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在前不久白酒行业三季报集中披露的窗口期,一则数据让不少投资者心头一紧:有着 “千年白酒老二” 之称的五粮液,今年前三季度营收直接减少70亿元,净利润降幅超10%,尤其是三季度,营收跌幅更是过半。
要知道,白酒行业向来被视为消费领域的 “压舱石”,即便在市场波动期,头部企业也多能保持相对稳健的表现。
可如今,五粮液为何会突然 “暴雷”?在全行业一片低迷的当下,是否还有企业能逆势增长?这背后又藏着怎样的行业变局呢?

顺着这个疑问,我们先把目光投向整个白酒行业,今年前三季度,白酒板块19家上市企业的业绩呈现出罕见的 “两极分化”。
只有2家实现收入、利润双增长,剩下17家全部陷入 “双下滑” 的困境,这两家逆势增长的企业,正是行业龙头贵州茅台和近年来势头颇猛的山西汾酒。
茅台前三季度收入、利润都实现了6%左右的增长,看上去稳住了局面,但单季度数据却很不理想。

第三季度收入、利润增速已接近停滞,按照这个趋势,四季度茅台能否继续保持增长还是个未知数。
山西汾酒的情况也类似,前三季度整体表现尚可,可第三季度利润却出现了1%的下滑,增长动力明显减弱。
而作为行业第二梯队的核心成员,五粮液的表现堪称 “惨烈”,今年1-9月,五粮液营收609.4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0亿元,净利润215.11亿元,两项核心指标降幅都超过了10%。

到了第三季度,情况更是急转直下,单季度营收仅81.74亿元,跌幅高达53%,净利润跌幅更是达到了66%,这样的业绩数据,意味着五粮液在三季度几乎陷入了 “卖不动酒” 的尴尬境地。
要知道,年初五粮液董事长曾从钦还信心满满地定下了 “与宏观经济指标保持一致” 的目标,也就是实现 5% 左右的增长。
可从目前的业绩来看,这个目标大概率要落空,这也是五粮液两年内第二次出现业绩 “跳票”。

其实,五粮液的困境早有征兆,核心问题就出在五粮液的“压舱石” 产品,第八代五粮液(简称 “八代普五”)身上。
对于高端白酒企业而言,核心单品的价格不仅关乎品牌形象,更直接影响企业的营收和利润。
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以八代普五为代表的五粮液核心产品贡献了410亿元营收,占总营收的80%以上,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提振业绩,曾从钦在2024年初将八代普五的出厂价从969元 / 瓶上调到了1019元/ 瓶,可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市场行情的低迷让这次提价成了 “空欢喜”。
截至10月31日,“今日酒价” 公众号的数据显示,52度八代普五的批价仅维持在855元左右,不仅低于出厂价,较年初更是下跌了不少。
在电商平台上,价格更是 “一降再降”: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通过 “百亿补贴” 后,八代普五到手价仅820元,天猫超市的价格也不过845元。

有券商分析师深入一线调研后发现,终端市场上八代普五的实际售价已降到了820元左右,和年初比足足下跌了100元。
这种 “批零倒挂” 的现象,不仅让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也严重挫伤了市场对五粮液品牌的信心。
为了稳住价格,曾从钦团队其实做了不少努力,作为学经济出身的管理者,曾从钦深知价格对高端白酒的重要性。

今年初,五粮液就出台了一系列 “控货稳价” 措施:一方面,将2024年经销商的合同计划量同比减少20%,通过缩减供给来缓解市场库存压力。
另一方面,直接暂停了八代普五的供货,并要求经销商回收市场上售价在900元以内的普五产品,这一消息也得到了华东、华南、华中等多地经销商的证实。
而且,五粮液还对传统渠道和线上渠道进行了明确区隔,专门组建专班人马监督各大互联网平台的价格情况,试图改善 “线上线下价差过大” 的问题。

短期内,这些措施确实起到了一定效果,八代普五的价格出现了短暂回升,可是,整个白酒行业都面临着严重的库存困局,尤其是在渠道端,大量库存积压让价格缺乏持续上涨的支撑。
有分析认为,五粮液三季度业绩的大幅下滑,其实是在行业景气度下滑背景下的 “主动调整” 通过牺牲短期业绩,来积极消化渠道库存、缓解价格压力。
从长远来看,这或许是为了让企业更好地 “轻装上阵”,从今年 “双节” 期间的市场反馈来看,八代普五在当前价位下的出货量已相对顺畅,库存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在 “控货稳价” 的同时,五粮液也在积极推进营销体系的变革,试图通过优化渠道和场景来打开增长空间。
曾从钦团队将 2025 年定为 “营销执行提升年”,早在今年春天,就启动了销售和营销体系的改革:撤销原有的五粮液品牌事务部,然后整体划入五粮液酒类销售公司。
之后把原来的 27 个营销大区重新整合,划分为北部、南部和东部三个营销片区,建立起 “总部 - 区域中心 - 终端” 的垂直管控体系,以此加强对终端市场的掌控力。

在渠道建设上,五粮液也下了不少功夫,今年1-6月,五粮液新增进货终端7990家,开发企业型客户60家。
持续推进 “三店一家”(体验店、专卖店、旗舰店、品鉴家)建设,合计新增242家;在20个核心城市实行终端直配模式,进一步缩短渠道链条、降低中间成本。
从数据来看,目前经销渠道依然是五粮液的主要营收来源,1-6月经销渠道出货280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接近56%。

为了适应消费群体的代际更迭,五粮液还把目光投向了新场景、新需求,其中宴席消费场景就是重点布局方向。
通过推出高扫码激励等措施,五粮液上半年的宴席场数及开瓶扫码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累计服务消费者超过283万人次,成功在存量市场中挖掘出了新的增长点。
产品体系的优化也是五粮液营销变革的重要一环,2025年,五粮液计划进一步完善 “1+3” 产品体系,加大对1618、低度五粮液等品类的市场投入。

今年 4 月下旬,五粮液还专门举办了新品发布会,一次性推出17个新品系列,涵盖主品牌、浓香酒品牌等多个领域,同样瞄准了宴饮、商务等主流消费场景。
不过,受市场需求下降的影响,五粮液在促销力度上也有所调整,今年1-9月,销售费用为66.3亿元,和上年同期比减少约11亿元,这从侧面反映出企业在当前阶段对成本控制的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五粮液的这些变革举措已开始显现成效,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合同负债的变化,合同负债被视为酒企业绩的 “蓄水池”,直接反映了经销商的打款意愿和对企业未来的信心。

截至2025年9月末,五粮液的合同负债达到92.68亿元,虽然环比略有下滑,但较上年同期的70亿元增加了22亿元以上,这意味着经销商对五粮液的信心正在逐步恢复,也为企业后续的业绩增长埋下了 “伏笔”。
除了在国内市场 “练内功”,五粮液也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试图通过国际化来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其实早在2024年12月,曾从钦就提出了 “完善国际渠道,做强海外华人消费市场基本盘” 的战略思路。

今年以来,五粮液高管团队频频 “出海”,为国际化布局铺路:4月,总经理华涛带队启动 “五粮液和美全球行” 日本站活动,首家授权海外体验餐厅成功落户东京。
7月,副总经理王源培率团前往荷兰阿姆斯特丹及瑞典斯德哥尔摩,深入调研当地餐饮、超市等终端零售市场,为后续市场开拓收集一手信息。
作为企业的 “掌舵人”,曾从钦本人也多次亲赴海外考察,10月29日,曾从钦又在韩国借APEC这一高端平台,开启 “和美全球行” 韩国站活动,期间还深入仁川国际机场免税店、乐天玛特酒类专卖店等主流渠道,与当地合作伙伴展开交流。

为了更好地适应海外市场的消费习惯,五粮液还在产品上进行了创新。
今年 1-6 月,五粮液在欧洲推出了鸡尾酒产品,在韩国推出了气泡酒产品,这些创新产品凭借独特的口感和文化内涵,受到了国际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反馈良好。
不过,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白酒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饮品,在海外市场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仍有待提升,境外收入在五粮液总营收中的占比还比较有限,国际化之路注定是一场 “持久战”,需要长期的培育和投入。

面对行业下行周期和业绩压力,五粮液管理层也在通过多种方式向市场释放信心。
10月末,五粮液同步发布了两项重要公告:一是计划派发100亿元左右的现金分红,这一分红规模在当前业绩背景下,充分体现了企业对股东的责任感。
二是宣布今年4月启动的增持计划已顺利完成,在6个月内累计增持8亿元,展现了管理层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而且,管理层还多次公开表态,未来将重点聚焦 “五个一流” 建设,其中第一项就是 “建设战略管理和执行体系,锻造企业蓝图落地的执行力”,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来提升企业穿越行业周期的能力。
从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投资者对五粮液的业绩滑坡表现出了相对理性的态度。
三季报披露后,五粮液股价先是出现短暂下跌,但随后很快企稳回升,市值稳定在 4600 亿元左右。

这一现象背后,一方面是投资者认可五粮液在困境中采取的 “控货稳价”“营销变革” 等应对措施,认为企业已逐步认清现实、主动调整。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市场对白酒行业长期发展仍抱有信心,相信头部企业能够凭借品牌优势和渠道实力,在行业调整期过后实现复苏。
回过头来看,今年白酒行业的 “寒冬” 确实比以往来得更猛烈一些。

除了五粮液,其他头部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泸州老窖第三季度收入下滑9.8%、利润下滑13%,虽然略好于机构此前预期的20%下滑,但还没有摆脱下滑趋势。
古井贡酒作为过去几年成长性较强的企业,今年第三季度也遭遇 “滑铁卢”,收入下滑52%、利润下滑75%;洋河股份则延续了此前的低迷表现,第三季度再度陷入亏损。
这种全行业的业绩低迷,本质上是消费需求收缩的直接体现。

随着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不少消费者开始主动缩减非必要开支,“男人不喝酒、女人不用化妆品” 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张,却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消费市场的疲软态势。
就连今年上半年被市场热炒的新消费板块,近期也纷纷陷入破位下跌的困境,消费复苏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
对于五粮液而言,今年无疑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业绩的大幅下滑让 “千年白酒老二” 的地位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行业调整期也是企业 “修炼内功” 的好时机,通过这一轮的渠道去库存、营销体系变革和国际化布局,五粮液正在逐步梳理内部问题、优化业务结构。
未来,随着消费市场的逐步复苏和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五粮液能否重新找回增长动力,重新巩固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
这或许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但至少从目前来看,五粮液已经迈出了积极的一步。
更新时间:2025-11-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