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门诊上来了一位6岁的小女孩,脸色苍白、低烧不退、牙龈出血,妈妈一边哭一边说:“医生,他以前没事的,就是最近老说累,还老流鼻血。”验血检查一看,白细胞爆高、血小板骤降,骨穿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不是危言耸听,“白血病”真的越来越盯着孩子下手。协和儿科团队近期公布的临床观察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儿童白血病新发病例呈现夏季高发趋势,尤其在“大暑”节气后显著增加。这不是巧合,是有机制在背后推波助澜。
高温,是一把暗藏毒刺的刀。
夏天孩子总是汗流浃背,家长怕中暑,空调常年开启,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装修污染和病毒细菌就这么悄悄“聚在家里”,成了慢性诱因。
特别是新装修家庭,甲醛、苯类污染物在高温下释放速度成倍增长,有研究显示,室温每升高1℃,甲醛释放量可增约15%,长时间接触这些致突变因子(可以破坏细胞DNA结构的物质),孩子年幼、免疫系统发育不全,细胞分裂快,更容易被“精准打击”。
再加上一个关键点——病毒感染的参与。2023年《中华儿科杂志》分析指出,部分白血病患儿在发病前1个月内有明确病毒感染史,如EB病毒、腺病毒等。
这些病毒会悄悄“黑进”造血系统,扰乱白细胞的分化和死亡程序,久而久之,“坏白细胞”越来越多,“好白细胞”被排挤,血液系统就像一片被占领的田地,只长杂草,不长庄稼。
但很多家长对白血病的早期表现并不警觉。不是孩子发烧了去看几次感冒就算了,就是脸色发黄以为是晒的。白血病前期往往“披着感冒的外衣”,但又总是“感冒得不太对劲儿”。
比如:
低热持续不退,吃退烧药没用;
频繁流鼻血,牙龈出血,皮肤莫名淤青;
孩子总喊累,不愿意玩,脸色蜡黄,眼圈发黑;
淋巴结肿大、骨关节疼、夜间盗汗。
这些不是普通的“夏季疲劳”,而是身体在“悄悄报警”。特别是当这些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就不能再等了,查血常规,做骨穿,早发现才有生路。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大暑之后”更要警惕?
因为这个节气之后,气温高、湿气重、病毒活跃、屋里闷,正好是“三毒交织”的危险期。协和儿科医生提醒:别小看这段时间,家里有娃的,要守好“3吃4不做”这道健康防线。
“3吃”是防线,是保命的底线。
第一吃:吃自然原味,不吃加工速食。
高温天孩子胃口差,很多家长图省事,鸡块、香肠、炸鸡、泡面轮番上阵。问题是,这些高温加工食品中常含亚硝酸盐、苯并芘等潜在致癌物,对血液系统影响最大。长期摄入会损伤造血干细胞,诱导基因突变,埋下恶性血液病的种子。
第二吃:吃当季蔬果,不吃反季冷藏。
西瓜、草莓、芒果、香梨,孩子一吃就是半个,冰镇的更带劲。但冰水果不是“解暑”,而是刺激肠胃,降低免疫力。尤其是反季节水果,农药残留重,有研究显示,儿童每日摄入农残量超标时,白血病风险上升22%。蔬果要吃,但要吃对温度、吃对时节。
第三吃:吃高铁高蛋白,不吃偏食挑食。
很多白血病患儿发病前都有明显的营养失衡。铁、叶酸、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造血功能紊乱(身体“造血工厂”罢工),长期贫血、免疫力低,自然容易“被病毒趁虚而入”。鸡蛋、红肉、豆制品、绿叶菜,这些是孩子的“免疫砖瓦”,不能落一块。
那“4不做”,是底线,是高温天的“防雷区”。
第一个不做:不在新装修房久呆。
搬新家、换家具、装修房,很多家庭选择在暑假完成。结果孩子天天待在甲醛爆棚的空间,血液系统一天天“受毒”而不自知。有研究指出,儿童长期暴露在甲醛浓度0.08mg/m³以上环境中,白血病风险翻倍。家里新装修,必须通风6个月以上,入住前做甲醛检测,超标立即处理。
第二个不做:不长时间吹空调不开窗。
空调房里门窗紧闭,空气循环差,病毒、细菌、污染物全堵在屋里打转。孩子反复呼吸这些“脏空气”,就是在“自我中毒”。每天至少开窗换气三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空调滤网也要15天清洗一次,别让它成了“病毒温床”。
第三个不做:不随便吃抗生素压烧。
孩子发热、嗓子红、头晕乏力,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又感冒了”,一把退烧药、一口抗生素喂下去。问题是,白血病的发热不是细菌感染,抗生素根本压不住,还可能掩盖病情。误诊拖延,错过黄金治疗期,是很多患儿家属终生的遗憾。
第四个不做:不轻信“夏季白血病是巧合”。
白血病不是“突发”,是“慢慢发展出来的”。大暑之后高温环境只是加速器,真正风险来自“潜伏在生活里的慢性诱因”。我们不能改变季节,但可以改变环境;不能控制病毒,但可以守好孩子的免疫防线。
记住:孩子的免疫系统是一块“白纸”,你让它接触什么,它就画出什么。别等到那张纸被涂满黑色,才想起擦不掉。
协和的血液科医生说过一句很扎心的话:“我们最怕的,不是病情重,而是发现晚。”白血病现在的治疗手段已经大幅提升,儿童急淋五年生存率已突破85%,但前提是——抓住“早期窗口”。
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小病小痛,背后可能藏着命运的拐点。这个夏天,请你多看孩子一眼,多查一次血常规,多问一句“最近有没有哪里不舒服”。这不是焦虑,这是担当。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王晓静.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2023,61(5):389-392.
[2]陈斌.高温环境下甲醛释放特性及健康风险评估[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2,56(3):210-214.
[3]李雪.食品加工致癌物与儿童白血病的关系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21,37(9):1305-1308.
[4]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团队.夏季儿童白血病流行病学观察报告(2020-2023).院内未公开资料汇编.
[5]刘颖.儿童病毒感染与白血病发生的关联性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2023,41(7):582-586.
更新时间:2025-07-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