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钦和他的公司是怎么起家的
说起许家钦,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但提到他的弟弟许家印,那就无人不知了。许家印是中国房地产巨头恒大集团的创始人,曾经是中国首富,身家一度高达几千亿。而许家钦,作为他的哥哥,靠着弟弟的东风,在商界也混出了一片天。他在2002年成立了广州雅旭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专门干装修工程这一行,而且几乎全靠恒大集团的订单吃饭。
广州雅旭这家公司,说白了就是恒大生态圈里的一环。恒大在全国各地开发楼盘,盖房子、建酒店、搞商业综合体,装修这块活儿自然少不了。许家钦的公司就成了恒大的“御用”装修商,从广州的金碧花园到后来的恒大城、恒大绿洲,哪儿有恒大的项目,哪儿就有广州雅旭的影子。早期,恒大发展势头猛,项目多得干不过来,许家钦的公司也跟着水涨船高,年收入从几百万蹿到了几个亿。
许家钦的生意模式很简单,就是“总包转包”。他从恒大那儿接下大单子,然后把具体的活儿分包给一堆小公司,自己负责盯着进度、收管理费。这种玩法在房地产行业挺常见,尤其是像恒大这种体量大的企业,项目多、工期紧,自己干不过来就得靠外包。广州雅旭靠着恒大的订单,日子过得那是相当滋润。
但这生意做得顺的时候,谁也没想到后面会有多大的坑。许家钦不是啥商业天才,他的公司能起来,全是因为有个牛逼的弟弟。恒大给订单、给资源,他只要跟着跑就行。可一旦恒大出问题,广州雅旭就得跟着遭殃。
600多次诉讼是怎么回事
现在说到广州雅旭,最扎眼的不是它赚了多少钱,而是它被起诉了600多次。这数字听着就吓人,到底咋回事呢?得从恒大的债务危机说起。
2021年,恒大集团的资金链彻底崩了,总负债高达2.8万亿,全国的项目停工,供应商拿不到钱,讨债的队伍排成了长龙。广州雅旭作为恒大的核心供应商,自然跑不掉。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广州雅旭涉诉案件达到670条,其中600多条是被告,涉案金额好几个亿。这里面主要是合同纠纷、票据纠纷和劳务纠纷,基本都跟钱有关。
为啥这么多诉讼?主要还是恒大拖欠工程款惹的祸。恒大没钱付给广州雅旭,广州雅旭就没钱付给下面的分包商。分包商干完活儿拿不到钱,能忍吗?肯定不能啊!于是就一窝蜂把广州雅旭告上了法庭。比如,深圳一家分包商说,包头一个项目的1亿工程款被拖欠;西安还有家公司,因为1486万的票据问题,直接把广州雅旭告了。这些案子大部分集中在2021年8月恒大暴雷之后,87%的诉讼都跟这次危机脱不了干系。
更惨的是,法院一看广州雅旭没钱还债,直接下了财产保全令,把公司的资产冻了个遍。办公楼租金都交不起,门口还经常有讨债的人拉横幅喊“还我血汗钱”。2020年底,许家钦干脆“失联”了,法院的通知送不出去,人也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这些诉讼反映出一个问题:广州雅旭的经营太依赖恒大了。恒大一倒,它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啥招儿都没有。分包商的质量问题、资金链的脆弱性,早就是定时炸弹,恒大危机只是把导火索点着了。
要说清楚这些诉讼,光讲数字不够,得挑几个具体的来说说。公开信息里能找到一些案例,虽然细节不多,但也能看出点门道。
比如,2021年10月,深圳一家叫“建安装饰”的公司把广州雅旭告了,原因是包头恒大华府项目的装修款。这家公司说,他们干了5000多万的活儿,广州雅旭只付了一半,剩下1亿多迟迟不给。法院最后判广州雅旭败诉,但执行的时候发现公司账户没钱,只能把办公设备拿去拍卖。
再比如,西安有个案子,涉及1486万的票据纠纷。一家分包商拿了广州雅旭开的商业承兑汇票去银行兑现,结果银行说票据没资金保障,兑不了。这家公司一怒之下告到法院,查下来才知道,广州雅旭开的票据背后是恒大的信用,恒大没钱,票据自然就废了。
还有个劳务纠纷的案子,广州本地一家小公司说,他们给恒大绿洲项目干了三个月的活儿,广州雅旭欠了200多万人工费没结。工人堵了公司大门好几次,最后还是上了法庭。这案子最后调解了,但广州雅旭还是没钱付全款,只能分期还。
这些案子有个共同点:广州雅旭不是不想付钱,是真没钱付。恒大欠它的钱收不回来,它就没法给分包商结账。结果就是官司缠身,信用崩盘。
为啥老被起诉
600多次诉讼,不是随便哪个公司都能“做到”的。广州雅旭为啥这么惨,得从它的生意模式和行业环境挖一挖。
首先,它太依赖恒大了。恒大不只是客户,简直就是广州雅旭的命根子。公开信息显示,广州雅旭90%以上的业务都跟恒大有关。恒大一给订单,它就赚钱;恒大一停工,它就完蛋。这种单一客户模式风险太高,一旦大树倒了,底下全是窟窿。
其次,转包模式本身就有问题。许家钦把活儿分出去,自己当中间商,看似省事,其实隐患多。分包商水平不齐,有的偷工减料,有的拖工期,质量问题一堆。业主投诉多了,恒大扣款,广州雅旭的利润就没了。比如西安恒大名都项目,业主说墙面开裂、地板起翘,最后查下来是分包商的问题,但账还是算到广州雅旭头上。
再者,行业环境也不好。中国装修行业竞争激烈,利润薄,现金流全靠工程款。恒大这种大客户拖欠账款是常态,广州雅旭又没啥议价能力,只能硬扛。恒大危机一爆发,资金链直接断了,分包商不干了,诉讼自然就来了。
最后,许家钦的管理能力也得打个问号。他没啥商业背景,全靠弟弟拉一把。公司大了之后,他还是老一套的思路,既不懂风险控制,也没多元化经营的意识。恒大一出事,他连个备用计划都没有,只能挨打。
许家钦跟许家印是亲兄弟,这事儿在圈子里不是秘密。许家印1958年出生,比许家钦小两岁。俩人小时候家里穷,许家钦早早辍学干活,许家印靠着哥哥支持上了大学,后来一步步成了首富。
恒大起来之后,许家印没忘哥哥。2002年,他把许家钦叫到广州,给了他启动资金,还直接把装修业务丢给他。广州雅旭能这么快做起来,靠的就是许家印的资源。恒大的项目多、资金足,许家钦根本不用愁客户,签个合同就能赚钱。
但这关系也有另一面。许家钦的公司完全绑在恒大身上,独立性几乎为零。有人说他是“靠弟吃饭”,这话糙但有理。恒大扩张的时候,他跟着沾光;恒大危机一来,他也得跟着摔。兄弟俩的命运,早就连在一起了。
许家印对哥哥的帮助是实打实的,但也没法说他把广州雅旭管得多好。恒大的工程款结算慢是出了名的,广州雅旭拿不到钱,还得硬着头皮干活。许家印忙着全国跑项目,可能也没工夫管哥哥的小公司。结果就是,恒大一倒,许家钦也扛不住了。
恒大咋影响了广州雅旭
恒大集团这几年的事儿,大家都听过。巅峰时期,它是房地产的龙头,市值几千亿,许家印还登上过中国首富的宝座。但2021年之后,恒大的债务问题彻底爆了,2.8万亿的负债压得它喘不过气。
恒大的生意模式是高杠杆、高周转。简单说,就是借钱盖楼,卖楼还钱,再借钱再盖,周而复始。2009年上市后,恒大靠着这套玩法扩张得飞快,全国几百个项目同时开工。但这种模式有个致命弱点:一旦卖楼的钱收不回来,资金链就断了。
2020年,楼市降温,加上疫情影响,恒大的房子卖不动了。银行一看风险高,不敢再贷款,供应商的账也结不了。广州雅旭就是受害者之一。恒大欠它的工程款没法付,它就没法给分包商钱,诉讼自然就来了。
恒大的危机还带来连锁反应。全国的项目停工,广州雅旭的订单没了,收入直接归零。公司本来就没啥储备资金,靠着恒大过日子,现在连个缓冲都没有。更糟的是,恒大的信用崩了,广州雅旭开的票据也没人认了,分包商只能上法庭要钱。
可以说,恒大不倒,广州雅旭还能苟一阵子;恒大一倒,广州雅旭就彻底没戏了。许家钦的生意,就是恒大兴衰的一个缩影。
广州雅旭现在是啥样?一句话:凉透了。2022年5月,许家钦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连飞机高铁都坐不了。公司的资产被拍卖,办公楼空了,员工散了,连办公桌椅都被搬走抵债。
许家钦本人也“失联”了。有人说他躲起来了,有人说他跑国外了,反正没人知道他具体在哪儿。法院的传票送不到,讨债的人也找不到他。
弟弟许家印的日子也不好过。2023年9月28日,他因为涉嫌违法犯罪被抓,恒大的神话彻底破灭。兄弟俩一个被债主追,一个被法律查,算是彻底栽了。
许家钦这辈子,靠着弟弟起来,也因为弟弟摔惨了。他的公司被起诉600多次,不是他有多坏,而是他没能力自己撑起来。恒大给了他机会,也把他拖进了深渊。
许家钦和广州雅旭的故事,讲到这儿差不多了。从一个小村子走出来的兄弟俩,一个成了首富,一个靠着弟弟发家,最后却双双跌落谷底。这事儿听着挺唏嘘的,也挺接地气。房地产这行,风光的时候谁都想分杯羹,真出了问题,谁都跑不掉。
许家钦的公司被起诉600多次,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而是多年积累的隐患加上恒大危机的最后一击。他的经历告诉我们,靠别人行得了一时,行不了一世。家族企业听着亲情味儿浓,可没真本事,照样得翻车。
更新时间:2025-04-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