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茶饮头部品牌茶颜悦色,在短短两个月内两度陷入知识产权争议,暴露行业扩张中的合规漏洞,也为同类品牌敲响警钟。
7 月,茶颜悦色一款 “山胡椒油风味辣丝” 零食包装被指 “撞脸” 方大同《梦想家》专辑封面,从视觉符号到字体排版均高度相似,引发首轮侵权质疑。彼时品牌未公开回应,仅低调调整包装设计,未料 8 月争议再起。
8 月 22 日,茶颜悦色与彩虹合唱团推出联名系列,其中手账本因设计精美迅速售罄。次日,多名原创设计师公开指控抄袭:手账本日历页色彩与布局,疑似照搬设计师 “废画三千” 2024 年作品;封底拼贴元素挪用 “麦麦子” 创作,仅替换核心图形;另有徽章设计被指与 MOODA App 素材雷同。
8 月 24 日,茶颜悦色致歉,承认 “管理审核疏忽” 导致未经授权设计挪用,称正与原创方沟通,涉事手账本已下架。但客服初期以 “缺货” 解释下架,引发公众对整改诚意的质疑。
此类侵权并非个例。2024 年 4 月,乐乐茶联合译林出版社推出 “烟腔乌龙” 联名奶茶,未经授权使用鲁迅肖像制作周边,被鲁迅亲属及文化机构追责,最终致歉下架。更早前喜茶 “佛喜杯” 因宗教元素违规被约谈,多起案例折射行业共性问题:
一是原创能力不足。部分品牌为赶工期、追热度,放弃自主设计,依赖 “拿来主义”。茶颜悦色此次手账本被指 “拼凑式创作”,其内部沟通曾提及 “为赶进度未细查素材来源”,暴露创作惰性。
二是审核机制缺位。茶颜悦色首次侵权后虽承诺加强培训,但手账本设计仍未通过第三方法务审查;乐乐茶也未核查鲁迅肖像授权权限,合规流程形同虚设。
三是法律意识薄弱。多数品牌未意识到 “文化元素商用需授权”“相似设计可能构成侵权”,直至争议发酵才被动应对,加剧声誉损失。
针对行业痛点,盛凡知识产权建议:首先,深耕原创,品牌可建立独立设计部门与原创素材库,将传统文化元素现代化转译,既避侵权又塑特色;其次,完善联名合规,合作前需 “三查”—— 查合作方权属、查素材权利冲突、查新内容版权归属,必要时引入专业团队审核;最后,建立危机响应机制,遇侵权指控需 24 小时内停售、取证、协商、公示,避免舆情升级。
当前新茶饮市场同质化率超 70%,差异化竞争本应依赖原创,但部分品牌却走 “抄近路” 的歪路。茶颜悦色两次侵权,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更削弱消费者信任;乐乐茶等案例也证明,忽视知识产权终将付出代价。
新茶饮品牌若想从 “网红” 变 “长红”,需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战略核心。唯有守住法律底线,以原创赋能产品,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避免 “联名” 变 “爆雷”、“营销” 变 “致歉” 的尴尬结局。
更新时间:2025-08-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