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真正把我们老百姓的需求放在心上了”——上庄镇“海淀食堂”西闸店开业

“刚出锅的蒜薹炒肉,您要不要尝尝?”11月18日中午11点半,上庄镇“海淀食堂”西闸店门前,飘来阵阵饭菜香。玻璃门内,原木色椅子与大理石色的餐桌擦得锃亮,几位老人正围坐在一起用餐,服务员不时上前添汤;收银台旁,年轻上班族付款打包,保温饭盒里的炖鱼还冒着热气。这家刚开业的社区食堂,没有华丽的装修,却凭着热乎的饭菜和贴心的服务,成了周边居民最惦记的“家门口的暖心饭堂”。

吃上热乎又便宜的家常饭

“以前吃饭就是‘凑合’,一棵白菜吃好几顿,从洗切到最后上桌折腾大半天,最后就吃几口。”家住西闸村的张大爷端着刚打的低脂套餐,坐在靠窗的位置慢慢吃。餐盘里,清蒸鱼鲜嫩少刺,炒时蔬翠绿爽口,搭配一碗杂粮饭,营养又清淡。他拿起勺子舀了一口免费小米粥,感慨道:“现在多好,从家走到这里就2分钟,饭菜热乎、价格不贵,60岁以上专属套餐还打八折,这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

张大爷的这份舒心,源于“海淀食堂”坚持的公益性原则。作为区镇村三级协同共建的惠民项目,这家食堂从规划之初就锚定“普惠民生”的目标。“区农业农村局给了政策支持,镇政府和村委会负责场地协调,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想着盈利,就是要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难题。”食堂负责人刘美方介绍。记者看到,215平方米的食堂划分了就餐区、取餐区和后厨,墙面贴着干净的瓷砖,地面铺着防滑地板,每一处细节都考虑到老年群体的需求。

在取餐窗口前,价目表清晰明了:一荤两素15元、两荤一素18元,十余种主食中既有两块多的包子也有十几块钱的面条。“我们特意做过调研,大部分菜品,如家常豆腐、红烧狮子头等,在定价时也略低于周边市场价,就是要让大家吃得实惠。”刘美方指着价目表说,“60岁以上老人买套餐直接打八折。”

正在取餐的李阿姨,手里端着两荤一素的菜品,结账时只花了14.4元。“我和老伴儿周一到周五都来这儿吃,菜量大,菜品也丰富,点三个菜就够我俩吃,还有免费的汤和粥,比自己做饭划算多了。食堂真正把我们老百姓的需求放在心上了。”

全龄适配暖胃更贴心

随后,记者来到后厨门口。透过“明厨亮灶”的玻璃,能清晰看到厨房里的每一处操作:厨师们穿着统一的工作服,戴着口罩和帽子,食材分类摆放整齐。“我们每天采购的蔬菜、肉类都有溯源记录,当天的食材当天用完。”刘美方介绍。

后厨里,一台智能设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机器可是我们的‘好帮手’。”厨师周师傅停下手中的活介绍,“这是炒菜机器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出餐,还能自动分析菜品的营养成分,比如做清蒸鱼时,会根据鱼的重量调整烹饪时间,保证营养不流失。而且它降本增效,以前一个大厨只能管一个灶台,现在一个操作工能同时管3到4台机器,人工成本降了,菜品价格才能更亲民。”

除了智能设备加持,食堂在菜品研发上也下足了功夫。“周边居民有南方的也有北方的,我们特意准备了七、八种家常炒菜及多种组合的营养套餐。还针对健康需求推出了低盐、低脂系列菜品。”刘美方说。

当天中午12点,食堂里的人越来越多。靠窗的一桌,三位老人边吃边聊,话题离不开食堂的饭菜;取餐区旁,一位老人带着小孙女来吃饭,服务员特意给孩子推荐了一道味道清淡的菜品;收银台处,上班族小王打包了两份饭菜,“我和爱人下班晚,以前总点外卖,现在直接来食堂打包,比外卖健康还便宜,孩子也爱吃这里的西红柿炒鸡蛋。”

刘美方透露,“目前食堂正筹备线上点餐系统,到时候居民在家用手机就能下单,支持线下自提,不方便出门的老人,我们还计划提供送餐服务。除此之外,食堂还计划增设轻食和儿童营养餐,年轻人爱吃减脂餐,孩子们需要营养均衡的饭菜,我们要让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合口的食物。”

一碗热饭,看似寻常,却承载着民生的温度。“家门口的暖心饭堂”也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正如刘美方所说:“我们就是要做老百姓需要的食堂,让大家吃得好、吃得香、吃得安心,让这里成为每个人都愿意来的温暖港湾。”(记者 高玉超 文/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6

标签:美食   食堂   海淀   老百姓   需求   饭菜   吃得   老人   营养   惠民   套餐   热乎   舒心   记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