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弗朗索瓦一世在取得米兰后,与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都达成了和解,这使得亨利八世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为了提升亨利八世的国际地位,他的大臣托马斯·沃尔西在1518年促成了一个全欧洲的互不侵犯条约。
2、这份条约在伦敦签署,参与者包括神圣罗马帝国、法国、西班牙、教皇国、威尼斯以及其他一些小国。虽然这份条约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具备强大的约束力,但对于亨利八世来说却是个天大的面子工程,因为在教皇那边的序列中,英格兰国王在欧洲各君主中只排第9,现在作为东道主张罗个世界和平出来,这也帮助他在之前的一些外交失误中挽回了一些颜面。
3、1519年,查理五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控制了大半个欧洲。为了对抗查理五世,沃尔西安排了亨利八世和弗朗索瓦一世的会盟,希望通过结盟来增强对抗查理五世的力量。然而,出身低微的沃尔西低估了英法两国贵族之间长期积累的敌意。
4、金缕地会盟是1520年亨利八世和弗朗索瓦一世在加莱附近举行的一次盛大会议,金缕地会盟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双方都极力展示奢华,以在气势上压倒对方。两国不仅带来了大量的贵重物品,还在现场搭建了奢华的帐篷和宫殿,形成了一场斗富的场面。
5、沃尔西在国内对贵族的打击使得英格兰贵族对会盟心怀不满,他们故意挑衅法兰西贵族,导致会盟气氛紧张。亨利八世对弗朗索瓦一世心存嫉妒,并在会盟期间要与弗朗索瓦一世摔跤,结果被人家摔了个狗吃屎,当众出了大丑,这进一步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矛盾。
6、在金缕地会盟之前,查理五世的外交活动也非常活跃。在金缕地会盟10天前,查理五世只带着几个随从就到访伦敦,亨利八世本来就是个虚荣心极强的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亲自到伦敦来拜访四姨和四姨夫,这就让他非常舒服,所以这个金缕地会盟还没去,他就已经决定倒向查理五世了。
7、虽然沃尔西试图通过联合法国来对抗神圣罗马帝国最终未能成功,但却让查理五世对沃尔西非常厌恶和忌惮。沃尔西最大的梦想就是当教皇,查理五世表面上支持沃尔西成为教皇,但实际上却暗中阻挠他的计划。
8、到了1523年,教皇阿德里安六世去世后,查理五世给罗马教廷写信支持沃尔西,说服大家投票给沃尔西,但又扣押信使在半路上,直到克莱芒七世当选,才把信使给放了。然后拿着信给沃尔西看,他是真心在帮你的,只可惜路上出了岔子。
9、1520年金缕地会盟后,亨利八世选择站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一边,与法国对抗。在1525年的帕维亚会战中,查理五世的军队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法王弗朗索瓦一世被俘。这场胜利对查理五世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成就,也使得亨利八世看到了重新划分法国领土的机会。
10、亨利八世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分割方案,希望与查理五世共同瓜分法国:勃艮第、香槟、朗格多克和普罗旺斯归哈布斯堡家族,而法兰西岛、皮卡第和诺曼底则归英格兰。然而,查理五世拒绝了亨利八世的提议。
11、查理五世拒绝与英格兰瓜分法兰西的原因,一是英格兰的实力不足。在1522年至1524年间,英格兰虽然多次派兵攻入法国,但并没有表现出足够强大的战斗力来对法兰西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即便在查理五世与英格兰的联合行动中,英格兰的军事表现也未能达到令人尊敬的程度,这使得查理五世对英格兰的军事能力持怀疑态度。
12、二是查理五世作为欧洲共主的身份和荣誉。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五世以欧洲共主自居,他需要在战后的领土安排中考虑到自己的荣誉和面子。公然瓜分法兰西这样一个古老的王国,会违背欧洲全体君主和贵族的观念共识,损害他的声誉和地位。
13、三是出于战略考量。查理五世更希望看到一个孱弱的法兰西,而不是一个强大的英格兰。通过保持法兰西的相对弱势,他可以更好地维护神圣罗马帝国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如果与英格兰瓜分法兰西,可能会导致英格兰实力增强,从而对查理五世的统治构成潜在威胁。
14、帕维亚战役一无所得之后,愤怒的亨利八世又一次倒向了法国。从1511年第二次意大利战争,到1525年帕维亚战役,亨利八世在德法两强之间来回横跳,劳民伤财却一无所得。主要原因就是他是受虚荣心驱使,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
15、亨利八世的决策受到其性格缺陷的影响,这种性格缺陷在历史上并不少见,许多帝王将相都因为个人的情感和执念而做出影响深远的决策。历史的魅力就在于这些帝王将相也是普通人,他们的决策和行为同样受到个人情感和性格的影响。然而,由于他们所处的位置,他们的决策往往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