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果冉多
编辑 | 果冉多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南亚的雨季还没彻底开始,位于巴基斯坦的杰赫勒姆河的水却早已不安分地咆哮起来,因为在6月30日的时候,位于上游的萨拉尔大坝开闸泄洪了。
而这个萨拉尔大坝就位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那表面上看,印度是为了防止未来发生水患才开闸泄洪的,但是要是结合之前印巴空战印度的失利的话,这个开闸泄洪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所以印度这次突然开闸泄洪,我们可以合理怀疑他们是在为之前印巴空战的失利,而选择用水来“复仇”,难道莫迪还没有咽下那口气吗?
6月30日,印度再次开启萨拉尔大坝闸门,汹涌而下的水流很有可能会让下游的巴基斯坦遭受到洪涝灾害。
印度方面在水资源上做文章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巴方斥之为“水资源恐怖主义”,而莫迪却把这一切包装成国家安全的延伸。
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印巴之间的紧张关系几乎被一把火点燃,4月22日的帕哈尔加姆镇恐袭事件,成了这场冲突的导火索。
尽管大家对于幕后黑手是谁很清楚,是印度自身克什米尔移民政策催生的新兴激进组织“克什米尔抵抗运动”,但莫迪政府依旧一口咬定是“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分子所为”。
5月初印度方面启动的“辛杜尔行动”,印度空军在巴控克什米尔的空袭,不仅未能打击到所谓的“恐怖分子”,反而在巴方的反击中损失了多架战机。
这场军事挫败,让莫迪政府颜面尽失,印度国内媒体虽高调炒作“取得决定性进展”,但实际战果却惨不忍睹。
于是莫迪选择了另一条报复之路——水,4月26日,印度在没有任何预警下开启乌里大坝闸门,杰赫勒姆河水位暴涨3米,巴控区数十民房被冲毁,数百人紧急疏散。
这一行为,公然违反了《印度河水条约》中“提前72小时通报”的基本规则,接着,5月中旬莫迪在全国电视讲话中直言:“水和鲜血不能共存”,明确拒绝恢复与巴基斯坦的水资源对话机制。
这到了6月30日,印度再一次开闸泄洪,我们可以怀疑莫迪就是咽不下这口气,而且莫迪咽不下的不止是军事上的失败,更是政治上的颜面。
民族主义情绪是莫迪赖以连任的主要法宝,然而,克什米尔政策的反噬、边境冲突的失利、国际社会的孤立,让他不得不寻找一个“强硬姿态”的出口。
于是,水资源变成了他手中最廉价、也最具杀伤力的武器,而且巴基斯坦的农业命脉高度依赖印度河水系,65%的耕地灌溉依靠该水源,农业占GDP近四分之一,关系到全国45%的劳动力生计。
一旦水源被断、洪灾频发,巴基斯坦的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将全线受挫,这种“水战”,比枪炮更持久,也更残酷。
可莫迪忘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印度不是一座孤岛,它本身也身处多条国际河流的下游,一旦其他邻国也开始效仿这种“水资源武器化”的行为,印度自身的安全也将受到威胁。
更何况,气候变化正在加剧极端天气频发,南亚地区本就处于生态脆弱带,用水做武器,最终可能引爆一场区域级的生态灾难。
就在印巴关系一触即发之际,中国站出来说了句公道话,5月10日,王毅外长与印度国安顾问多瓦尔通话,强调“印巴是搬不走的邻居”,呼吁双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解决争端。
这短短一句话,没有偏袒谁,却点中了南亚安全的死穴,地理决定命运,战争没有赢家,这句话也成了当前局势中最有分量的“公道话”。
6月25日至26日,在青岛召开的上合组织防长会议上,印度试图借机拉拢成员国谴责所谓的“跨境恐袭”,并鼓吹效仿“辛杜尔行动”的“反恐模式”。
但其他成员国明显不买账,印度成了唯一一个拒签联合声明的国家,中国防长董军在会议上再度强调“上海精神”——互信、协商、平等、互利。
他拒绝以单边主义的逻辑处理多边安全事务,反对将反恐变成国家利益的遮羞布,这种立场正是当前南亚地区最稀缺的理性声音。
可惜莫迪听不进去,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浪潮裹挟着他走向越来越偏执的道路,从打压穆斯林、推进“国民登记法”,到强推克什米尔移民政策,莫迪的每一步都在掏空印度社会的共识基础。
如今连恐怖袭击的根源,也开始来自印度内部,这不是巧合,但莫迪政府对此依旧强硬回应,称“印度将根据国家利益采取一切必要手段”。
可国家利益,真的是这样实现的吗?当你破坏规则的时候,规则的反噬就只是时间问题,印度今天之所以还能主导部分跨境河流,是因为《印度河水条约》尚有约束力。
一旦这条约作废,印度将失去所有道义防线,那时,别说是巴基斯坦,连孟加拉、不丹、尼泊尔都会重新审视与印度的水资源博弈。
中方这句“搬不走的邻居”,不是劝架,而是忠告,南亚不是棋盘,人民不是棋子,以水为兵的莫迪政府或许能在短期内收获民族主义的掌声,但代价是整个区域的不稳定。
一个国家若执意将自然资源政治化,最终将引火烧身,和平,本不是软弱的妥协,而是对未来的负责。
如果莫迪真的在意印度的国家利益,就该明白,战争不会让印度赢得尊严,但和平能让它留下未来。
信息来源:印度向巴基斯坦开闸泄洪 观察者网2025-06-30 15:07
王毅同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通电话 外交部 2025-05-11 00:35
更新时间:2025-07-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