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裂!锂电池要抱团?能持续多久?下一步盯住两大方向(附概念股)

今天,A股新能源板块上演了一场涨停潮,康鹏科技、海博思创、华盛锂电、泰和科技集体20%涨停。

收盘数了一下,市场超半数涨停股竟都与锂电池产业链相关。

关键催化剂来自材料端的价格异动,六氟磷酸锂价格企稳反弹后,电解液添加剂VC(碳酸亚乙烯酯)和FEC(氟代碳酸乙烯酯)在短短两个交易日内三方均价分别涨68%和27%。

要知道,VC在电解液中仅占3%–5%的添加比例,却对电池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起决定性作用。

如此剧烈的价格跳涨,本质上是下游排产超预期与上游产能刚性的直接碰撞。

但狂欢之下已有裂痕。

午后天际股份,这一电解液环节的风向标个股,午后突然跳水近10%,随即引发一批低位补涨标的炸板回落。

这或许释放出一个信号,主线行情或许已进入“高波动+高分歧”阶段

自9月以来,锂电指数累计涨幅逼近80%,部分龙头股两个多月翻了近4倍。

按照历史经验,当主线涨幅透支短期预期,资金可能转向“性价比更高”的补涨方向。

那么,补涨从何而来?

从今天下午的资金情况来看,可能是在产业链的两个维度里:向上游资源要确定性,向技术前沿要想象力

锂矿与磷矿

锂电池的成本结构中,正极材料占比约40%,而正极的核心原料正是(磷酸铁锂路线)。

当前碳酸锂价格虽已从低点反弹至9万元/吨附近,但仍远低于2022年60万元/吨的历史高点。

考虑到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储能需求预计达2.3TWh(高工锂电数据),对应锂资源需求超120万吨LCE。

而新增供给主要依赖南美盐湖与非洲矿山,投产周期普遍在2–3年。供需剪刀差将可能在2026年前后再度打开

与此同时,磷矿的战略价值可能被低估。

中国磷矿储量全球第二,2025年国内磷矿石价格已上涨35%。

因此,锂矿与磷矿并非简单轮动,而可能是对电池成本底层逻辑的再定价。

下一代技术——固态电池

如果说上游资源提供安全边际,那么固态电池则打开了想象天花板。

近期一系列产业动作表明:固态电池已从实验室走向产线

  1. 清陶能源半固态电池搭载上汽飞凡F7,售价仅10万元级。
  2. 宁德时代“凝聚态+准固态”方案落地名爵ES5,终端售价12万元。
  3. 广汽宣布2026年在昊铂品牌推出“100%固态电解质”车型。
  4. 比亚迪规划2027年小批量试产全固态电池。
  5. 国轩高科首条全固态中试线已贯通,鹏辉能源产线将于2025年9月建成。

这些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场系统性产业协同。

车企需要差异化产品,电池厂需要技术护城河,材料商需要新增量,三方合力推动产业化加速

更关键的是时间窗口:

若2027年实现小批量上车,则2026年必须完成设备采购、工艺验证与整车测试。

这意味着,2026年将是固态电池从“中试”迈向“量产”的临界点,资本市场通常会对产业化关键节点给予高度关注。

谁将受益?

根据市场普遍测算,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GWh,带动材料与设备环节形成超400亿元增量市场。其中,可能是三个方向:

电解质

传统液态电池中,电解液成本占比不足10%;

而在全固态体系中,固态电解质成为核心载体,成本占比飙升。

负极

半固态仍以硅碳负极为主(单价约20万元/吨),但全固态必须采用金属锂负极(单价高达100万元/吨)。

尽管工艺难度大、安全性挑战高,但能量密度可突破500Wh/kg,这是液态电池的天花板(~300Wh/kg)无法企及的。

设备

全固态需彻底重构:

取消注液机,新增干法涂布+热复合设备叠片机成标配,等静压设备

全固态单GWh设备投资额预计达4–5亿元,较液态电池提升80%以上

这意味着,设备厂商将可能迎来“量价齐升”的时间期。

综合来看,锂电主线短期过热已是事实,但产业趋势远未结束。

但真正的机会不在追高,而可能在主线分化后的结构性机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讨。

如果觉得资料有用,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您一次点赞、一次转发、随手分享,都是笔者坚持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4

标签:财经   抱团   概念股   下一步   锂电池   多久   方向   固态   电池   电解液   磷矿   负极   设备   主线   电解质   液态   价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