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丧父,吃姐姐奶水长大,成名后为8个哥姐买房,如今成全家骄傲

文|山止

编辑|北纬的咖啡豆


在这个充斥着“一夜成名”神话的时代,于和伟的故事显得格外珍贵,真正的成功从来不是偶然,而是无数个日夜的坚持与一个家族的托举。

1971年,当这个排行老九的男孩降生在辽宁抚顺一个贫困家庭时。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差点饿死在襁褓中的孩子,日后会成为中国影视圈的“叔圈顶流”,更会用自己挣来的钱为八个哥哥姐姐每人买一套房。

1971年的东北抚顺寒风刺骨,于家迎来了第九个孩子,于和伟的出生本该是件喜事,却让这个本就捉襟见肘的家庭雪上加霜。

母亲已是45岁高龄产妇,产后虚弱得挤不出一滴奶水,而那个年代奶粉对普通家庭而言简直是奢侈品。

襁褓中的于和伟饿得皮包骨头,哭声越来越微弱,眼看就要活不下去。

命运的转机来自刚生完孩子三个月的大姐,看着奄奄一息的弟弟,大姐二话不说掀起衣襟,把自己的奶水分给了这个“老九”。

从此,于和伟开始了与亲外甥女抢奶喝的日子,那些夜晚,大姐因同时喂养两个孩子而乳房胀痛到无法入睡,却总是先让弟弟吃饱。

“没有大姐,就没有今天的我”,成名后的于和伟每每提及这段往事都眼眶泛红,这位被他称为小妈妈的长姐,用乳汁一滴一滴浇筑了他生命的基石。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于和伟3岁那年,长期劳累的父亲因肺癌去世,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倒塌。

母亲不得不推着烤红薯车走街串巷,靠吆喝声养活九个孩子,零下20度的寒冬里,五岁的于和伟跟着母亲叫卖,冻疮从手指蔓延到耳朵。

贫穷让这个孩子过早懂事,却也让他明白: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18岁那年,于和伟考上了抚顺幼儿师范学校,这本该是件喜事,全家却陷入了沉默,4000元学费相当于母亲卖三年红薯的收入。

懂事的于和伟想放弃学业去打工,但哥哥姐姐们坚决不同意,他们东拼西凑,拿出了全部积蓄,却还差2000元。

就在全家一筹莫展时,最小的姐姐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泪目的决定:卖掉女儿的钢琴。

这架钢琴是姐夫花了半年工资买的,承载着小外甥女的音乐梦想,为了舅舅的学业,这个梦想被悄无声息地典当了。

当于和伟攥着那叠还带着琴键温度的钱去报到时,手里捧着的哪里是钞票,分明是全家人沉甸甸的牺牲与期望。

后来当于和伟迷上表演想报考上海戏剧学院时,母亲一百个不乐意:“演员那是个啥东西?能当饭吃吗?”可哥哥姐姐们再次铁了心支持。

全家又一次砸锅卖铁,把他送进了艺术的殿堂。

临行前,大姐只说了一句话:“别浪费卖钢琴的钱”,谁曾想,这竟成了姐弟间的最后一句话。

在于和伟大三那年,大姐因肺癌去世,为了不影响弟弟学业,她一直隐瞒病情,连最后一面都没让弟弟见到。

上海的繁华没能立刻照亮这个东北青年的前程,毕业后的日子,是漫长得看不到尽头的黑暗。

他成了横漂,在各个剧组跑龙套,演一些连脸都看不清的背景板,最常演的角色是尸体,往地上一躺就是几个小时,片酬按天算,活像个计时工。

1996年在南京话剧团时,他每天挣200块,经常有上顿没下顿。

有次抢到鸡腿舍不得吃,偷藏在饭盒底带给恋人宋林静。

最穷时蜗居在10平米工棚,潮湿的墙皮掉进泡面碗,他舔干净勺子对自己说:“再演一天尸体也行,镜头扫过就算活过”。

支撑他走下去的,是背后那个为他倾尽所有的家族,在那些冰冷的片场,在无数个无人问津的深夜,他反复咀嚼家人为他付出的一切:

大姐的奶水、外甥女的钢琴、母亲皴裂的烤红薯手、哥哥姐姐们勒紧的裤腰带,这份沉重的“债”,让他没有退路,只能咬着牙,把所有屈辱和落魄都当成磨刀石,一磨就是十四年。

2003年,命运终于向这个坚持了十四年的男人露出了微笑,《历史的天空》剧组正在筹拍,曾看过他表演的编剧向导演高希希推荐了他。

片场高导把剧本摔在他脸上:“万古碑的阴狠你演成什么了!”于和伟彻夜揣摩角色,把92场戏的台词刻进骨头里。

电视剧播出时,观众恨得往电视机扔鸡蛋,他却抱着妻子又笑又跳:“他们记住我了!”

真正让他家喻户晓的是2010年的《新三国》,他饰演的刘备一句“接着奏乐接着舞”血洗B站,成为现象级网络梗。

没人知道,道具龙椅下压着大姐的遗照,每次喊cut,他都躲到幕布后抹泪,这个角色让他彻底摘掉了“龙套”标签,跻身“老戏骨”行列。

2021年,出道22年的于和伟终于迎来事业巅峰,他在《觉醒年代》中饰演的陈独秀入木三分,一举夺得白玉兰视帝。

领奖台上,这个经历过太多苦难的男人没有豪言壮语,只是蹲在后台给老母亲打视频,镜头扫过身后八套房的钥匙串,母亲突然哼起童年哄睡的东北小调。

爆红后,于和伟做的第一件事是直奔沈阳售楼处,当八本房产证摊开在老家炕桌上时,三哥抡起扫帚追着他打:“败家子!有钱不知道攒着?”

他笑着挨揍,脑海里闪过大姐肿胀的乳房、五姐当掉的钢琴、母亲皴裂的烤红薯手。

“哥哥姐姐为了我,牺牲太多太多了,现在我有能力了,就一定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说这话时,语气朴素得就像在谈论天气,那些百万豪宅里,永远给逝去的大姐留着朝南主卧。

他把母亲接到北京,只要不拍戏,就寸步不离地陪着。

他像小时候母亲牵着他一样,牵着母亲的手,带她旅游,看遍世间繁华,弥补那些被贫穷偷走的岁月。

遗憾的是,父亲没能看到这一切。那个差点在襁褓中夭折的小儿子,如今真的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用自己的臂膀,为整个家撑起了一片天。

如今的于和伟,早已是公认的影帝,但他对表演的敬畏从未改变。

为了演好《城中之城》里的银行行长,他用惊人的毅力,在短时间内从82公斤减到62公斤,暴瘦四十斤。

拍《军师联盟》时,他把自己锁在曹操墓资料室三天,出来时胡茬里混着白发,《觉醒年代》里陈独秀演讲的激情镜头,是连续72小时不睡觉熬出的充血眼神。

这份狠劲儿,和当年那个拼命想跳出农门的孩子,和那个在片场躺了十四年的龙套,是同一种,那是一种被爱和恩情逼出来的能量,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在于和伟跌宕起伏的人生剧本中,妻子宋林静是永远的女主角,18岁在抚顺话剧团,穷小子爱上舞蹈台柱子。

为讨好未来岳母,他每天蹲守烤摊“包圆”剩红薯,结果吃出胃穿孔。

93年交不起学费时,宋林静当掉母亲给的金项链,谎称是奖学金,他们的婚礼是宿舍里的一顿火锅,易拉罐环当婚戒。

2015年当绯闻风暴席卷全网,狗仔镜头怼到宋林静脸上时,她只说了句:“我信他”。

三天后于和伟冲进访谈节目,举着泛黄的日记本念:“1999年7月12日,今天群演盒饭多抢到鸡腿,留给静静”,观众发现本子边角已被摩挲出毛边——这就是他们的爱情,朴素却坚韧。

于和伟的故事之所以动人,在于它超越了简单的“逆袭”叙事。

这是一个关于家族之爱、关于坚持、关于感恩的史诗。

结语

当我们为“八套房”的报恩之举感动时,更该看到背后那个被全家托举的灵魂,如何用一生的努力来回应这份深情。

从险些饿死的婴儿到影帝,从11口人挤土房到为全家买房,于和伟用半生诠释了什么叫“一手烂牌打成王炸”。

但这份“王炸”从来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他的背后,站着的是放弃自己人生的哥哥姐姐,是卖掉女儿梦想的姐夫,是用乳汁喂养他的大姐,是在街头吆喝叫卖的母亲。

如今这个曾靠姐姐奶水活命的男孩,成了全家乃至整个中国的骄傲。

信息来源

于和伟百度百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6

标签:娱乐   奶水   骄傲   姐姐   大姐   母亲   抚顺   全家   哥哥   孩子   钢琴   襁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