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维加斯的赌城大道灯火通明,一辆造型独特的无人驾驶出租车突然成了街头焦点。车旁聚集着近20名本地消防员和警察,他们不是来体验新科技的便利,而是要亲自“解锁”这些自动驾驶新物种背后的风险。随着无人出租车逐步驶入美国各大城市,应急人员的压力和挑战也陡然升级。
在传统应急培训中,警消面对的是普通轿车、卡车,最多算上电动车。如今,像Zoox这样重达近6000磅、没有方向盘、前后都能开的无人出租车,成了他们的全新“考题”。去年秋天,亚马逊旗下Zoox就在拉斯维加斯为本地应急部门专门开设了一场培训,现场问题连连:
这些细节或许看似琐碎,却关乎生死时速。应急人员只有在关键时刻了解这些“冷知识”,才能有效应对突发状况。
无人车企业一再强调自动驾驶比人类司机更安全,事故概率更低。例如,Waymo目前在美国六大城市运营着2000多辆车,累计完成数十万次付费行程,已经给2万多名应急人员做过培训。特斯拉的Robotaxi在奥斯汀上线前,同样对本地警消和交通部门做了系统培训。
但实际操作中,问题层出不穷。Waymo的车辆曾因无法准确识别警灯、警笛,导致消防车被堵在火场外,最严重一次耽误了五分钟。奥斯汀警方还抱怨Waymo车辆分辨不清骑摩托的警员,甚至收到21张停车罚单。虽然企业承诺不断优化技术,但矛盾和摩擦短期内难以消除。
应急人员最关心的,不只是车辆能不能让路,还有数据隐私和救援安全。例如Zoox明确表示,车内拍摄的数据非经法庭传票不能随便提供。消防员还警惕电动无人车起火难度更大,副气囊二次弹出可能直接伤及救援人员。
或许有人会说,这些担忧是“过度小心”,毕竟AI技术正以惊人速度进步。但从旧金山到奥斯汀,无人出租车与应急部门的冲突并非个例。2023至2024年间,旧金山消防部门多次报告无人车阻挡救援通道。类似的事件反复上演,说明新技术落地过程中,风险始终存在。
无人出租车在美国大城市里逐渐“常态化”,不少消费者对它们持开放态度。但现实也不容忽视:加州曾发生无人车与骑行者、行人险些相撞,甚至有乘客在车内遭遇骚扰,车辆被人为破坏、违规停车等事件。
更严峻的教训来自通用汽车旗下Cruise。2024年,Cruise在旧金山发生严重撞人事故,最终被迫关闭全部无人出租车业务。这一事件直接推动监管部门重新审视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安全门槛。
或许有人会说,无人出租车能有效减少酒驾、疲劳驾驶等“人祸”,未来值得期待。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每一项新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当车辆没有驾驶员,突发状况下谁来做决定?AI系统能否真正理解复杂交通环境和警消指令?
专家普遍认为,当前AI驾驶系统虽然在识别路况、响应警报等方面不断进步,但距离完全取代人类判断,还有很长路要走。即使培训再多次,也很难保证应急人员面对每一辆无人车都能应对自如。特别在特殊情况下,AI的“标准流程”往往难以覆盖所有极端情形。
无人出租车作为未来城市交通的重要一环,其发展既带来效率提升,也暴露出监管和应急体系的短板。AI能不能真正保障城市安全,关键还是要看技术和管理能否跟上脚步。拉斯维加斯、旧金山等地的实际案例,既是警钟,也是倒逼创新的动力。
无人出租车驶上城市大道,背后隐藏着无数新的考题。如何让科技创新和公共安全协调并进,真正让AI成为城市治理的“加分项”,而不是新的“麻烦制造机”?答案,或许还需要时间和现实的检验。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