阿根廷,这背后反映的不仅是大国博弈格局的变化,也是全球产业链重新洗牌的缩影。从短期来看,美国农民将继续承受一时损失。而从长期看,美国若依旧不调整对华政策,它可能失去的,不仅是几船大豆订单,而是整个未来的合作机会。
更新时间:2025-09-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