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乐:立秋饮食宜润燥清补健脾养肺

8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国家卫生健康委于8月6日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立秋)有关情况。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王乐出席发布会并给出立秋节气的中医养生建议。

节气交替之际在养生保健方面需要做哪些准备?王乐表示,立秋并不意味酷暑结束,大概在8月到9月之间,我们还将经历“秋老虎”。此时节特点是早晚凉爽但午后气温仍高,因此养生关键在于主动适应这种热凉交替、昼夜温差显著的过渡性气候。尤其在温差大的地区,建议老人、儿童及患有高血压、慢阻肺、冠心病等慢性基础病人群,在早晚注意头颈部和腹部的保暖。

“立秋以后,饮食上宜以润燥清补、健脾养肺为主,可适当增加百合、梨、银耳、莲藕、山药等滋阴润燥或健脾的食材,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咽干、皮肤干裂等症状。此外,情志调节在立秋养生中非常重要,可通过适度运动、培养健康兴趣爱好来保持心情愉悦。”王乐说。

季节转换期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阶段。王乐提醒,有人认为换季时输液能“疏通血管、预防脑梗塞”,这是错误的。盲目输液可能加重心肾负担,甚至诱发心力衰竭等风险。还有“血压稍高没关系,换季后自然降”的误区。季节转换时血压波动往往更明显,高血压患者务必坚持规律用药和监测血压,切勿擅自停药或调药量。此外,“喝红酒或醋能软化血管”的说法也缺乏科学依据,过量饮用反而可能损伤胃黏膜等。保护血管的正确做法是遵医嘱,坚持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科学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

立秋后,部分人群易出现“秋燥”引起的口干舌燥、皮肤干涩瘙痒等不适症状,对此,王乐推荐了几个简单有效中医方法。可以选择具有滋阴润肺、生津止渴功效的食物。比如梨,生吃或炖煮成冰糖雪梨,能有效缓解咽干喉痛;银耳、百合、莲藕、蜂蜜等也是润燥佳品,可熬制成汤羹或粥品,如银耳百合羹,能从内滋养身体,补充津液。此外,这个季节应减少辛辣、油炸和烧烤类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会耗伤津液,加重干燥感。

除了饮食,通过按摩特定穴位也能激发身体自身的濡养能力。例如,用食指指腹按压鼻翼旁的迎香穴,轻轻按揉3~5分钟至感觉酸胀,有助于缓解鼻腔干燥;按揉手背上的合谷穴3~5分钟,可以改善头面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口干、鼻腔或咽喉干燥的症状。

“一些简单的生活方式调整也能有效防燥。”王乐表示,可以有意识地练习深长而缓慢的呼吸,有助于濡养脏腑特别是肺脏;在干燥的室内,使用清水洒地或加湿器调节空气湿度,保持环境湿润,也是对抗秋燥的好方法。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25年8月7日 1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0

标签:养生   立秋   饮食   王乐   节气   银耳   干燥   血压   津液   健康   莲藕   血管   滋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