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被父亲逼迫零下13度裸跑的4岁小男孩,如今怎么样了?

2008年,一个仅7个月就早产的男婴降生在何家,体重不足4斤,医生诊断这个孩子“疑似脑瘫”,建议家长做好心理准备,这个被判定可能智力发育迟缓的孩子,就是何宜德。

何烈胜是个中年得子的父亲,面对儿子可能脑瘫的诊断,他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决定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改变孩子的命运,他给这种教育方式取名“鹰式教育”,灵感来自老鹰训练幼鹰的方式——把它们推下悬崖,逼迫它们学会飞翔。

从何宜德出院后不久,这种训练就开始了,何烈胜让婴儿期的孩子在温水中游泳,然后逐渐降低水温,随着孩子长大,训练项目越来越多,强度也越来越大,这些训练远远超出了同龄孩子的承受范围。

2012年除夕,美国纽约气温零下13度,正下着暴风雪,4岁的何宜德被父亲要求只穿一条短裤在雪地里奔跑,视频里,孩子冷得浑身发抖,带着哭腔喊“爸爸抱抱”,何烈胜站在旁边,催促他必须跑完才能回室内。

这段视频被传到网上后,何宜德被称为“裸跑弟”,父亲何烈胜得到了“鹰爸”的称号,一时间这种极限教育方式引发了巨大争议,支持者认为这是锻炼孩子意志,反对者则质疑这是在虐待儿童。

在何烈胜的规划下,何宜德的成长速度远超常人,4岁时,他在父亲陪同下驾驶帆船出海体验,5岁时,在专业教练指导下进行了飞机驾驶体验,6岁开始写自己的成长经历,由父亲整理成书,7岁参加穿越罗布泊的活动,9岁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

更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学历进程,11岁时,何宜德通过了南京大学销售管理专业自学考试的18门课程,拿到了大专文凭,成为当时自考史上年龄最小的大专毕业生,12岁时,他又完成了本科阶段的考试。

何烈胜认为,传统教育体系浪费了太多时间,在他设计的路径中,孩子可以在13岁就完成大学学业,然后进入社会积累实践经验,这比普通人早了将近十年,能够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但这种教育方式一直伴随着质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如果父母要求孩子把更多精力放在特定知识上,而忽略其他方面的成长,这就是一种拔苗助长,孩子的发展需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只看重某几个指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获得一纸文凭,而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过早地让孩子承担超出年龄的压力,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

何烈胜曾创办了“鹰爸公学”,招收其他家长的孩子进行类似训练,但这个机构因为没有办学资质,后来被相关部门停课整顿,这说明他的教育理念在制度层面并未获得认可。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何宜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答每个问题前都会看一眼父亲,即使父亲不在现场,何烈胜也会把手机放在桌上录音,记录儿子说的话,这种现象让人思考,这个孩子在多大程度上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在何家,母亲何龙会的态度与丈夫截然不同,她多次因为心疼儿子与何烈胜发生争执,甚至一度提出离婚,她希望给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让他像普通孩子一样成长。

但面对儿子在学业上取得的成绩,何龙会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她虽然仍有顾虑,但不再像以前那样坚决反对,这种转变可能源于对“成功”的某种认可,也可能是在家庭中妥协的结果。

何烈胜后来还把何宜德的妹妹也纳入了“鹰式教育”体系,这意味着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仅是针对何宜德个人情况的尝试,而是何烈胜坚信的一套教育理论。

当年那个在雪地里奔跑的4岁男孩,如今已经十几岁了,他的人生道路几乎完全由父亲规划。等到有一天他真正拥有自主选择权时,他会选择继续父亲为他设计的企业家道路,还是会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这可能是“鹰式教育”最终需要面对的考验。

这个案例也提醒所有家长,教育没有万能的公式,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发展特点。在制定教育方案时,既要考虑孩子的潜力,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更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幸福。

“这爹是真狠心啊,零下13度让4岁娃光膀子雪地里跑,看着都冻得慌!说是为了治脑瘫风险,但这手法也太极端了,跟训特种兵似的。”

“不过话说回来,孩子后来能开飞机、穿越罗布泊、11岁大专毕业,这履历确实唬人,比我30岁的人生还精彩。 ”

“但仔细琢磨就觉得不对劲:“8岁考入南大”其实是自考,“5岁开飞机”有教练坐后排兜底,宣传味儿太冲了。”

“他爹搞的“鹰爸公学”因为没资质被查了,还因虚假宣传被罚过款,明显是拿着儿子当活广告搞生意啊! 说到教育,这孩子从小就像被他爹编好程序的机器人:几点起床、学啥内容、甚至吃苦瓜都要按计划来。”

“采访里孩子每说句话都要先看爹脸色,这哪是培养天才,分明是造提线木偶,专家说得在理:光追求速成学历,忽略心理成长,就是拔苗助长。 最让我膈应的是,这爹把“鹰式教育”包装成成功学卖钱,什么神童班、天才班,专坑焦虑家长交智商税。”

“之前那个量子波动速读班也是这套路,说白了就是利用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心理捞金,当然,孩子能摆脱脑瘫预测确实不容易,但这种“炸裂式成长”背后牺牲了多少童年?别的孩子玩泥巴时他在雪地里做俯卧撑,别人追动画片时他在写自传。”

用童年换履历,这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假如你是家长,你会选择让孩子按“鹰爸”这种高压模式速成,还是慢慢按普通节奏成长?评论区聊聊你的观点!

信源:环球网——“鹰爸”教育下3岁就出名的“裸跑弟” 如今怎样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育儿   零下   年前   父亲   孩子   家长   方式   罗布泊   儿子   拔苗助长   大专   履历   童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