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调侃,油腻男性与土老板的标志,是脖子上挂着一节一节的粗金项链。
这类金项链往往重达100多克,按当下金价计算价值8万元左右。
要知道,一辆比亚迪入门款车型也不过8万多元,相当于在脖子上挂了一辆车。
如今,随着黄金价格一路攀升,围绕黄金的奇葩事件层出不穷。
黄金价格如坐火箭般持续上涨,原本平静的黄金消费与投资市场,逐渐变得躁动不安。
部分人急于将寄存的黄金取出变现,落袋为安,也有人动起歪心思,试图通过不法手段获取黄金。
在北京,朝阳区中国黄金双井富力广场店、海淀区山东黄金贵友大厦店,先后出现了关门停业且无法联系的情况。
根据不完全统计,仅海淀区那家山东黄金门店,涉及的资金规模就高达4亿元。
想不到的是,这家跑路的山东黄金门店,后续竟将门头换成了中国黄金,不知情的消费者很可能误以为是新开的正规门店。
回溯事件细节,2021年10月,有消费者在山东黄金贵友大厦店购买了630克金条,花费约22万元。
当时店员提供了两种方案,一是按寄存时的价格计算,给予总价5个点的保本收益,相当于将22万元转化为一款年化5%的理财产品。
二是如同炒股般,金条克数固定,收益随金价浮动,金价上涨可赚差价,下跌则需承担亏损。
在那个时候,不少人正是冲着金价上涨能赚钱的预期选择寄存,如今却面临钱货两空的结局。
金店为何敢推出保本理财黄金寄存这类模式?核心原因在于资金与货物的信息差。
如果10个购买金条的消费者中,有9个选择将黄金寄存在店内,金店无需准备10份金条,只需保留1份样品应对检查即可。
剩余资金则可能被老板挪用,或用于买房,或投入其他投资领域。
一旦投资亏损,资金链断裂,老板便只能选择跑路。
这种黄金寄存看似是投资,实则是缺乏监管的私下交易。
所谓的保本收益,全凭老板口头承诺的君子协定,没有任何法律保障。
消费者既无法监督资金流向,也难以追溯责任,一旦出现问题,连维权的渠道都十分有限。
更值得警惕的是,如果金价未出现短期暴涨,这个骗局或许还能持续更久。
只要没有大量消费者集中提现,金店只需每年支付5个点的利息,用一根金条应付几十上百名寄存者,就能维持循环。
金价飙升引发的集中套现,本质上是一场挤兑危机,最终让老板扛不住压力跑路。
多数消费者可能没意识到,街头常见的中国黄金周大福梦金园等门店,大部分并非品牌直营店,是加盟店。
中国黄金2022年年报显示,全国已开业的3642家门店中,直营店仅105家,占比2.88%,加盟店则有3537家,占比97.12%。
江疏影代言的梦金园,2023年末拥有2852家门店,其中加盟店2817家,直营店仅35家;周大福在截至2023年9月的三年半时间里,一线城市仅新增70余家门店,三四线城市却开出1805家。
金店扎堆下沉市场,核心原因在于需求与成本的双重驱动。
从需求端看,中国结婚买五金的习俗根深蒂固,五金即金耳环、金手镯、金项链、金戒指、金吊坠,部分地区还讲究3斤5斤的分量。
福建、广东等地更是常见黄金新娘,手上、脖子上戴满黄金首饰。
城市越小,对这类仪式感越看重,黄金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价值。
从消费能力看,小县城一套房价格多在几十万到一百多万元,买车加五金是结婚标配。
大城市居民资金多投入房产,对五金的要求相对较低。
审美差异也很明显,大城市消费者偏爱设计精致、克重较轻的黄金首饰,甚至接受非999纯金的花式金,下沉市场则更青睐克重足、款式厚重的黄金饰品。
对品牌方而言,下沉市场竞争较小、需求稳定,通过优惠的加盟政策可快速扩张。
以梦金园为例,九成收入来自省级代理商和加盟商,其中三线及以下城市加盟商贡献的收益占比达41%,一线城市仅占0.6%,二线城市占19.2%,差距十分显著。
在多数人认知中,金价上涨意味着金店利润飙升,事实恰恰相反。
卖黄金的毛利,可能比开小卖部还低,要理解这一点,需先厘清金店的两种核心经营模式。
第一种是代销模式(又称必售模式),周大福等主流品牌多采用这种模式。
加盟商无需自行囤货,店内黄金的所有权仍归品牌方,当消费者完成购买,加盟商才能确认收入。
金价涨跌与加盟商无关,品牌方会通过金价对冲机制抵消风险。
这种模式下,加盟商赚取的是固定佣金,即便金价暴涨,也无法获得额外收益。
第二种是买断模式,加盟商需自行出资进货,黄金所有权归加盟商所有。
金价上涨时卖出可多赚,但如果金价下跌,未售出的存货就会面临贬值风险,损失需自行承担。
无论哪种模式,金店的毛利都低得超出预期。
周大福2023财年营业额达946.8亿港币,净利润却仅54.9亿港币,毛利率更跌至22.36%,创下九年新低。
在下沉市场颇受欢迎的梦金园,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别为5.9%、3.2%、4.8%、5.7%,最高仅5.9%,意味着卖100元黄金最多赚5.9元,远低于多数行业。
核心原因主要还是因为金饰品牌处于黄金行业下游,负责将黄金加工成工艺品与饰品,赚取附加值。
就像是卖菜的商贩,加盟商与品牌方对黄金原材料价格均无议价权,金价上涨会直接推高原材料成本,最终压缩利润空间。
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CEO王立新曾公开表示,目前大部分金饰品牌已完成下沉市场布局,未来中国黄金饰品消费很难再出现爆发式增长。
这意味着金店的市场空间已逐渐见顶,想靠售卖黄金赚取高额利润,难度会越来越大。
很多人会误以为“金价上涨,开金店就一定稳赚不赔”,实际上,他们往往忽略了开金店背后的高成本与激烈竞争。
以一二线城市为例,仅是金店首次铺货,资金门槛就至少需要600万元,再加上几百平方米门店的装修费用,以及位于市中心的高额房租,整体投入如果没有1000万元,根本无法启动运营。
除此之外,当下金店行业的竞争本就十分激烈,加盟店还可能遭遇货源掺假的隐患。
部分加盟商为控制成本,会从水贝市场进货,而这些产品并非品牌正品。
一旦被消费者察觉,不仅会严重损害门店口碑,还可能引发法律纠纷,最终导致远超预期的亏损。
很多人觉得“买黄金首饰既能佩戴,又能实现保值”,事实是,黄金首饰包含加工费与品牌溢价,买入时成本较高,变现时却只能按照克重计算价值,很容易出现亏损。
例如一条10克的黄金项链,叠加加工费与品牌溢价后,售价可能达到5000元,而变现时按当日金价核算,仅值4500元,刚买入就会亏损500元。
如果要以投资为目的,建议优先选择金条、金币等产品,避免购买黄金首饰,要是只是为日常佩戴需求,还是理性看待黄金首饰的保值属性,不要将它等同于专业投资品。
截至10月17日11时,黄金市场延续强势上涨态势,国际金价在一夜之间飙升超100美元/盎司,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国内金价同步跟涨,当天国内销售实时金价达983元/克,回收金价981元/克。
国内品牌金饰价格大幅上调,老庙黄金突破1290元/克,单日上涨42元/克,国庆节后累计暴涨170元/克。
周生生同步跟涨至1281元/克,较前一天上涨36元/克,较国庆节当天上涨超150元/克。
此外,周大福、六福珠宝、潮宏基、老凤祥、周大生等多个黄金品牌单日实时涨幅均超30元。
金价上涨是很刺激,但还是要奉劝各位网友,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保持理性头脑看待这一变化。
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认清黄金市场的本质与风险,才能避免陷入高金价陷阱。
更新时间:2025-10-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