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发布的《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列为首要任务。
文件明确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凭借占全国4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正式成为中国三大世界级城市群,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正式形成“3+2+N”的城市群新格局,三大世界级城市群与两大国内增长极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
世界级城市群着眼的不只是规模之大、实力之强、发展之成熟,更在于配置全球资源、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地位。
放眼全球,能以“世界级城市群”相称的,只有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英伦城市群等为数不多的几个。
这些世界级城市群,无不坐拥一个乃至多个“世界城市”,形成地理边界消失、行政边界模糊、经济产业连成一片的“全球城市区域”。
无论经济实力还是产业竞争力,三大城市群都处于金字塔尖,占据全国经济总量的40%以上,堪称大国经济的主战场和主引擎。
长三角是当之无愧的“全能冠军”。
坐拥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一众经济强市,2024年GDP总量高达33.17万亿元,社会消费、进出口贸易、企业数量、融资规模、创新标准等几乎所有关键指标均位列全国第一。
粤港澳大湾区是制度创新的“急先锋”。凭借“跨境理财通”、“港车北上”等独一无二的政策红利,大湾区在金融开放和要素流动上独步天下。
2025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激增28%,“一国两制三关税区”的独特优势,是其他城市群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京津冀是协同发展的“试验田”。在交通一体化上取得重大突破,京唐城际铁路的开通让京津雄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成为现实。
北京的科技创新与天津、河北的产业承接正在加速融合,一个全新的北方增长极正在成型。
中国城市群发展并非齐头并进。早在十四五规划中,我国就描绘了19个国家级城市群,构成“两横三纵”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这些城市群分为三个层级: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位于第一档,属于“优化提升”之列。
山东半岛、粤闽浙、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城市群位于第二档,属于“发展壮大”之列;哈长、辽中南、滇中、黔中、天山北坡等9个城市群则位于第三档,属于“培育发展”之列。
按照规划,三大世界级城市群将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而成渝和长江中游两大增长极则主要聚焦国内发展,肩负起引领中西部崛起的核心使命。
一种观点认为,世界级城市群有且只有三个,既是战略定位的体现,也是发展实力的见证,更是大国博弈的期许。
更新时间:2025-09-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