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芒果市场正陷入一场令人费解的困局之中,仿佛被一层迷雾笼罩。一边是越南的芒果堆积如山,眼巴巴盼着进入中国市场;另一边则是国内消费者面对超市里价格居高不下的芒果,只能望 “果” 兴叹。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海南作为我国芒果的主产地,产量可观,可那些美味的海南芒果却像捉迷藏一般,在北方城市的超市里难寻踪迹。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复杂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拨开层层迷雾,探寻真相。
越南芒果:丰收背后的烦恼
想象一下,在越南广袤的芒果种植园里,芒果树像是被施了魔法,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宛如一个个小灯笼。越南《青年报》的报道显示,今年越南芒果迎来了大丰收,产量一路飙升至 86 万吨,相比去年增长了 20%,这无疑是一份令人骄傲的成绩单。一直以来,中国市场在越南芒果的销售版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往每年大约会有四分之一的越南芒果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消费者的手中。
然而,今年的剧情却出现了反转。如今,约 10 万吨越南芒果正像焦急的旅人,滞留在中越边境,无奈地等待着通关审核。这一切源于我国近期对进口水果的检验检疫标准进行了升级,特别是在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食品安全方面,把关更加严格。这原本是为了保障消费者 “舌尖上的安全”,但却让越南芒果的入境之路变得坎坷起来,通关时间大幅延长。
国内市场:高价芒果的 “尴尬”
当越南芒果在边境徘徊时,国内的消费者也没迎来期待中的 “甜蜜”。走进超市,芒果货架前,人们的脸上大多写满了犹豫。曾经,芒果虽然价格不算亲民,但也在可接受范围内,如今价格却像坐了火箭一样,一路攀升,而果实的品质却参差不齐。那些色泽诱人、个头饱满的芒果,价格更是高得让人咋舌。
与此同时,我们不禁要问,海南本地的优质芒果都去哪儿了呢?海南,这片位于祖国南端的热带宝岛,阳光充足,雨水丰沛,简直是芒果生长的天堂。农业农村部的数据犹如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了海南芒果产业的规模:海南的芒果种植面积超过 180 万亩,年产量高达 150 万吨左右,这样庞大的产量,理论上足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让大家都能实现 “芒果自由”。可现实却事与愿违,在北方城市的超市里,海南芒果的身影却十分罕见。
海南芒果的 “艰难旅程”
海南芒果要想从果园来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餐桌上,可谓是困难重重,仿佛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首先,物流这只 “拦路虎” 横在了面前。海南与大陆之间,琼州海峡像一道天然的屏障,隔开了两地。从海口到广州,仅仅是过海这一环节,物流成本就直线上升,与广州到深圳相比,高出了一大截。一辆满载芒果的冷藏货车,每次过海都要额外支付几千元的费用,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海南的芒果采摘后,大多先由货车运到海口,接着乘船跨越琼州海峡抵达广州,随后再被分销到全国各地。这一路下来,至少需要 3 - 4 天的时间。而芒果就像娇弱的公主,对环境十分敏感,没有专业的冷链保护,很容易在运输过程中变质。物流行业数据显示,从海南到北京运输水果,平均每公斤成本要比从广东到北京高出 1.2 - 1.5 元。这多出来的成本,要么转嫁给消费者,让大家购买芒果的价格更高;要么压低果农的收购价格,让果农的收入减少。
其次,海南芒果在品牌化建设方面,也与越南芒果存在差距。越南芒果凭借 “越南红心”“越南金煌” 等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声名远扬,这些品牌就像响亮的名片,让消费者一眼就能记住。而海南芒果虽然品种丰富多样,品质也十分优良,但缺乏一个统一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形象,就像一盘散沙,难以形成合力。
再者,销售渠道的单一也限制了海南芒果的市场拓展。目前,海南芒果主要依赖传统的批发市场进行销售,而电商平台和新零售模式的发展还不够成熟,渗透率较低。农户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兴销售模式,在海南芒果的销售中占比很小,这就像是把自己局限在了一个小圈子里,无法触达更广泛的消费者。
高价背后的成本真相
芒果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价格为何会像滚雪球一样,翻了好几倍呢?让我们来细细剖析一下成本的构成。
以海南台农芒果为例,在产地,果农卖出的价格大约是 2.5 元 / 斤,经过分选包装,每斤要增加 0.5 元的费用。接着,冷藏运输到广州批发市场,这一过程每斤成本约 1.5 元。到了广州批发市场,批发商为了盈利,会加价 30% 再卖给零售商,零售商拿到货后,还会再加价 40 - 50% 卖给消费者。这样算下来,原本 2.5 元 / 斤的芒果,到了北京、上海等城市消费者的手中,价格已经飙升到 12 - 15 元 / 斤。
越南芒果的价格形成过程则更为复杂。在越南产地,芒果价格折合人民币大约 3 元 / 斤,加上国际物流、关税、检验检疫等费用,每斤要增加 2 元左右,到达中国口岸时,价格就变成了 5 元 / 斤。之后,还要经过国内批发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层层加价,最终在超市的售价高达 20 元 / 斤左右。
在整个水果行业,利润的大头既不在辛苦劳作的种植端,也不在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零售端,而是集中在中间的流通环节。尤其是大型连锁超市,它们对水果供应商收取的进场费、促销费、管理费等各种费用加起来,有时候能占到终端售价的 20 - 30%。这就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现象:果农辛辛苦苦种果,收入却不高;消费者满心欢喜买果,却要付出高价;而中间环节的各个参与者,却在层层加价中赚得盆满钵满。
海南芒果的 “致命弱点”
对比海南芒果和越南芒果,我们会发现,海南芒果在品质上并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但在物流效率方面,却存在明显的劣势。
越南芒果通过广西凭祥口岸入境后,可以迅速进入广西南宁、广东广州等重要的水果批发市场,这些地方拥有发达的冷链物流系统和广泛的分销网络。从越南的农场出发,理论上最快 48 小时内,芒果就能摆上中国消费者的餐桌,速度之快,就像坐上了高速列车。
反观海南芒果,从采摘那一刻起,到运抵北方城市,通常需要 3 - 5 天的时间。在这段不算短的时间里,如果没有全程冷链的精心呵护,芒果很容易出现品质下降的问题,口感变差、果实变软甚至腐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我国果蔬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率约为 25 - 30%,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仅为 5% 左右。这意味着,每生产 4 斤海南芒果,就有 1 斤左右因为物流环节的问题而白白浪费掉,实在是让人痛心疾首。
谁是这场困局中的输家?
在这场芒果市场的困局中,似乎没有真正的赢家,反而有不少输家。
首当其冲的是海南的果农们。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耘,种下了希望的芒果树。然而,如今他们却面临着产地价格低、销路不稳定的困境。今年,由于越南芒果增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很多收购商以 “市场不好” 为借口,压低收购价格,果农们的辛勤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收入大打折扣。
其次,消费者也成为了输家。他们怀揣着对美味芒果的期待走进超市,却不得不面对高价格和不稳定的质量。在北方城市,想要买到新鲜、优质且价格合理的海南芒果,仿佛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花了大价钱,却可能买不到称心如意的芒果,消费者的体验感直线下降。
从更深层次来看,整个国内农产品流通体系也在这场困局中受到了冲击。我国拥有全球领先的电商物流系统,在快递配送等领域表现出色,但在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 “最先一公里” 和 “最后一公里” 上,却总是困难重重。农产品电商曾经被寄予厚望,被视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的 “金钥匙”,但 “生鲜上行” 的问题至今仍未得到彻底解决,就像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横亘在农产品流通的道路上。
借鉴他人经验,寻找破局之道
面对芒果市场的困局,我们不妨把目光投向其他国家和地区,看看他们是如何解决类似问题的,从中汲取经验,寻找破局的灵感。
泰国的芒果产业堪称成功的典范。他们建立了一套从种植到出口的标准化体系,就像搭建了一座稳固的桥梁,连接了田间与市场。从品种选育到种植过程,都有统一的标准,确保了芒果的品质始终如一。采后处理流程也十分完善,配合高效的冷链物流系统,最大程度地保持了芒果的新鲜度。“泰国金煌芒果” 这个品牌,在全球市场上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吸引着世界各地消费者的目光。
我国台湾地区则通过农会系统,巧妙地整合了农户资源。以台南芒果为例,农会发挥着关键作用,统一收购农户的芒果,进行专业的分级、精美的包装,然后以 “台南愿景芒果” 这一品牌推向市场。这种模式既保障了农民的收益,让他们的劳动成果得到合理回报,又确保了产品的质量,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
新西兰的奇异果产业同样值得我们学习。通过 Zespri 这一统一的出口品牌,新西兰将原本普通的奇异果打造成了全球高端水果的代表,就像把一块璞玉雕琢成了价值连城的美玉。Zespri 不仅严格把控种植标准,还积极投身全球市场的开发和品牌推广,让新西兰奇异果成为了 “水果界的爱马仕”,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破局之策:多管齐下,实现 “芒果自由”
面对越南芒果的激烈竞争,海南芒果要想突出重围,在市场中站稳脚跟,需要从多个方面发力。
建立统一品牌迫在眉睫。海南芒果需要打造一个能够代表其品质和口碑的区域公用品牌,就像 “褚橙” 一样,凭借独特的品牌魅力,在市场上脱颖而出。通过品牌建设,提升海南芒果的市场辨识度和溢价能力,让消费者一眼就能记住,并且愿意为其支付更高的价格。
完善冷链物流体系也是关键一环。特别是要攻克海南到大陆的 “过海” 物流难题,这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能让海南芒果的流通更加顺畅。政府可以考虑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给予适当补贴,降低芒果出岛的成本,提高物流效率,让海南芒果能够更快、更好地走向全国各地。
拓展销售渠道同样不容忽视。除了传统的批发市场,要大力发展电商直销、社区团购等新型渠道。如今,许多海南果农已经开始尝试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卖芒果,效果十分显著。这些新兴渠道就像一扇扇新的大门,为海南芒果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提升产品附加值也是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芒果不仅仅可以鲜食,还能加工成果干、果汁、果酱等多种衍生品,延长产业链。这就好比把一条路拓宽,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为农户带来更多的收入来源。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何越南 10 万吨芒果急于入境,而海南的优质芒果却难见踪影?答案已经清晰地摆在我们面前: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生产,而在于流通。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农户等各方携手合作,形成强大的合力。政府应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冷链物流体系;企业要勇于创新商业模式,打通产销对接的渠道;农户则需提升生产标准,积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海南芒果完全有潜力成为中国水果市场的 “明星产品”,像海南椰子、海南菠萝一样,闻名全国。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打破现有的流通瓶颈,让产地和餐桌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当我们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买到新鲜美味的海南芒果时,或许就真正实现了 “芒果自由”。而这种 “自由”,既是消费者的福音,也是对果农辛勤劳作的最好回馈。
更新时间:2025-04-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