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故居现在还住着侄孙,侄孙回忆:其子吴韶成多次回故居

| 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 | 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螺洲的风,每天吹过吴家老宅,吹过那扇老旧的木门,也吹过门前那尊沉默的雕像。雕像下,有人放了“勿忘我”花束,还有一张九三阅兵的照片,背后写着:“谢谢你,吴将军。”

字迹不工整,但足够让人停下脚步。站在故居门口的吴行,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面。他是吴石的侄孙,现在就住在这座老宅里。有人问他:“你们家怎么还住在这?”

他笑了笑,说:“祖宗的屋子,哪是说搬就搬的?”但他没说的是,这屋子里,藏着太多没说出口的故事。

说起吴石,人们记住的,往往是那句“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但在福州螺洲镇吴厝村,吴石的名字,直到近几年才被真正讲出来。

这座两进式的木结构老宅,原本只是村头一处老房子。院子不大,正厅保留着原样,木梁上还留着岁月的痕迹。

其余部分翻新过,铺了新的青砖,修了屋顶,墙上挂着吴石的画像和展板。旁边立着一块小牌子:“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可就算挂了牌子,老宅也一度无人问津。直到2025年秋天,一部叫《沉默的荣耀》的电视剧在央视播出,观众才猛然意识到:那个角色就是吴石。从那以后,故居门口热闹了起来。

日均几十号人,不少是专程从宁德、常州赶来的。有人带着孩子,有人自己一个人来,在雕像前站上几分钟,甚至有人放下一封信,信里写着:“我们现在的和平,不是凭空来的。”

吴行说,他以前从没觉得自己家这么“特殊”。“我们小时候,只知道祖宗当过官,后来才知道,他是烈士。”

电视剧播出后,他每天追剧,一边看一边掉泪。他说,里头好多情节,跟家里人讲过的对得上。

他记得家里长辈说过,吴石去台湾前,在祖墓前鸣枪祭祖,说的是:“我这回去,怕是回不来了。”那年他才十几岁,没太懂这句话的分量。现在懂了。

电视剧火了,但吴石的故事,远比电视里复杂。1894年,他出生在这座宅子里,是家中长子。从小聪明,读书成绩顶尖,在保定军官学校被称为“吴状元”。

后来考入日本陆军大学,成为“十二能人”之一。但真正让他下定决心“转身”的,是国民党的腐败。

吴行记得长辈反复提过一句话:“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吴石不是看不见,也不是听不到,他只是觉得,这样下去,国家没希望。

1947年,他秘密与中共接触。中间人,是老乡何遂。那时候的地下工作,不是电视剧里的浪漫,而是随时可能掉脑袋的事。

吴石知道自己身份特殊,做事极小心。他把情报藏在画册里,把绝密档案装了298箱,留在大陆,没带去台湾。

他知道,信息比枪更有力量。他交出的,是《长江江防兵力部署图》《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每一份都能影响战局。

1949年,他去了台湾,任“国防部参谋次长”。临行前,他把20美元留给长子吴韶成,说:“以后你们不用靠这个,日子不会太久。”果然,那一别,就是永诀。

1950年6月10日,吴石在台北马场町就义,临终前一眼已被酷刑打瞎。他没求饶,没留遗言,只留下一首诗,被偷偷藏在狱中画册背面。30多年后,这本画册被吴韶成带回福州。

吴韶成那年已经年过六旬,1981年,他以探亲名义赴美,在亲戚家找到了父亲的遗物。他说,那天夜里他没睡着,灯下一页页翻着画册,突然发现背面有字。

他愣住了,泪水止不住地掉。“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这句遗诗,写在一幅山水画的背后,笔迹潦草但坚定。他说,父亲用这句诗,把自己的一生交代清楚了。

回到福州后,吴韶成去了故居。他一个人在父亲的旧床前坐了很久。那张木床还在,床脚刻着吴家的家训。他说,自己小时候睡过这张床。

后来他写下回忆录,名字就叫《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忆父亲》。他把父亲的印章、墨宝、手稿全捐了出去,希望有人能替父亲讲完这个故事。

但故事讲得远远不够。这些年,吴石在大陆的后人过得都不算顺。吴韶成当过河南冶金建材厅的高级经济师,姐姐吴兰成是中医科学院的研究员。

可他们的身份一直保密,直到1973年烈士身份公开,才算“翻了身”。那之前,他们连父亲的名字都不敢提。吴韶成说,他小时候最怕别人问:“你爸什么工作?”他只能说:“去台湾了。”

相比之下,去台湾的几个孩子日子更难。次女吴学成早早辍学,嫁人谋生,据说一度埋怨父亲“不要家”。最小的吴健成后来留美,把母亲接去美国定居,至今不愿多谈父亲的事。

吴行说,家族里谈到吴石,话题总是绕来绕去,不敢说太多。他能理解,毕竟那是个让人噤声的时代。

直到2019年,吴石的长孙女吴红第一次回到螺洲。她站在故居门口,看着那面贴着展板的墙,眼圈红了。吴行特地做了炒糕、甜包蛋招待她。

他们边吃边聊,吴红说,爷爷的书大多捐给了图书馆,那是他一直的愿望。吴行点点头,说:“这屋子还能撑几年,我就陪几年。”

现在,故居每天都有游客。展柜里陈列着吴韶成自费出版的《吴石将军英魂略》,还有那本画册,静静躺在玻璃柜下。

人们看着看着,就安静了。门口的雕像前,花束越来越多,留言越来越长。有人说,吴石的事迹该进课本,也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国家脊梁。

可吴石自己,从没要求这些。他去台湾前,没立碑,也没留遗言。他只是去祖坟前鸣了枪,告诉祖宗:“我这回去,是为了大事。”

这话,吴行小时候听不懂。现在他懂了。他说:“我不是什么历史学家,也不会讲大道理,但我知道,他是为中国好的。”他说这话时,眼里泛着红光。

雕像前,风又起来了。花束轻轻晃动,阳光洒在老宅的屋檐上。吴行站在门口,望着远处的游客,一句话没说。

但他心里知道,这座老宅不是过去的纪念品,而是还在呼吸的历史。吴石没走,他一直在这座宅子里,看着,听着,也等着。

等着更多人,走进门来,听完那个不该被忘记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5

标签:历史   侄孙   故居   韶成   台湾   泉下   父亲   雕像   画册   门口   丹心   福州   花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