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拍板,他独自策动南昌起义,几千人命悬一线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避寒

编辑|避寒

《——【·前言·】——》

中央让缓,苏联发电报劝停,可李立三没等,周恩来、贺龙、叶挺全在现场,连夜起兵,打下南昌,这场仗,是违令开打的。

一个人决定打仗,顶着的是中央整个方向

7月20日,九江一间小楼内,房门紧闭。

屋内有三人,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桌上摊着地图,标了三个城市:九江、南昌、南浔。

李立三第一个说话:“南昌。”

谭平山皱眉:“南昌?不是南浔靠近张发奎吗?”

邓中夏放下烟卷:“靠他?你还信张发奎?”

李立三拿出一份简报,摊在桌上:“7月15号,汪精卫大屠杀共产党,张发奎没拦,你们还要等他回粤,接我们上船?”

气氛僵住了三秒,李立三又说:“南昌三面环水,背靠赣江,牛行车站是铁路终点,我们打下去,守得住。”

“只有两条路,一是等死,二是起义。”没人敢拍桌子,李立三敢。

李立三

这不是会议,这是造反前的动议,三个男人把中央的“回粤”方针放一边,决定“打南昌”。

他们清楚,这意味着什么:违令、分裂、失控,但更清楚的是,不动手,部队全完。

7月20日当天晚上,李立三写电报,直接发往武汉的中共中央。

内容就一句话:“建议尽快集中兵力南昌起义。”

发完,他找了个老茶馆,抽了一根叶子烟,没人说他是英雄,也没人说他疯了。

但他知道,这封电报出去,他就不是调研员,不是执行者,是“主谋”。

共产国际反对,李立三偷偷把南昌“抢了”

7月22日,回电来了,中央不同意,说:“张发奎可争取,应暂缓军事行动。”

李立三不回电,沉默了一晚,第二天上船直奔庐山,见了瞿秋白、张太雷。

他对张太雷说:“张发奎已经调防,第20军要被裁撤了,广州的兵都不知道谁是司令。”

张太雷

张太雷犹豫:“瞿秋白不批准,我们怎么动?”

李立三没答话,翻出地图:“你看这个点,赣江拐弯的位置,我们能卡住水师,南昌就守得住。”

那天,李立三说了整整三个小时,没休息,“你们不拍板,我回九江自己干!”

瞿秋白没说话,只点了一根烟,第二天,他点头了,张太雷跟着签字。

7月24日,李立三打出第二封电报:“已说服瞿秋白,计划不变。”

瞿秋白

周恩来登场:不是来提方案,是来当主心骨的

7月25日,周恩来从武汉赶到九江,带着密令,穿过码头,直接进了李立三的住处,门一关,两人谈了四个小时。

周恩来问:“你真决定了?”

李立三点头:“晚了就打不了。”

周恩来把手搭在他肩上,说了一句:“我来主持。”

那晚,九江码头的船调了六艘,五百人连夜南下,目标明确:南昌。

周恩来、李立三同船,车上还有贺龙、叶挺的情报,部队由贺龙第20军主力部队负责突袭,叶挺第24师负责正面攻坚。

他们上船前,没人知道共产国际刚刚发来密电:“强烈反对任何起义计划。”

电报被拦下了,李立三看了一眼,撕了,他说:这是中国的事,苏联不懂南昌。

李立三

前敌委员会的夜谈:桌上是地图,脚下是地雷

7月27日,南昌一间旧督军府里,周恩来主持的前敌委员会开会,成员名单:周恩来书记,李立三、彭湃、恽代英。

议题只有一个:什么时候动手。

李立三拍桌:“七月底前必须打。”

李立三

恽代英反对:“张国焘说不能打,说苏联来电让我们等等。”

周恩来一笑,语气冷:“让张国焘自己去打电报问苏联要不要命。”

彭湃举手:“我赞成立三,拖下去,部队士气要散了。”

外面是南昌闷热的夜,屋内只有电扇在转,桌上的地图铺开,每一寸街道,每一个兵站都标记清楚。

李立三用铅笔在地图上划出两道线:一条正面突击,一条绕后切断水师退路。

没有文件、没有上级批文,周恩来最后说:“动手时间,8月1日凌晨两点,就这样定。”

李立三站起身,掐灭了烟:就现在这帮人,能打下南昌。

张国焘拍桌反对,周恩来骂他“官僚”

7月30日,南昌西山招待所。

一场吵架,从午后吵到黄昏,张国焘坐在太师椅上,脸沉如铁,他有身份,共产国际特派代表。

“你们谁批准的?”张国焘指着桌上的作战计划。

“我。”李立三抬头,“我建议的,瞿秋白同意,中央知道。”

张国焘冷笑:“中央也没说马上动手,苏联电报说要稳”。

周恩来站起来:“苏联的电报是参考,不是命令。”

屋子顿时静了,几个人看着周恩来。他又说:“我们不是张发奎的参谋,不是苏联的传声筒,现在是共产党,是自己打仗。”

张国焘把地图摔在地上:“你们这是草率,鲁莽,军事冒险!”

周恩来靠着墙,声音不大:“你坐在这儿三天,不出计划、不提方案,只知道拖,你是来指挥,还是来背诵电文?”

这句话把气氛扯破。

恽代英拉了拉周恩来的袖子,小声说:“别翻脸。”

李立三递了根烟给张国焘,点着,说:“别争了,城里局势快压不住。”

局势真的快压不住了。

第24师夜里抓到一批密探,是汪精卫派来的,藏在南昌火车站附近,正在勾结水师营,贺龙听说后,当场拍板:“全干掉。”

汪精卫

军官质问:“你们凭什么打?中央没说话!”

7月31日晚上,军队动员,各连队营长被召集进督军府会议厅有人不服气。

一个少校军官站起来:“我们是国民革命军第20军,不是你们共产党的部队,你们没权动我一个兵。”

周恩来盯着他:“你是贺龙带来的?”那人点头。

周恩来冷笑:“贺龙在哪儿?”

“楼下。”

“叫他上来。”

贺龙大步进屋,穿着旧军装,枪就背着,听完情况,他对那少校说了一句话:

“共产党要我干,我就干,你要不干,现在就滚。”

少校不吭声了,隔了半分钟,他说:“明白。”

周恩来点点头:“明天凌晨两点,攻打第9军军部,守军约3000人,第一枪打响之后,谁动摇,谁动我计划,枪毙。”

两个小时,南昌变天

8月1日凌晨两点整,南昌,黑雨未歇。

枪声从城南最先响起,是叶挺的人。

他没给敌人反应时间,手下第24师一个连悄无声息地摸进第9军驻地,先爆掉两处弹药库,然后火力全开。

整个南昌城震了三下。

贺龙带着主力从城西破墙而入,目标是第9军司令部,他亲自带一队人抬梯翻墙,半夜淌着泥水进了内院。

刘伯承是参谋长,他早就在地图上圈好了“敌人卧室”和“电话中枢”,安排了两组人直插楼上。

第9军军官刚起床,裤子还没穿好,子弹就扫了进去。

两个小时,南昌沦陷,第9军3000人,溃散、投降、被歼。

朱德用公安局长身份调动地方警力,封城,拦截交通,敌军没来得及增援,水师被卡在赣江拐角处,南昌彻底孤立。

清晨五点,周恩来下令升旗,打出红旗,“我们是南昌人民军。”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掌握一座省会城市的军事政权。

贺龙站在楼上,看着南昌城冒烟

李立三走上来,说:“这次打得准。”

贺龙脸上全是泥,喘着气,说了句:“我没打过这么干净的仗。”

周恩来走过来,脸冷:“干净?你看看后面。”

他们转身,城西火车站着火了,一整车弹药在燃,叶挺冲上来,脸色阴:“有一营反水,临战前逃了。”

李立三皱眉:“哪个营?”

叶挺一字一顿:“原第11师改编的,前张发奎旧部。”

周恩来没有骂人,他沉默十秒后说:“写进通报,通通枪毙。”

结尾:胜了一城,输了方向

8月2日夜,南昌街头安静。

彭湃在屋顶上看星星,一句话没说,李立三坐在窗前,摊着电报纸,周恩来站着,脚边是昨天刚抬下来的缴获。

贺龙推门进来,开口就说:“朱培德、李济深,两路追兵,全来了。”

“我们没时间守南昌。”李立三合上电报,“只能走。”

叶挺一拳砸在墙上:“刚拿下,就走?”

周恩来看着他:“不走,就全死在这。”

南昌起义,只掌控了四天。

第六天起,南军重兵压境;第八天,起义军开始南下,打算撤往广东;第十五天,潮汕失利,部队溃散。

李立三的坚持赢了南昌,却没赢战局,周恩来的沉稳保住了队伍,但失了大局,张国焘带着“我早说过”的表情离开了南昌,没人再提他一句。

谁都没想到,这场起义的名字,会写进后来的军史,写进党史,写进纪念碑。

但那天夜里,没人庆祝,他们只是点了根烟,说:还能活下来,就还得干。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标签:南昌起义   赣江   周恩来   苏联   共产国际   水师   南昌   拍板   电报   人命   部队   中央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