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大疆开启一场覆盖多款产品的限时促销,“最高直降900元”的标语迅速引发关注。然而几乎同时,从美国市场传来的潜在封杀消息,为这场降价风暴蒙上阴影——全球无人机市场的竞争格局,正迎来一场深刻重塑。
大疆本轮降价幅度显著,多款热门产品价格“大跳水”。这场看似常规的“双十一”预热活动,却在消费者端激起不小波澜。杭州有用户反映,刚购入产品就遭遇降价,且因售后政策不统一未能获得价保,大疆也因此登上热搜。
市场格局也在悄然生变。数据显示,大疆在全球智能影像设备市场份额已从2023年的19.1%下滑至2024年的13.2%。与此同时,影石创新等专业品牌持续扩张,OPPO、vivo等手机厂商也依托供应链与技术优势跨界入场,对大疆形成合围。运动相机领域,GoPro虽一度陷入低迷,但竞争态势依旧胶着。大疆此番大幅降价,既是清理库存,也是试图在手机厂商全面入局前构筑“价格护城河”——以短期利润换取市场份额,依靠生态黏性留住用户。
全球无人机市场的竞争远不止于消费级领域。亚太农业无人机市场正迎来爆发,预计2035年规模将达266.7亿美元。在此赛道,大疆面临极飞科技等强劲对手,后者已占据智能农业设备市场53%的份额,全球累计作业面积突破21亿亩。
美国市场的形势则更为严峻。依据2025年国防授权法案,若在12月23日前美安全机构未完成对大疆的审计,大疆将被列入FCC黑名单,面临进口与销售禁令。这将对依赖大疆设备的测绘、农业、公共安全等行业造成显著冲击。大疆已公开呼吁美方启动强制性评估,但若禁令落地,美国市场将出现巨大供给真空。
在全球范围内,大疆正遭遇来自多方向的挑战。道通智能以“开源+通用化”策略,在工业巡检领域市占率直逼大疆;Skydio凭借AI自主飞行技术在专业场景中站稳脚跟;Autel则强调合规优势,持续分流大疆的全球份额。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中国无人机产业已走出消费级“一枝独秀”的阶段,实现全领域“集群突破”。除大疆外,极飞科技、亿航智能、纵横股份等企业在垂直领域展现出强劲竞争力。亿航智能的EH216-S获全球首张载人无人机适航证,并在广州、深圳率先开通空中出租车航线,成为行业突破的标志。
大疆创始人汪韬几乎从不公开露面,却为企业烙下鲜明印记:低调、务实、技术至上。在深圳总部,走廊墙壁贴满机械结构与外观设计草图,工业设计团队就在汪韬办公室隔壁,便于随时交流。内部文化强调“做事反求诸己,为人谦和低调”,整个公司仿佛沉浸于产品的世界。
与GoPro贩卖“梦想生活”的营销策略不同,大疆始终明确其工具属性,凭借“到手即飞”的简易操作与稳定成像赢得用户。正如其品牌承诺:“不是劝你过不一样的生活,而是帮你把生活拍得更好。”这种对产品本位的坚持,成为大疆收获长期信任的基石。
面对内外挑战,大疆破局的关键落在全球化运营与核心技术突破两方面。在应对美国监管层面,大疆强调其产品已通过多项认证与安全审计,并警示评估停滞将带来的广泛影响。在技术领域,大疆正加速弥补AI自主导航的短板,推动AI功能与无人机的深度融合,并提出“空间智能”作为新的战略方向。
降价促销与封杀倒计时,共同勾勒出大疆所处的复杂竞争与地缘政治漩涡。尽管坐拥众多专利,大疆仍面临高度不确定性的未来。12月之后,美国天空是否还有大疆新品飞过,仍是未知数。这家无人机巨头能否在风暴中成功突围,实现全球化运营与技术双突破,仍需持续观望。
更新时间:2025-10-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