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喜获 7500 万赞助,“接济粮” 到底该怎么花?能催生新希望吗?

2025 年 7 月 18 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公告,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获得中国足协中国之队官方合作伙伴(汽车类)权益招商项目。比亚迪与中国之队的赞助合同为期 5 年,从 2025 年 7 月 1 日至 2030 年 6 月 30 日,每年赞助金额为 1500 万元,总赞助金额 7500 万元。

中国之队是中国足协旗下所有国家队的统称,包括中国国家足球队(中国男足)、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等各级别男女足球队。

当比亚迪与中国足协签下五年 7500 万赞助合同时,这笔年均 1500 万的资金,与其说是 “巨款”,不如说是给深陷泥潭的中国足球递上了一根试探性的绳索。在国足无缘 2026 世界杯、足协财务持续吃紧的背景下,这笔钱的流向,或许比金额本身更值得玩味。

在笔者看来,这笔钱最刺眼的参照事务,是足协正在推进的新帅选聘 ——1600 万年薪预算与赞助金额几乎持平。这意味着,如果把钱都砸给教练团队,看似能换来 “大牌效应”,却会陷入 “换帅治标不治本” 的老循环。扬科维奇们拿百万欧元年薪时,国足的问题难道仅仅是教练水平?显然不是。青训断层、联赛活力不足、球员成长通道狭窄,这些沉疴才是根源。

比亚迪的赞助公告里藏着个细节:作为欧洲杯、美洲杯赞助商,其体育营销逻辑向来是 “绑定上升期价值”。选择此刻入局,与其说是看好国足现状,不如说是押注中国足球的 “重建可能性”。这种情况下,把钱投向青训,或许是最符合双方利益的选择。

笔者始终觉得,国内青训的症结不在 “没钱”,而在 “钱没花在刀刃上”。见过太多地方青训基地外观光鲜,内里却连合格的守门员教练都凑不齐;青少年赛事办了不少,却总在 “走过场” 式的赛制里打转。若这 1500 万中能拿出三分之一,用于聘请 10 名欧洲青训 A 级教练常驻各地,或搭建覆盖 U13-U17 的跨区域联赛,比买几堂 “大牌外教公开课” 实在得多。

另一个值得较真的方向,是球员留洋的 “毛细血管建设”。日本有超过 400 名球员在欧洲各级联赛效力,而我们的留洋球员还在为 “五大联赛替补席” 挣扎。与其花大价钱运作个别球员 “跳级” 登陆豪门,不如用这笔钱打通低级别联赛通道,给每个登陆比甲、德乙的年轻球员补贴部分年薪,覆盖他们在异国的生存成本,或许能让更多人在 “冷板凳” 上熬出真功夫。

当然,球迷担心的 “资金挪用” 并非杞人忧天。过去足协的赞助款,总有一部分悄无声息地流入行政成本。这次比亚迪作为企业方,或许该在合同里加上更具体的 “用途约束”—— 比如要求每笔支出关联可量化的青训指标,像 “U16 球员海外集训人次”“新增标准球场数量” 等,用商业逻辑倒逼资金效率。

说到底,7500 万救不了中国足球,但能成为一块试金石。如果足协能证明自己会花钱、花对钱,或许能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入局;反之,若只是把钱变成新帅的年薪数字,那这根绳索终将变成勒紧脖子的枷锁。对于比亚迪而言,赞助国足的风险从来不是成绩好坏,而是公众是否相信:这笔钱真的在让中国足球离希望更近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4

标签:体育   足协   球员   中国   中国足球   联赛   年薪   金额   教练   说是   资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