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今年62岁,退休后养成了雷打不动的午睡习惯。每天吃完午饭,往沙发上一躺就是两三个小时。老伴几次提醒他别睡太久,他总是摆摆手说:“年纪大了觉少,中午多补补有啥不好?“直到上个月体检,医生看着他的血压报告皱起了眉头:“老张啊,你这血压波动得厉害,睡眠质量怎么样?”细问之下才发现,问题竟然出在他引以为傲的午睡习惯上。
午睡本是养生好事,可一旦方法不对,反而可能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尤其是55岁以后,身体的代谢功能、心血管调节能力都在悄然改变,午睡这件“小事“里头,藏着不少学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老年人午睡到底有哪些讲究。

说起午睡的好处,很多人都能数出几条:缓解疲劳、恢复精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这些说法确实有科学依据。钟南山院士曾表示,午睡是身体重要的加油站,每天午休半小时可对下午的工作起到决定性的影响效果。研究指出,人在睡眠状态下可帮助修复免疫系统,而中午1点是睡眠高峰时期,此时午睡有助于增强免疫细胞活性。
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怎么睡”。研究发现,每天午睡时间超过90分钟的受试者比不午睡的人更容易患高血压,风险增加了18%。更值得警惕的是,2020年欧洲心血管学会年会公布的研究显示,相较于不午睡的人群,每天午睡时间超过60分钟会让全因死亡风险上升30%,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34%。这些数据清晰地告诉我们:午睡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方式方法上。

很多中老年朋友觉得既然午睡是好事,那就睡得越久越好。实际上,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如果睡得过久,直到机体进入深度睡眠后再被唤醒,就可能导致头晕头痛、心慌、无精打采和疲劳等情况。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1401名参与者的追踪分析发现,与每天午睡小于1小时的人相比,那些每天午睡超过1小时的人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要高出40%。
有研究表明,午睡太多,可能导致大脑负责维持清醒状态的区域受到毒性蛋白TAU的侵蚀。随着体内TAU蛋白的逐渐积累,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那么,午睡多长时间最合适呢?一般建议中午12至13点之间午睡,午睡的时间建议保持在15至30分钟即可,最长不要超过60分钟。2023年发表在《肥胖》期刊上的研究显示,最佳的午睡时长为30分钟以内。
与不午睡的人相比,午睡超过30分钟的人,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41%。而午睡小于30分钟的人,代谢健康风险则不存在,而且在血压方面表现得更好。
很多人吃完午饭就直接躺下睡觉,这种“无缝衔接”的午睡方式看似省时高效,实则对身体危害不小。吃饱饭后躺着直接睡觉,会增加肠胃负担,特别是患有胃食管反流的人,还会增加反酸、烧心、消化不良等情况。这是因为进食后,胃部需要大量血液来帮助消化,此时立即平躺睡觉,会导致血液重新分配,影响消化功能。

刚吃过午饭,胃里面充满了食物,如果在此时午睡会影响胃肠道的消化,令食物的吸收受到阻碍,甚至引起食物倒流,长期这样下去会令胃部产生病变。午餐后人的胃肠蠕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这时入睡,心脏和大脑供血量少,睡醒后会更加疲劳。
正确的做法是,吃过午饭后,尽量散步遛弯10至20分钟,疏解饭后的饱腹感,促进消化,然后再午睡。对于有胃食管反流、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老年朋友,更要注意不要饭后立即平躺,建议午饭后至少活动半小时再进行午休。
很多人午睡时不太讲究姿势,有的趴在桌子上睡,有的窝在沙发里睡,还有的坐在椅子上仰头就睡。这些看似方便的姿势,实际上都可能给身体带来伤害。
坐着睡觉时心率较慢,血管扩张,流经各脏器的血液速度相对减慢,大脑的血流灌注则会更加减少,导致醒来后常会感到头晕、耳鸣、腿软、视物模糊等。

趴着睡觉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长时间趴睡会压迫眼球,影响眼部血液循环;压迫胸腔,影响呼吸功能;压迫手臂神经,导致手麻、肩颈酸痛。对于颈椎本就不好的中老年人来说,趴睡还可能加重颈椎病的症状。
最理想的方式是躺着睡,可以是平躺或侧卧。建议在办公室最好准备折叠躺椅、U型枕等物品,午休时可以将U型枕垫在脖子上,靠在椅背睡觉或者躺着睡觉。如果条件有限无法平躺,可以选择一把有靠背、能够支撑头部的椅子,将身体尽量放松,避免趴睡或歪着脖子睡。
还有一个细节很多人容易忽略,那就是午睡醒来后的起床方式。起床动作要慢,建议做到三个“半分钟”,即醒后不要马上起床,先在床上躺半分钟;从床上坐起后在床边双腿下垂坐半分钟;靠床边站半分钟,然后再下床活动。这个方法对于中老年人尤为重要,可以有效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导致的头晕、跌倒等意外。
参考资料:
1.Peng Li, et al. Daytime napping and Alzheimer's dementia: A potential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Alzheimer's & Dementia: The Journal of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 2022.
2.Pan Z, et al. Association of napping and night-time sleep with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glycated haemoglobin in Chinese middle-aged adults with no diabete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MJ Open, 2014.
3.Valentina Paz, et al. Is there an association between daytime napping, cognitive function, and brain volume?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the UK Biobank. Sleep Health, 202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