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小雪|寒邪伤脾易怕冷?4个养护要点+3道药膳,帮你暖到开春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21日讯(通讯员 符佳 王欣宇)11月22日将迎来小雪节气,北风渐紧,冬日气息愈浓。寒为阴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容易出现腹胀、消化不良、四肢不温、大便稀溏等症状。小雪时节,如何科学调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周赛男进行了详细介绍。

寒邪伤脾,小雪须防“内寒”

随着气温持续走低,外界的寒邪易直中脾胃,导致其功能失调。具体表现为:

寒凝气滞:寒性收引凝滞,会使气血运行不畅,引发胃脘冷痛、食欲不振。

脾阳不足:阳气受损,无法温煦四肢和运化水湿,故见手脚冰凉、疲倦乏力、大便溏薄。

湿寒夹杂:寒邪与内湿结合,困阻脾胃,更容易导致腹胀、食欲不佳、身体困重等复杂问题。

四大要点,内外兼养护中焦

饮食温中

脾胃“喜暖恶寒”,饮食调理是第一要务。

优选温补食材:日常可多食用生姜、葱、大蒜等温散寒邪;红枣、山药、莲子、枸杞等健脾益气;羊肉、鲫鱼等温中补虚。烹饪时适量加入花椒、桂皮等香料,有助温通阳气。

严控生冷寒凉:冰淇淋、冰镇饮料、生食海鲜及西瓜、苦瓜等寒性瓜果,会直接损耗脾阳,冬季应尽量避免。

常饮温养汤水:平常可饮用桂圆姜枣茶(桂圆、大枣、生姜、红糖同煮),能温中散寒、补益气血,尤其适合手足不温者。或选择性温的滇红茶,也能暖胃消食。

起居保暖

《黄帝内经》倡导冬季应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以顺应阳气闭藏之性。

睡眠保暖:人在睡眠时人体阳气内守,卫外能力减弱,冬季可穿着宽松的棉袜入睡,将艾叶、干姜粉装入布袋放置于床尾,借助药力温经散寒。

适度晒背:冬季可在上午9-11点,多到户外晒晒背部,能有效激发和补充体内阳气。

适度运动

冬季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室内瑜伽、慢走等和缓项目,以身体微微发热、似要出汗而未出汗为最佳状态,不宜大汗淋漓,以免阳气外泄。

运动后务必及时用干毛巾擦干汗水,更换干爽衣物,防止腠理大开时寒邪乘虚而入。

外治辅助

中药足浴:用艾叶10克、干姜10克、桂皮10克煮水泡脚,水温40℃左右,浸泡15-20分钟,可温通全身经络,驱散寒湿,改善睡眠。

穴位按摩:每日按揉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位,每穴3-5分钟,至局部酸胀发热,能有效激发脾胃阳气。

三款药膳,简单易做效果佳

桂圆姜枣茶

配料:桂圆5粒、红枣3枚(掰开)、生姜3片(带皮)、红糖适量。

做法: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约500毫升,煮沸后转小火慢煮10分钟即可。

功效:温中散寒、补心脾、益气血,尤其适合脾胃虚寒、手脚冰凉、面色无华者。

山药红枣粥

配料:鲜山药半根(约100克,切片)、红枣6枚、大米50克,可加枸杞少许。

做法:大米淘净,与红枣同煮,将熟时加入山药片和枸杞,煮至粥成。

功效:山药平补肺脾肾,红枣补中益气。此粥健脾养胃、补气养血,对消化不良、大便稀溏有很好改善作用。

鲫鱼黄芪汤

配料:鲫鱼1条、黄芪10克、生姜3片。

做法:鲫鱼煎至两面微黄,放入砂锅,加入黄芪、生姜和足量开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40分钟,至汤色乳白,加盐调味。

功效:黄芪补气固表,鲫鱼健脾利湿。此汤能健脾温中、增强体质,适合体虚易感、脾胃功能偏弱者。

细节入手,防寒于未然

穿衣有层次:重点保护腹部、腰背和足部,避免寒邪直中脾胃。

饮食宜细缓: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减轻脾胃负担。切忌暴饮暴食,晚餐不宜过饱。

情志贵平和:冬季日照减少,人易情绪低沉。多听舒缓音乐,多与亲友交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忧思过度,损伤脾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4

标签:养生   开春   药膳   小雪   明日   要点   脾胃   阳气   红枣   山药   鲫鱼   生姜   黄芪   桂圆   冬季   枸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