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上午,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在合肥开幕。本届科交会为期3天,以“科技打头阵,创新赢未来”为主题,现场展示科技成果2578件,一大批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让人目不暇接。来自蚌埠市56家企业现场展示了“看家”科技产品,其中具有蚌埠特色的商业航天领域科创成果在主展区“激烈”的同台较量中格外耀眼,为蚌埠这座传统工业城市擦亮了“转型升级、自主创新”的靓丽名片。
丰富的成果背后,是蚌埠在科技创新路上日复一日、一步一个脚印的深耕与突破。
4月24日下午2时许,在蚌埠市禹会区大洪山火箭发动机试验场,由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龙云”发动机正在进行交付前的最后一次点火测试
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内,技术人员在对即将交付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进行最后的检查
1
“一子”落户,开启商业航天新篇
4月24日下午2时许,在蚌埠市禹会区大洪山火箭发动机试验场,一阵轰鸣声响彻山麓,由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九州云箭”)生产的“龙云”发动机正在进行交付前的最后一次点火测试,随着测试顺利完成,这款发动机即将“奔赴”下一站,配合今年下半年某重点型号火箭首发任务,承载探索宇宙的使命,开启新征程。
蚌埠制造九州云箭 70 吨级龙云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
2019年,商业航天企业九州云箭落户蚌埠,这成为蚌埠商业航天产业从无到有的关键突破。彼时,九州云箭作为一家专注于支持火箭回收复用的液氧甲烷航天动力企业,正在为建设试验测试基地的资金和场地发愁。蚌埠市禹会区得知后,果断给予5000万元投资,并提供大洪山废弃矿坑用于建设试验场,这一诚意满满的“大礼包”,让九州云箭毅然选择牵手蚌埠,在此扎根生长。
当下,九州云箭已成为商业航天动力领域的头部企业,以提供商业火箭动力产品配套服务为主营业务,逐步形成以蚌埠地区为中心,集研发、生产、测试、交付功能为一体的火箭发动机制造基地。
公司副总经理石奇介绍,落户蚌埠后,九州云箭坚持创新升级,从2021年底交付首台10吨级凌云发动机,到如今实现70吨级的跃升。“这款发动机支持可回收复用,也是我国首款进入工程应用阶段,可回收复用的液体运载火箭的主推力发动机,目前正在奋力完成客户订购的14台发动机的任务。”
2
链式发展,加速启航“星辰大海”
科学的前瞻性规划,完整科学的产业生态布局,为企业发展筑牢根基。从一颗“种子”到一片“森林”,九州云箭的落户,吹响了蚌埠启航“星辰大海”的号角。
蚌埠凌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提供火箭及高速飞行器设计的全链条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蚌埠制作了全产业链图谱和补链强链清单,“按图索骥”开展链式招商,与北京和长三角等地区商业航天龙头企业开展项目合作。除九州云箭外,蚌埠已集聚了凌空天行、星河动力、深蓝航天等一批重点企业,涵盖火箭发动机、火箭零部件、新材料、火箭箭体制造及总装等产业领域。
深蓝航天蚌埠基地内,技术人员在对火箭燃料贮箱进行检测(组图)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凌空科技,是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于高超声速相关尖端技术及产品研制的企业,满足从全箭设计到核心产品配套再到发射服务全流程服务需求。凌空科技副总经理洪晓露表示,自2021年8月落户禹会区以来,凌空科技聚焦“智”造赋能,已建成三条先进的生产线和检测体系,以及一套非标大型力热试验服务平台和一套完备的材料研发中心,其在蚌埠的防热设计及产品生产、结构设计及复材生产的各项产品,已经进行数十次飞行验证。
深蓝航天蚌埠基地内,技术人员在进行特种焊接作业
深蓝航天同样看好蚌埠的产业发展前景,公司负责人刘明亮介绍,深蓝航天蚌埠基地作为深蓝航天重要的生产基地,后续会在蚌埠进行火箭的特种焊接、铆接、箭体总装等生产任务,“目前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和生产试运行,产业园从区位优势、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便捷性等都很适合公司的发展。”
3
“1+4+N”布局,构建全产业链生态
蚌埠市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深入合作,高质量编制完成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1+4+N”发展纲领。即建设1个商业航天科技创新中心,4个基地(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卫星制造基地、可回收商业航天飞行器总装基地、新材料生产基地 ),N个商业航天产业融合平台和应用场景,力争10-15年将商业航天产业打造成为蚌埠市支柱产业之一。
按照规划,蚌埠正高标准打造承载平台。2023年8月8日开建的中国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园,规划总面积2000亩,一期占地648亩 。目前,产业园主楼已封顶。2025年,九州云箭、凌空天行、深蓝航天、星河动力、椭圆时空、易科奇等项目将陆续进驻开工建设、运营,逐步运营投产。建成后,这里将系统导入一批中国商用航天头部企业,凝聚航天产业核心业态,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中国·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园
目前,产业园区已交付深蓝航天、九州云箭、凌空科技等企业厂房约10万平方米
此外,蚌埠还将升级大洪山火箭发动机试验场,通过专业规划设计,建设为国内首批商业化共享测试中心,打造成为火箭动力测试、子级系统测试、悬停试验调度中心为一体的公共测试平台,发挥更高效用,填补区域航天测试空白。
截至目前,蚌埠已累计签约16家商业航天企业,协议总投资55.2亿元。产业链上已有规模以上企业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未来,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将继续围绕重点招引产业链,持续发力。预计2025年新招引商业航天企业不少于6家,完成规模以上企业5家。
安徽省公布的《推动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力争空天信息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2030年累计量产100发商业火箭及发动机、100颗商业卫星、100架通用飞机。眼下,蚌埠正向着打造长三角有重要影响力的商业航天产业制造中心目标迈进,在商业航天领域持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在浩瀚星空中留下更多“蚌埠印记”。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文字:吴承江
图片:黄洋洋
编辑:冷子璇
校对:吴巧薇
审核:周卫星 孙婷
《安徽画报》创刊于1958年,是安徽省唯一一份大型政经文旅类高端期刊,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指导、安徽出版集团主管,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安徽画报》立足主流宣传阵地,以美图美文美术美味传播安徽形象,讲好安徽故事,画说美好安徽。2017年复刊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版权示范单位”“中国最佳画报”“中国最佳媒体融合奖”“安徽省优秀期刊”“安徽重要外宣窗口阵地”“安徽省版权示范单位”等。
加入画报读者群
更新时间:2025-05-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