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宜宾文化抗战之二:跑空袭警报‖陈明本

宜宾文化抗战之二

跑空袭警报

陈明本

黄炎培

1939年3月,黄炎培先生作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参加“国民参政会川康视察团”视察川康,从重庆出发,先到成都,再从乐山顺流而下犍为,4月初,抵达宜宾。他对宜宾的战略地位、商贸往来等进行了考察,在《宜宾》一诗中写道:

“宜宾古国西南,此地沧桑无极;剩岩穴深深,玉棺未蚀。征尘乍拭,又风动市民千百。叙昆一路通朝夕,料盐铁书成,桓宽未识。况牛革蚕丝,茶芽桐液,都合海疆贸易。 司令红缨威武甚,听马哥头一声得得;偏愁昨夜泥溪,咫尺萑符①不息。”

抗日大后方的宜宾,抗战中遭日机空袭达11次,计在市空窜扰4次,在市区和菜坝机场投弹6次,在菜坝机场用机枪扫射1次。第一次空袭是1940年4月23日中午,最后一次是1944年11月10日。在市区和菜坝机场的6次轰炸投弹近2000枚,损失最大的是1941年8月11日第6次轰炸:敌机由湖北分批入川,上午9时20分侵入市区投弹。当天来袭敌机27架,投弹一百多枚(有十余枚未爆炸)。市区中弹街道有39条,炸死100多人,炸伤1000多人,烧毁房屋20多间,炸毁房屋150多间。这天,撕心裂肺的刺耳警报声“呜呜呜”地狂鸣长达近12个小时,宜宾民众在惊恐中经受煎熬。

1940年5月1日,黄先生又到了宜宾,至少住了3天。在这3天时间里,他与宜宾民众一起,天天跑空袭警报。黄先生在《宜宾空警》中为我们记下了当时宜宾人民蒙受的巨大灾难:

“孤城三面临江麇,金岷二江左右之。其西孔道通凉夷,如臼受杵囊纳椎。白日天半鸣怪鸱,刑天舞戚争逃威。生命十万缘一丝,我来三宿昼三出。乱山如梦冥行急,儿愁脱履妇散发。万众无声蚁移垤,民劳曾不闻欷虚。前方健儿血满渠,人欲爱国谁不如。”

注:①“萑符”,典出“萑符之泽”。春秋时,郑国有恶少相率结伙为盗,处于雚(通“萑”huán)泽,即萑符之泽,位于今河南省中牟县境内。后人用“萑符”指代土匪和强盗,黄炎培先生诗里指日本侵略者。

(此文原载《宜宾民盟史》,陈明本等主编,西安出版社2015年出版,此次发布时有删改)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陈明本(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宜宾市历史学会副会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1

标签:历史   宜宾   警报   周年   文化   陈明   市区   敌机   中牟县   机场   宜宾市   临江   日中   民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