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日报 》( 2025年07月16日 第 11 版)
□王剑冰
走进开封,走进大相国寺、清明上河园,走进开封府,能碰到寇准、包拯、宗泽吗?
好像遇到包拯了,刚才他还在门口迎接了,人多,只是听说。其实对于上述三位开封府尹,即使遇到我也不会太过激动。我感觉还是离他们太远。若是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就不一样,一首诗词或许就立时响亮起来。这些大文豪,可都做过开封府官员呢!
当时的开封府尹,是何等的显赫,皇亲任开封府尹者,多为事实上的储君。太宗、真宗,未当皇帝之前都曾坐镇开封府。皇亲以外的人能坐上开封府尹的位置,其荣耀可想而知。皇上选开封府尹,要审慎,因为关系着他所在的都城的安全,以及建设和生活质量。大多数官员在开封府尹的任上,都不会长期任职,即使这些文豪级的人物,也大都是一年左右光景。
一年能做什么?做不了太多的事情,可能只是为了给一个名分,说明对你的重用。而得到重用的人也就不敢懈怠,不管多长时间,都要不负上望。这样也就像接力赛一样,一任接一任传下去,开封也就在这种接力中渐渐发生变化。倒也免除一些人长期在任上培植亲信,拉人情关系。
而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等,除了任上尽职尽责,恐怕就是读书写作了。
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汴河是要经常走一走的,虹桥是要上一上的。这样我就觉得似乎看到了他们的影子。
他们的影子首先在宋词的辉煌里。宋词那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对于宋词这样一部沉厚大典,我不好细说,我就从几位开封府尹这里找一些透亮的册页。
还没分清先后,你看,范仲淹先在我的眼前走来。范仲淹是位奇才,写东西可以不到现场,而写得比现场还灵动万分,《岳阳楼记》就是明证。那时他在河南南阳任上,接到好友滕子京的邀约,也并不去看一看,就浮想联翩,完成一篇千古绝唱。让后人对于深入生活和虚构的问题引发好些争论。
当时他或是没时间,其实顺着白河可以一直进入汉水再入长江,就轻易到达洞庭湖。他心里明镜似的,只是那样或会淹没他的想象,他的想象正如鸿飞翔。
范仲淹的词也很好,传下来不多,虽只有寥寥五首,却如陈酿,已经让人满足。
你看他的《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凄清、深沉,还有些悲凉和伤感,而悲凉伤感中,一股英雄豪情回荡,波澜壮阔,气韵无边。
还有他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简直是声情并茂,意境宏深,那沉郁雄健的笔力、低回婉转的愁思,有一股含远山、吞长江的气势,让你读到深深的情怀中去。
范仲淹,既开豪放派先河,又令婉约词变得清新端丽。
接着走来的是司马光,就是小时候学的《司马光砸缸》的那个司马光,他曾担任开封府推官。司马光在咱河南光山出生,当时叫光州,所以父亲给他取名为“光”。他曾在洛阳掘地三尺,在里面同一群学子编著一部大书,掘地不是为了找资料,是为了防暑。《资治通鉴》,让他身上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光。人还是闲点儿好,其他事情整多了,哪有研学的时间。
司马光是个学者,有名的道学先生,为人端庄严肃,不苟言笑。学术研究搞多了也不好,因为词写的就不多了,留下的仅有三首。不过,勾画、总结他的成就也够了。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司马光,作词虽为余技,却也显出学识之厚、感情之富。
那是风流倜傥的欧阳修吧?1058年农历六月,他接替包拯权知开封府。此人更是与众不同,走到哪里,都能留下脍炙人口的文词。他的词中差不多四分之三都与男欢女爱、离别相思、歌舞宴乐有关,词调多以小令,概受南唐词的影响,当然,风格是欧阳修的。
且看: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踏莎行》)
还有:画阁归来春又晚,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细雨满天风满院,愁眉敛尽无人见。独倚阑干心绪乱,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蝶恋花》)
哦,另一首《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那首,牵疼了几多人的心。李清照不管不顾直接拿去,“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阙”。你若被易安词中那句感动得稀里哗啦,别忘了顺着庭院去寻寻祖。
欧阳修,让人边读边生情景,不定哪一句把人的神经猛然弹响。虽多是情雨泪花,别绪离愁,不像范仲淹豪放在胸,但你又不得不认可那极高的广泛度,对宋词两大派形成是扬旗引路者。
苏轼是最后出现的,我就等着他了。
他并未做过开封府尹,但他和开封牵系也很深。他在开封担任过翰林学士知制诰、翰林侍读等职务。在开封期间,苏东坡的文学创作达到高峰。他的诗词、散文、赋等作品都在这个时期有了重要发展。他在开封的个人生活也充满了波折。他曾因政治斗争遭受打压,也曾因为家庭问题而感到痛苦。
苏东坡在开封的人生经历,是他整个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的,他不仅开了一派词风,更在内容和风格上,具有了广阔社会性。也就是说,苏轼,是令宋词成为一代代表性文体的关键性人物。他的性情、襟怀、学问悉见于诗,也同样融之于词。刘辰翁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说的真好。
读读他的词吧——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江城子》)
借出猎抒发出一股阻挡不住的爱国豪情,一种急切在胸,不吐不快。
苏轼,怎的一个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苏轼将词家的“缘情”与诗人的“言志”结合起来,注入了东坡式的超旷、飘逸、野性和哲理,在词中树堂堂之阵,立铮铮之旗。着实是提高了词品,改造了词风,怎不“为一代山斗”。
北宋一个苏轼,不知迷倒多少当时人,更不知迷倒多少后来人。数年前我读到过一篇文章,题目直言不讳:《要嫁就嫁苏东坡》,一个女子敞开胸襟,放肆而认真,悔不生在苏时代,而今何以去找东坡样的男人?
抬望眼,汴梁街头那些走来的清癯俊彦,哪一个更像苏轼呢?
(作者为著名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更新时间:2025-07-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