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发小从青岛回潍坊老家,拍了段院子里晒太阳、吃老妈烙饼的视频,配文“这才是向往的生活”,底下一堆同学点赞说“羡慕哭了”。我看着视频里熟悉的老槐树,突然想起去年国庆回家的事儿。
那天我也是这么感慨的,坐在院子里嗑着老家的瓜子,看我爸侍弄他的小菜园,觉得城里的996、挤地铁都像一场梦。结果我妈泼了盆冷水:“你也就新鲜这几天,让你天天在家浇地、喂鸡,再遇上农忙起早贪黑,你还觉得幸福?”
这话一下子戳醒了我。
我们这些在城里打拼的人,总把老家当成“避风港”。每次回去,不用挤地铁赶公交,不用对着KPI发愁,吃的是爸妈做的热乎饭,走的是熟悉的乡间小路,自然觉得幸福。可我们忘了,这种幸福是“过滤掉辛苦”的,我们看到的是秋收后晒粮食的悠闲,没看到春耕时凌晨五点下地的寒冷;羡慕的是邻里间家长里短的热闹,没体会过日复一日重复劳作的枯燥。
我堂哥一直留在老家,种着十几亩地,还养了几头猪。上次我回去,他凌晨四点就起来喂猪、拌饲料,中午随便扒两口饭又要去地里浇水,晚上回来累得倒头就睡。我跟他说“还是你自在”,他苦笑:“自在啥?地里的活不能停,猪要天天喂,一年到头就盼着收成好点,孩子学费能凑够。你们回来住几天觉得新鲜,我们天天过的都是这样的日子。”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羡慕的哪里是老家的生活,分明是“不用上班的假期”和“衣锦还乡的体面”。在城里受了委屈、累得够呛,回老家就成了一种逃离,暂时不用面对职场的压力、房租的焦虑,还能在亲戚朋友面前说一句“在青岛挺好的”,这种“被羡慕”的感觉,才是幸福的关键。
可对于那些一直留在老家的人来说,生活没有“假期模式”。他们要面对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现实,是柴米油盐的琐碎,是想给孩子更好教育却没太多资源的无奈。就像我堂哥说的:“你们回来是放松,我们留在这是谋生。”
现在我再也不盲目羡慕“衣锦还乡”的感慨了。不是老家不好,而是我们常常把“休假的幸福”当成了“老家的日常”。老家的好,在于它是我们的根,是累了能回去歇歇脚的地方,但别把它想象成没有烦恼的乌托邦。
无论是留在老家打拼,还是在城里奋斗,每种生活都有自己的辛苦和甜头。不用羡慕别人的“诗和远方”,也不用抱怨自己的“一地鸡毛”,认清自己的生活,珍惜当下能抓住的幸福,比啥都强。毕竟,日子是过出来的,不是羡慕出来的。
更新时间:2025-11-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