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为何反复对华让步?日媒:美国远赶不上中国,不足中国一半


特朗普上台后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惊人转变。

短短几个月内,美国对中国做出了三次重大让步:第一次是在中美贸易谈判期间给予90天谈判豁免并连续延期三次;第二次是美国国防部最新战略要求美军将战略重心放在本土防卫上,第三次则是在留学生问题上让步。

这些变化让人不禁纷纷质疑:美国怎么这么"软"了?对此,日媒《亚洲时报》在9月8日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中国多项指标超越美国,三次让步具体内容

《亚洲时报》指出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转变根本原因在于实力对比的变化。按照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中国GDP达到37万亿美元,美国为29万亿美元,中国是美国的128%。

这一差距还在持续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25年,中国PPP GDP将达到40.72万亿美元,美国为30.51万亿美元,比例将升至133%。

在工业制造领域,中国的优势更加明显。中国工业制造业产出是美国的4倍以上,消费能力是美国的2.6倍,造船能力更是达到美国的230倍。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在中美经济竞争中,美国已经处于明显劣势。

特朗普政府的三次对华让步具有重要象征意义。

第一次让步发生在中美贸易谈判期间,特朗普给了中国90天的谈判豁免,并且连续延期了三次。

第二次让步是美国国防部公布最新战略,要求美军将战略重心放在本土防卫上。这一转变尤为引人注目,因为特朗普为此甚至要把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

第三次让步是在留学生问题上。中国凭借手头上的稀土武器,让特朗普再次做出让步。稀土是现代高科技产业和国防工业的关键材料,中国在这一领域具有绝对优势。

造船业与稀土王牌,实业的影响

中美造船业差距最能说明两国实力对比的变化。2025年上半年,中国造船完工量达到2413万载重吨,全球市场份额稳超50%,新接订单4433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更是高达23454万载重吨,占全球的63.1%。

这意味着全球每两艘新船里,就有一艘是中国制造的。在高端船型方面,中国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产量占全球四成以上,自给率高到90%,从钢材到发动机全是自家产的。

相比之下,美国造船业衰落得厉害,市场份额跌到不足1%,每年新船建造量勉强达到5艘。美国海军情报部门自己估算,中国新船建造能力是美国的232倍。

稀土资源成为中国在对美博弈中的重要筹码。中国在稀土领域具有绝对垄断地位,全球90%的稀土精炼能力掌握在中国手中。

现代军工复合体中,从F-35战机的雷达系统到苹果手机的振动马达,90%的稀土永磁材料依赖中国供应。特朗普曾威胁对钕铁硼磁材征收200%关税,却在行业巨头的集体抗议下被迫改口。

五角大楼最新评估显示,美国重建完整稀土供应链至少需要8年时间。这种依赖使得美国在高科技和国防领域对中国资源有着迫切需求。

美国教育产业依赖中国留学生,中国科技突破封锁

美国高等教育产业对中国学生的依赖也成为中美博弈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全美高校系统目前依赖着30至60万中国留学生群体,若失去这批生源,许多地方性大学将面临财政崩溃的风险。

特朗普在今年春季还全力支持国务卿鲁比奥推动的"学术净化计划",不仅大幅收紧STEM领域中国学生签证,更计划批量取消已入学学生的居留资格。

但现实迫使特朗普改变立场。他公开表示"我们始终欢迎优秀的中国学生来美深造",并强调美国大学离不开中国学生。这种转变反映了美国教育产业对中国资金的依赖。

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突破也是美国不得不让步的重要原因。在芯片领域,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加速国产化进程,2024年华为发布自研处理器,性能接近国际领先水平。

在电动车产业,2024年中国出口量超过500万辆,占据全球半壁江山。比亚迪、吉利、小鹏等品牌迅速打开欧洲市场,即便面临美国的封锁,中国仍开辟出新的发展空间。

中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6%,远超许多发展中国家。这种持续投入使中国在人工智能、5G、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逐渐取得领先地位。

国内市场壮大,美国内部困境制约己身

中国国内市场的壮大减少了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从55%飙到65%,新能源车从100万辆卖到800万辆。中国人自己的消费能力就能支撑起巨大市场。

对美出口依赖从20%降到15%,但中国和东盟、中东、俄罗斯的生意却越做越红火,甚至开始用卢布、人民币直接结算。这种贸易多元化战略增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在大豆进口方面,中国早已实现多元化,巴西占比高位运行,阿根廷、乌拉圭稳定供给,俄粮通道在放量。国内产量连年站上两千万吨,饲料"低蛋白"技术推广,豆粕占比下压,替代原料在顶上。

美国内部困境也制约了其对华强硬的能力。美国债务规模已超过34万亿美元,通胀和财政赤字削弱其竞争力。虽然美国仍掌握着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权,但实际经济实力已大不如前。

关税战的副作用开始显现,最直接的就是物价上涨,通胀升高。美国的核心通胀率5月是2.3%,6月是2.7%,7月已经上升到2.9%。经济专家预测,下半年美国核心通胀率将飙升至3.5%。

特朗普政府面临来自国内产业的巨大压力。美国豆农的焦虑是真的,美大豆协会的求助信摆在那儿,库存和现金流不会骗人。要价单再漂亮,终归要对得上市场规律。

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转变不是偶然的,而是实力对比变化的必然结果。

当中国的经济规模按购买力平价计算达到美国的128%,工业制造业产出是美国的4倍以上,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30倍时,美国不得不重新评估自己的对华战略。

中美关系的本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长期以来自诩为"巨人"的美国,实际上反而成了"挑战者"。这种角色转换不仅反映在经济数据上,更体现在两国的战略选择和政策调整中。

特朗普政府的对华让步,表面上看似战术调整,实质上是战略被动的体现

在面对中国全面崛起的现实时,美国不得不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转而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这种转变可能标志着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基于更加平等的实力对比和更加务实的相互认知。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美国防部更名“战争部”引争议

2025-09-08 13:53·光明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0

标签:财经   中国   美国   稀土   中美   领域   战略   能力   造船业   全球   载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