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六月廿四,牢记:做二事,吃三样,忌一样,图个平安吉祥

农历六月二十四,是个藏着烟火与故事的日子。西南的山村里,火把映红了夜空,砂锅菜的香气混着松明子的焦香飘满街巷;北方的屋檐下,饺子在滚水里翻着跟头,长寿糕的甜香裹着关公像前的香火,飘进每扇开着的窗。同样是这一天,为何餐桌上的主角能从砂锅鱼变成水饺?

火把节的“烟火气”里藏着多少乡愁

在云南的彝寨、白村,六月二十四的厨房是最热闹的战场。砂锅菜得用土陶砂锅,先熬一锅骨汤,米线在汤里滚得透亮,再码上青生生的豌豆尖、切得薄如纸的火腿片,最后撒把葱花——这锅“大团圆”,煮的是左邻右舍围坐的热乎气。饵块更讲究手作,新米泡足了水,石臼里舂得黏糯,切片烤得两面金黄,抹点甜酱,咬下去是米香在舌尖炸开的踏实。还有砂锅鱼,罗非鱼现杀现烤,酸萝卜和柠檬是灵魂,酸辣味一窜出来,连路过的风都要停下来闻闻——鱼是“年年有余”的盼头,酸是日子里的小滋味,辣是对生活的热辣劲。

火把节的夜晚,篝火旁少不了坨坨肉。猪肉、羊肉砍成拳头大的块,清水煮得透烂,撒把盐巴、辣椒面,手抓着吃。这肉不是精细菜,却最见诚意——杀头猪要请全村人分,煮坨坨肉的大铁锅支在晒谷场,老人夹一筷子给娃娃,年轻人敬一碗酒给长辈,肉香里飘着“有饭同吃”的老理儿。

北方的“忠义宴”里煮着人间团圆

往北走,六月二十四的厨房飘着面香。北方人爱说“六月二十四,饺子落满锅”。传说魏晋时张仪将军打了胜仗,用饺子庆功,这习俗就传下来了。夏天的饺子,黄瓜馅最鲜。黄瓜擦成丝,撒把盐杀去水分,鸡蛋炒得碎黄,泡发的木耳剁碎,拌在一起——黄瓜脆生生的,鸡蛋软乎乎的,咬一口,汁水在嘴里“啵”地炸开,比肉馅还清爽。老人们说,黄瓜是“清白”,鸡蛋是“圆满”,包进饺子里,日子就过得清清白白、圆圆满满。

还有长寿面、长寿糕。面要拉得细长,寓意“长命百岁”;糕要蒸得蓬松,取“步步高升”的彩头。关公像前摆两盘,香点上,烛烧着,子孙们磕个头,求个“忠义传家”的好彩头。这面不是普通的面,是对先人的念想;这糕不是普通的糕,是对后辈的期盼——就像老辈人常说的:“吃了这碗面,日子就像面线,绵长又顺当。”

一碗饭里装着千年的盼头

这些吃食,哪是普通的“吃”?砂锅菜里煮着“大团圆”的心愿,饵块里揉着“五谷丰登”的祈祷,坨坨肉里藏着“有难同当”的热肠;饺子皮裹着“胜利”的记忆,长寿面缠着“安康”的祝福,长寿糕托着“向上”的希望。

我曾在云南的火把节上,看老奶奶往砂锅菜里添最后一把葱花,她说:“这菜要煮得滚,日子才过得旺。”也在北方的小院里,见老爷爷给孙子夹饺子,说:“你看这饺子,皮薄馅多,做人也要实在。”原来,所有的食俗都是活的文化——锅铲翻搅的是岁月,筷子夹起的是传承,吃进肚子里的,是祖祖辈辈对生活最朴素的热望。

你的六月二十四,桌上摆过什么?

现在想想,每个地方的六月二十四,都有自己的“独家味道”。有人吃过妈妈煮的长寿面,有人尝过外婆烤的饵块,有人记得小时候蹲在灶台边等坨坨肉的馋样。

你呢?你的六月二十四,餐桌上曾摆过什么特别的吃食?是一碗酸辣的砂锅鱼,还是一盘脆爽的黄瓜饺子?那些味道,是不是至今想起,还能让你嘴角带笑,心里发热?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2

标签:美食   平安   吉祥   砂锅   饺子   黄瓜   火把节   长寿   忠义   日子   盼头   葱花   云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