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中国不会被打趴下,我若掌权,将从台湾拿走芯片制造产业

在美国政坛上,特朗普一向以言辞激烈、风格直白著称。

尤其在经济和贸易问题上,他的态度总是针锋相对、毫不掩饰。特别是在芯片这个牵动全球神经的领域,他更是多次放话,直指台湾“抢走”了美国的芯片生意。

2024年夏天,他接受《彭博商业周刊》采访时,更是毫不含糊地表示:台湾不仅在芯片领域对美国形成依赖,而且还“没有为美国的防御付费”,言下之意,若他再次当选,台湾得像买保险一样,为美军的保护买单。

这番话一出,立刻引起海内外震动。因为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台湾确实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据统计,全球90%以上的先进芯片都出自台湾,特别是台积电这家公司,几乎垄断了全球最先进的芯片代工。而相较之下,美国虽然在芯片设计上仍具优势,但制造能力却已大不如前。

要理解特朗普的这番话,还得从他的背景说起。1946年出生于纽约,家里做房地产生意。他学的是经济,毕业后便接手家族企业,从事房地产、酒店、赌场等项目,逐步积累起巨额财富。之后他主持电视节目《学徒》,在全国范围内打响名号。2016年,他成功当选总统,任期内推行减税、加关税、退出国际协定,引发不少争议。2020年败给拜登后,他并未退隐,反而持续造势,最终在2024年卷土重来,赢得大选,并于2025年1月再次入主白宫。

这次上台,他并没有闲着。

2025年2月13日,他公开扬言要对台湾出口到美国的半导体产品征收高达100%的关税。这可不是说说而已。他希望借此施压,让台积电等台湾企业把更多生产线迁到美国。不到一个月,台积电的高层便现身白宫,宣布在美国加码投资——将在亚利桑那州建立三个晶圆厂,总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第一个工厂已经在年初开始量产4纳米芯片,第二个目标更先进的2纳米和3纳米,第三个厂也已经提前动工,预计2027年正式投产。

虽然美国财政部为这一项目提供了66亿美元的补贴,但特朗普自己却强调,是他的关税大棒才换来了这笔史无前例的投资。他甚至把这说成是他“谈判能力”的又一次胜利。

台湾方面对此并不认同。台湾经济部长郭智辉很快做出回应,表示台湾并没有“偷走”美国的芯片产业,毕竟芯片设计主要还是由美国主导,台湾只是提供代工服务。而且从利润分配来看,真正赚大钱的还是美国科技公司。

台湾政府还补充说明,最尖端的技术不会全部转移到海外,仍会根据国家利益和企业战略谨慎布局。

不过,岛内的声音并不一致。反对党国民党认为,台积电加码投资美国,将削弱台湾原本赖以为“护国神山”的科技优势,破坏“硅盾”——即靠高科技产业强化与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的战略纽带。

倘若台湾在芯片上的独特地位削弱,其在地缘政治上的重要性也可能随之下滑。

而台湾的国防部长顾立雄则试图稳定人心。他指出,美国不会轻易舍弃台湾,毕竟整个印太地区对美国而言是战略重心。一旦发生冲突,代价将是难以承受的,美国不可能置身事外。

在全球供应链层面,特朗普的芯片政策引发连锁反应。台积电赴美建厂后,相关原料、设备供应也得同步迁移。

从荷兰ASML的光刻机到日本的特殊化学品,这一系列高度依赖的合作体系需重新调整。同时,面临美国本地员工的技术培训、工会制度差异等问题,新工厂的顺利运作仍有诸多不确定因素。

更复杂的是,特朗普的政策不仅针对台湾,还将中国列为重点打击对象。

他将对中国产芯片的进口关税提高至55%,明显加速了中美在科技领域的脱钩进程。

面对技术封锁,中国也没有坐以待毙,华为推出了新一代麒麟芯片,在一定程度上绕过了制裁。而中国本土企业DeepSeek研发的R1聊天机器人,性能接近GPT-4o,更让人质疑美国的出口管制是否真能达到预期效果。

特朗普的目标是明确的——重振美国制造业,降低对外部的依赖。

尤其是台湾,地处台海前线,距离中国本土仅68英里,相比美国的9500英里,地缘风险明显。

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把关键制造能力放在台湾,是对国家安全的忽视。芯片短缺在新冠疫情期间曾严重扰乱供应链,使得美国更加警觉。如今,美国只占全球芯片制造的10%,特朗普的目标是将这一比例提高到20%以上。

不过,外界对他的做法并非一边倒支持。

许多经济学家指出,关税虽然短期内看似“硬气”,但长期可能会推高消费品价格,从手机到汽车、甚至玩具都可能变贵。

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警告说,对台湾芯片加税,将显著增加美国科技公司的成本,削弱它们的国际竞争力,还可能触发全球范围的关税反击。像韩国三星、台湾联电等公司也被迫调整策略,避免市场份额流失。

为了应对风险,台积电开始加快“分散布局”战略。在美国之外,他们也在日本和德国建厂,希望减轻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美国虽是最大客户,占到其60%营收,但中国市场虽只占10%,地位同样不容忽视。

如果未来美国真对台湾芯片征税,这无疑会影响出口结构,进而波及全球产业链。已有汽车制造商表示关切,称成本一旦上升,最终买单的还是消费者。

从长远看,特朗普的芯片战略无疑将深刻影响台湾的安全格局。芯片不仅是经济支柱,也是台湾地缘政治的重要“筹码”。若美国逐步实现本土化生产,台湾对美的“不可替代性”将被削弱,这可能促使北京方面加大统一压力,毕竟战略资源一旦转移,谈判筹码也就减少了。

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还说,中国“体量太大,不可能靠一两项经济制裁就被打趴下”,这说明他对中国并不抱有轻敌之心。他清楚,脱钩不是灵丹妙药,必须配合投资、贸易政策一并推进,才能真正见效。

而美国内部也出现分歧。

前任总统拜登主导的“芯片与科学法案”,曾被誉为两党合作的典范,提供巨额补贴推动本土芯片制造。可特朗普认为这些补贴是浪费,应当用关税取而代之。

但一些智库如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警告说,若取消补贴制度,可能打击投资者信心,损害美国的政策连贯性。

此外,台湾社会的态度也在变化。根据布鲁金斯学会的数据,从2024年7月到2025年4月,台湾人对美国的信任程度显著下降,对美好感也从54%降至34%。

企业对政策的不确定性感到头疼,一些低附加值产业开始向东南亚等地迁移,高端芯片仍能撑住,但中小型制造业已感受到了压力。

特朗普的口号简单明了:让美国再次强大。

但现实比口号复杂得多。

全球供应链不是短时间内就能重组的。台湾之所以在芯片领域占据优势,是经过几十年投资与耕耘的结果。现在美国要从头再来,需要的不只是政策威胁,还要产业配套、人才培训和市场耐心。未来能否真的实现芯片独立,还需时间验证。而这场由特朗普掀起的“芯片博弈”,才刚刚开始。

本期内容到这里就要结束了。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在某些方面观点与本文不一致是正常的。

大家要文明交流,互相赋能。

感谢理解。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9

标签:科技   台湾   中国   芯片   产业   美国   关税   全球   政策   领域   战略   地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