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空纸
编辑 | 空纸
在全球科技格局剧烈变动的当下,AI成为各国科技巨头角力的核心战场。随着ChatGPT等AI产品席卷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远超多数人的想象。
在这个背景下,Meta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突然宣布斥资高达650亿美元打造“超级智能实验室”,目标直指通用人工智能(AGI)。
而更引人关注的是,他不惜以天价薪资,从OpenAI直接挖走八名核心科学家,其中四位来自中国。
扎克伯格这一次,究竟是在造梦,还是在赌博?
7月,Meta突然宣布一项史无前例的投资计划:将投入600至650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这一数字震惊了整个科技界,堪比许多中等国家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Meta此举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在扎克伯格战略思考下做出的关键选择。
过去几年,Meta在“元宇宙”项目上已烧掉600多亿美元,但收效甚微。此次转舵AI领域,是为了在下一代科技浪潮中抢占制高点。
Meta计划在纽约曼哈顿打造全球最大的AI数据中心,并部署超过130万个GPU。这将成为目前全球单一机构部署AI算力最多的系统之一,为其通用人工智能(AGI)项目提供硬件支撑。
据分析师预测,如果按照当前A100或H100等顶级GPU的市场价格估算,这种规模的部署仅硬件成本就超过400亿美元,再加上配套的算法开发、人力资源、服务器冷却系统、能源费用等,整个项目总投资将轻松突破600亿美元。
扎克伯格对AGI的信念可谓坚定。他曾在内部会议中表示,AGI将成为改变人类社会最深刻的力量,未来掌握AGI的企业将引领世界科技与经济的发展。
然而,目前业内尚无机构能够定义明确的AGI标准,Meta的这场豪赌,既是风险,也是机遇。
为了迅速提升Meta在AI领域的技术能力,扎克伯格不仅烧钱买设备,更将手伸向了OpenAI的“心脏地带”。
短短一周之内,Meta成功挖走OpenAI的八名核心研究人员,覆盖从图像生成、语音识别、推理模型到多模态系统的各个关键方向。
这一举动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形容为“科技行业史上最猛烈的一次集体跳槽”。
这八位顶尖人才中,有四人特别引发关注——他们全部来自中国,且都是在AI圈响当当的名字。
赵晟佳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斯坦福深造,是视觉模型领域的佼佼者;余家辉出身中科大少年班,擅长多模态交互系统;毕树超曾在谷歌大脑任职,是图神经网络专家;任泓宇则是自然语言理解方面的领军人物,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这四位华人科学家的集体出走,不仅是Meta技术布局的重大收获,更在全球范围引发关于科技人才流动、国家利益与未来技术主权的激烈讨论。
Meta为这些人才开出的薪资也刷新行业认知。根据彭博社报道,有多位受聘者的年薪均达数千万美元,个别核心科学家更获得高达1亿美元的签约奖金。
此外,为吸引顶尖人才,扎克伯格甚至将面试安排在私人别墅中,展示最高规格的礼遇。有人形容这场争夺战如同“硅谷版的NBA选秀”,只是场地从球场换成了计算机实验室。
这场大规模的技术迁移,本质上是一种全球化下“技术资产”跨区域流动的缩影。人才的流动方向正在从国家、民族,转向能提供资源、自由与前景的机构与平台。在AI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核心力量的当下,这样的人才流动或将改变未来几十年的科技格局。
Meta的大手笔挖角虽然带来技术力量的飞跃,却也让外界再次关注中国在AI领域的“人才流失”问题。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培养的AI高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尤其是来自清华、北大、中科大、浙大等高校的毕业生,他们往往在毕业后前往美欧知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随后留在谷歌、OpenAI、微软等公司工作。据斯坦福发布的《AI Index Report》显示,在全球AI顶级研究人员中,中国籍科学家占比高达47%。
除了科学家,美国GPU巨头英伟达(NVIDIA)与AMD的掌舵者——黄仁勋与苏姿丰,都是华人背景。这一切表明,中国在AI人才培养体系上具有深厚基础。然而,中国在高端AI人才“流入”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
虽然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出台“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政策,但依然难以抵挡大批优秀人才“用脚投票”,选择前往硅谷、波士顿等科技高地。
中国AI企业近年来也在努力追赶。例如,国内的DeepSeek、智谱AI、零一万物等公司已在大模型领域获得突破,成为全球技术路线图的一部分。但与Meta、OpenAI动辄数十亿美元的投入相比,这些公司的研发资源仍显紧张。更重要的是,国内高端科研人员薪酬与国际科技巨头存在巨大差距,这让“人才回流”计划始终面临现实困境。
要解决这一问题,仅靠政策引导和精神感召已不足以支撑产业发展。真正需要的是构建完善的科研生态,既能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又能保障科研人员的生活与职业成长。
科技的核心是人才,而人才流动的本质则是平台之间的竞争。
扎克伯格这场关于AI的豪赌,尚未揭晓输赢,但其波澜已在科技世界泛起。Meta以超600亿美元的投资和天价签约金,开启了AI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才收购战。四位华人科学家的离职,既是个体职业发展的选择,也映射出全球AI人才格局的深刻变化。
中国在AI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才资源,但如何转化为科技竞争力,成为全球AI价值链的主导方,而不仅仅是贡献者,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最紧迫的课题。
AI产业的未来不能只依赖“谁出价高”,更要建立一个激励创新、包容探索、留得住人的科技生态系统。在这场“智能竞赛”中,决定胜负的不只是算法和硬件,更是对人才价值的理解与尊重。
更新时间:2025-07-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