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如同一道门槛。
将诸多的学子,拦在了高中的门外。
如何赢得这场考试呢?
孩子升入初中后,万千的家长就绞尽脑汁,想要给孩子最大的助力。
可当孩子屡屡考不好!
许多家长可能会在失望中,认为孩子天赋有限,不是学习的料。
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换句话来说,初中3年里,孩子们拼的是天赋和智商吗?
如果你,真的希望孩子成才,那么就别让“天赋论”耽误了孩子!
建议家长,为孩子收藏吧。
01
别人家的孩子,学习不费劲?
谈及成绩的时候。
一些家长习惯于,拿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
比如,大家会说:
“你看张三,每天都在玩,成绩还很好。”
这种语气,道出家长的无奈。
同时也在证明了,这些家长认为孩子的天赋是有差距的。
而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
从教育心理学上来看,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同,导致在学习上有差异。
就像挖井一样。
有的孩子找对地方了,一锹下去就有水。
还有的孩子乱挖,这样做的结果,即便挖了十口井都没水。
如果您的孩子,学习很吃力,该怎么解决呢?
改进建议:
找对方法,比盲目努力重要。
不要看孩子“学了多久”,而是要看孩子“怎么学”。
疲劳战的结果,只会消耗孩子。孩子找对了方法,方能在游刃有余中稳步提升。
比如,大家可以试试“番茄学习法”。
每学习25分钟,就休息5分钟,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有效避免疲劳战。
此外,让孩子做老师,将学过的知识点讲出来。
孩子能将其讲清楚,才算是真正掌握了。
方法对了,努力才有用。
02
孩子很聪明,为何不用功”?
还有许多孩子。
明明脑子活,反应也很快,可就是不努力。
这是为何呢?
作业一拖再拖,上课的时候走神,成绩忽高忽低。
多半是因为,学习“习惯”不好。
如同栽树一般,树苗如果不扶正,长大之后就容易歪。
举个例子来说,小张就是典型。
在小学的时候,他依靠“小聪明”,成绩还算理想。
上了初中之后,学习难度题思路。
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懒散”,成绩自然就直线下滑了。
孩子懒惰,该怎么办呢?
改进建议:
从小习惯抓起,别等“出问题”再管。
家长要意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隐形的翅膀”,能让孩子飞得更高。
与孩子做好学习计划。
在每天的固定时间,必须坐下来学习,逐渐形成“条件反射”。
学习的时候,避免一切干扰因素。
做完作业检查一遍,减少粗心大意。习惯养成了,孩子自己就会“往前跑”。
03
遇到难题,孩子就放弃”?
学习生活中。
每一位学子,都会遭遇调整。
当知识点难度提升了,很多孩子一遇到不会的题,就喊:
“我不会!”
所以你看,并不是天赋的问题,而是因为心态不够好。
学习,就像爬山。
遇到陡坡,大家就退缩的话,永远到不了山顶。
比如,小王就有过这样的阶段。
学数学时,遇到难题他就挠头:“这题太难了,我肯定做不出来!”
结果考试时,难题全空着。
很显然,他的考试成绩惨不忍睹。
而数学成绩好的孩子,往往有着足够的抗压能力。
他们遇到难题不逃避,而是试着拆解、找规律,慢慢就爱上了攻克难题的感觉。
如果孩子心态不好,该怎么办?
改进建议:
培养“成长型思维”,让孩子敢挑战。
别总夸孩子聪明!
而是要看见孩子的努力,夸孩子在学习上的付出。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明白:
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努力逐步提升的。
当孩子遇到难题,可以引导他拆解问题:“这道题考啥知识点?”“你哪里没搞懂?”
一步步来,别怕慢。
孩子尝到“攻克难题”的甜头,自然敢挑战。
04
孩子偏科,怎么补都补不上?
初中三年里。
偏科,让许多孩子无法提升总成绩。
导致他们,只能是班级里的“后进生”,或者是“中等生”。
比如,有些学生数学满分。
但学习英语,却找不到热情,所以经常不及格。
那么,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真的是因为,孩子在学科上,展现出不同的天赋吗?
很显然,并非如此。
初中阶段的知识点,相对比较基础,还无需比拼智商。
抗拒心态,才是偏科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孩子对某学科,产生抗拒的心理,成绩无法提升怎么办?
改进建议:
从兴趣入手,让孩子爱上学习。
孩子偏科的话,家长不要逼着孩子去学习,而是要先找兴趣点。
比如孩子喜欢打游戏,可以和他聊游戏里的英文对话;他爱画画,可以让他用英语描述自己的画;他爱运动,可以和他一起看英文体育新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爱学,自然能学好。
写在最后
初中三年拼的是什么?
家长要看清这样的事实,其实拼的不是天赋。
而是方法、习惯、心态和兴趣。
所以,别总拿“天赋”当借口,也别让孩子被“天赋论”困住。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
有的开花早,有的开花晚,但只要给予合适的土壤、阳光和水分,都能茁壮成长。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