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刚发了成绩单,我家娃数学又掉了10分。”凌晨两点,闺蜜在家长群里发了条消息,后面跟着个哭脸表情。没过几分钟,好几个头像亮了——原来有这么多家长,盯着分数条失眠。
期中考像面镜子,照出孩子的学习漏洞,也照出家长的心态漏洞。那些“看到分数就炸毛”的瞬间,背后藏着的其实是家长自己的焦虑。与其盯着分数较劲,不如试试这三个“反焦虑”思路,比吼孩子管用10倍。
一、先问“过程”,再看“分数”:别让数字遮住真相
“你怎么才考这么点?是不是上课没听讲?”这是很多家长看到分数的第一反应。但邻居张姐的做法截然相反——她儿子数学考了78分,她先翻出孩子的错题本:“这道应用题你上次就错过,这次步骤对了,就是计算错了,是不是太急了?”
后来发现,孩子其实进步了:基础题正确率比上次高了15%,只是难题没突破。张姐没提分数,反而说:“你看,你把会的都稳住了,这就是本事。咱们把那两道难题拆开来练,下次肯定能多拿几分。”
真相是:分数是结果,过程里藏着原因。是知识点没吃透?还是粗心?或者题目太难超纲了?先搞清楚“为什么错”,比急着骂孩子有用。就像医生看病,总得先问诊,不能光看体温表就开药方。
二、别拿“别人家的孩子”当尺子:每个孩子有自己的“时区”
“你看楼下小林,次次考前三,你怎么就不能上点心?”这句话是不是很耳熟?但你可能不知道,小林妈妈也在愁:“我家这孩子,除了学习啥都不会,上次让他煮个面条,差点把锅烧了。”
每个孩子的节奏不一样:有的孩子开窍早,小学就拔尖;有的孩子到初中突然发力;还有的孩子擅长动手,课本知识学得慢,但做起实验来特别灵光。就像养花,月季春天开,菊花秋天开,强行催熟只会把花折腾死。
同事李哥的女儿三年级时数学总不及格,他没逼孩子刷题,反而发现她喜欢画画,就用漫画教她算应用题(比如画3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怎么分更公平)。半年后,孩子数学没拔尖,但做题时眼里有光了,这次期中考还进步了10分。
记住:家长的眼睛该像放大镜,盯着孩子的进步,而不是显微镜,揪着差距不放。今天比上次多对了一道题,就是赢了。
三、把“我为你着急”换成“我们一起想办法”:焦虑会传染,底气也会
“我当年数学就不好,你可别随我!”这句话其实在给孩子传递“你可能也不行”的暗示。焦虑是会传染的,家长越急,孩子越慌,甚至会想:“反正我妈觉得我学不会,那我就不学了。”
不如换成:“这道题妈妈也觉得难,咱们一起看看课本怎么说?”“你上次那个错题,咱们找个时间再练5道,怎么样?”把“你要加油”变成“我们一起加油”,孩子会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扛”。
朋友王姐的儿子期中考砸了,她没说重话,只是拉着孩子列了张“改进清单”:每天多练10分钟计算、周末整理一次错题、上课记不住的地方先画个问号……孩子反而主动说:“妈妈,我觉得我能做到。”
关键是:家长的心态是孩子的“情绪锚点”。你稳住了,孩子才能沉下心。分数起落是常态,比起“考高分”,孩子更需要知道:“就算我没考好,爸妈也不会怪我,他们会帮我。”
最后想说:期中考不是终点站,是加油站
有位老教师说过:“家长的心态,决定了孩子看待考试的态度。你把分数当洪水猛兽,孩子就会怕;你把分数当查漏工具,孩子就敢闯。”
与其对着分数失眠,不如和孩子一起坐下来,看看错题本上的红叉里,藏着哪些可以补上的漏洞;想想这半个学期,孩子是不是比以前更专注了、更会安排时间了。这些看不见的进步,比数字更重要。
毕竟,教育不是冲刺跑,是马拉松。偶尔慢几步没关系,方向对了,心态稳了,总能跑到终点。
你家孩子期中考后,你是怎么和他聊的?评论区分享你的妙招~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