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一则公告:对欧盟发出2道制裁,将其两家银行列入反制清单,禁止中国境内组织、个人与其进行有关交易、合作等活动。
这一果断举措,源于欧盟对中企的单边制裁,就在前几日,欧盟以“协助俄罗斯规避贸易限制”为由,将两家中国金融机构实施制裁,这种典型的“长臂管辖”不仅损害了中企合法权益,更让中方的克制与耐心消磨殆尽。
这两家被制裁的银行背后都有立陶宛本土资本支持,且与当地政府的经济政策关联较深。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立陶宛还多次在涉台问题上挑衅,触碰中国核心利益,中方虽有警告但始终留有余地。
而欧盟借着对俄制裁打压中企,无疑是在已有摩擦的基础上再添新矛盾,更是将中方的克制当成了可以随意“拿捏”的理由。
中方选择这两家立陶宛银行作为反制对象,既是对欧盟错误行为的针对性回应,也传递出“谁挑起对抗,谁就要承担后果”的明确态度。
即便它们规模不大,但其作为欧盟制裁链条上的一环,恰好成了中方维护自身权益的具体抓手。
另外,我商务部发言人再次做出表态,希望欧盟珍视双方在相关领域的良好合作,立即纠正错误做法。
但欧盟却始终一意孤行,让中方“忍无可忍”,拿出反制手段,用实际行动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如今,欧盟要为自己错误的制裁行为付出代价,但其成员国意大利却仍在酝酿新的对华小动作,试图继续对中企下黑手。
几乎同一时间,彭博社从知情人士那里得知,意大利政府正打算对中国投资者在意大利主要企业的持股进行限制。
这些企业涵盖私营和国有控股公司,涉及能源、制造等关键领域,都被视作具有所谓的“战略意义”。
当中,轮胎生产企业倍耐力成了备受关注的焦点。中国国企中化集团持有该公司37%的股份,可就因为有中资控股这层关系,倍耐力在美国可能会遭遇销售限制。
而意大利政府这会儿居然在研究如何向中化集团施压,让其出售持有的倍耐力股份。
表面上看,意大利是为了避免与美国产生潜在的紧张关系,实则是想打“中国牌”,试图通过牺牲中企利益换取美国的"好感"。
此前,意大利就曾多次动用“黄金权力规则”,限制中企在当地的投资和发展。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利益,也破坏了中意之间的友好合作氛围。
要知道,就在去年七月底,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还到访中国,当时明确表达了想重新推进两国合作的想法,双方也一起签下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合作计划。
不难看出,即便曾经有过合作共识,也可能因外部压力或自身利益考量而出现反复。
意大利一面表达合作意愿,一面却在经贸领域针对中企搞小动作,这种“摇摆”恰恰提醒我们,不能对任何外部承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我们既要积极拓展对外合作,也要筑牢自身防线,警惕那些以“合作”为幌子、实则暗藏遏制之心的行为。
从立陶宛的涉台挑衅,到欧盟的连带制裁,再到意大利为“讨好”美国计划牺牲中企利益,这些不断升级的小动作,一次次挑战着中方的底线。
总之,沉住气走好自己的路,一步一个脚印把自身的底子打牢、实力做强,任外界怎么变,都能立得住、行得稳。
更新时间:2025-08-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