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初,阿根廷轮胎行业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随着副总统维多利亚·维拉鲁埃尔访问FATE轮胎工厂,一场酝酿中的行业风暴正式浮出水面。此次访问不仅凸显了政府与工会之间的紧张关系,更折射出阿根廷轮胎产业在全球经济波动下面临的严峻挑战。
工会请愿与跨国工厂的紧张对峙
9月2日,阿根廷副总统维拉鲁埃尔的FATE工厂之行,本是一次常规的行业视察,却演变成一场公开的劳资对峙。在与轮胎工会主席亚历杭德罗·克雷斯波的会面中,克雷斯波当场递交了一封措辞强硬的请愿书,直指政府在就业问题上的不作为。请愿书的核心诉求包括:立即恢复所有被解雇轮胎工人的职位,并敦促包括FATE在内的跨国轮胎企业改变生产体系,创造更多本地就业机会。
克雷斯波警告称,目前全国多家轮胎厂产量已现下滑趋势,若政府不进行有效干预,工厂工作条件将进一步恶化,工资水平或将持续走低。这位以组织强硬罢工而闻名全国工会领袖的激烈言辞,显然让现场气氛十分紧张,维拉鲁埃尔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行程时,对请愿书一事选择了回避。
薪资谈判僵局与罢工阴影
阿根廷轮胎业冲突不断。今年7月,轮胎工会就曾宣布,对三家工厂(普利司通、倍耐力和FATE)进行24小时总罢工。罢工的核心症结在于薪资谈判的持续僵局。据工会透露,Fate、普利司通和倍耐力三家企业在5月6日提出了联合薪资方案:对于上一轮协议中未确定的1-2月,薪资涨幅为3.3%;对于新一轮谈判涉及的3-5月季度,涨幅为6.7%。
然而,工会方面断然拒绝了这一方案,并指责企业方存在“变相降薪”行为。工会代表解释称,企业提议的薪资调整存在延迟支付的问题,导致3-4月的薪资涨幅甚至无法覆盖同期的通货膨胀,严重损害了工人的实际购买力。
历史重演:2022年罢工的深刻影响
2022年,在全球严重通胀的背景下,阿根廷轮胎工会(SUTNA)曾组织了一场持续近五个月的“史诗级”罢工。在工会组织的围堵下,普利司通、倍耐力和FATE三家主要轮胎厂全部陷入停产,导致阿根廷月产能从100万条锐减,严重拖累了下游汽车产业的订单交付。
那次罢工最终以一份“停火协议”告终,协议内容包括为每位工人提供奖金,并保证7月份后的工资增幅高于通胀10%。然而,历史的教训似乎并未能完全避免当前的危机,反而为新一轮的劳资对抗埋下了伏笔。
行业转型与全球竞争下的阿根廷困局
阿根廷轮胎行业的动荡,与全球轮胎巨头的战略调整息息相关。就在不久前,固特异等跨国企业正通过关闭海外工厂、精简业务来应对市场挑战,这无疑给阿根廷本就脆弱的轮胎产业带来了外部压力。轮胎工会的激烈反应,既是对当前薪资和工作条件的抗争,也是对行业未来走向的焦虑。
随着罢工的阴云再次笼罩,阿根廷轮胎业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工会方面态度强硬,誓言要为被辞退的同事争取权益;而企业方面则面临平衡成本控制与维持生产的双重压力。上一次罢工给行业带来的巨大损失仍历历在目,这一次,各方将如何博弈,能否找到一个既能保障工人权益又不摧毁行业基础的解决方案,将是决定阿根廷轮胎产业未来命运的关键。
更新时间:2025-09-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