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婚礼用奶茶敬酒?白酒紧急推30度荔枝味求生

白酒还能打动年轻人吗?

这个问题在2025年10月显得格外尖锐。坦白讲,当我看到64%的Z世代直言白酒是“父辈的工具酒”,与自己毫无关联时,并不意外。更直观的场景比比皆是:00后婚礼上用奶茶敬酒,90后聚会首选啤酒——白酒,正在被年轻一代系统性“绕开”。这早已不只是口味偏好的转移,而是一场消费文化的代际割裂。

过去几年,白酒在年轻群体中的存在感持续走低。根据2024年《中国酒类消费趋势白皮书》披露的数据,18–30岁消费者在白酒总消费中的占比已跌至不足12%,较2020年下滑近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低度酒、果味啤酒、预调鸡尾酒等品类在该年龄段的年均增速却超过18%。此消彼长之间,中国酒饮市场的基本盘正在悄然重构。

一线城市的变化尤为明显。在上海、成都等地的潮流便利店,50ml–250ml的小瓶装白酒早已不是试饮赠品,而是作为常规商品,与RIO、小瓶威士忌并列陈列。我最近和一位在连锁便利店做选品的朋友聊起这事,他说今年上半年,某清香型小瓶白酒在25岁以下客群中的复购率提升了37%。虽然整体基数仍小,但信号足够清晰:年轻人并非完全拒绝白酒,只是拒绝“老一套”的白酒。

面对用户流失,白酒企业终于开始从“讲历史”转向“造场景”。2025年,包括泸州老窖、江小白、汾酒在内的多家品牌密集推出30–45度的低度产品,比如“海边探戈”“南国红豆”这类特调系列,主打“微醺不醉、适配烧烤或一人食”。这些新品不再强调窖龄或工艺,而是突出“好喝、好搭、好被记录”——瓶身设计适合拍照,口味接近果酒,甚至加入荔枝、青梅等风味元素。

渠道策略也在同步革新。品牌开始绕过传统烟酒店,直接入驻外卖平台、小红书内容电商和深夜食堂。比如,某新锐白酒品牌今年与“美团闪购”合作,在22点后的宵夜订单中捆绑销售小瓶装,单月销量突破8万瓶。还有品牌在抖音直播间以“露台微醺套餐”为卖点,搭配小食与冰杯,转化率远高于传统电商页面。

说白了,白酒正在学着“轻一点”:轻酒精、轻仪式、轻负担。这和过去“不喝就是不给面子”的酒桌文化形成鲜明对比。实际情况是,年轻人不是不能喝酒,而是拒绝被酒绑架。他们要的是自主选择权,而不是被动服从的社交义务。

但问题真这么简单吗?在我看来,年轻人疏离白酒,不光是口味问题,更是社交逻辑的变迁。90后、00后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社交更注重平等、松弛和个性化,而传统白酒绑定的“敬酒—劝酒—拼酒”链条,本质上是一种权力展演。讲真,谁愿意在露台小聚时,因为没喝满杯就被说“不够意思”?

更关键的是,白酒长期依赖政务与商务场景,导致产品设计与日常消费严重脱节。对比日本烧酎、韩国真露,它们早已通过低度化、风味化进入年轻人的居酒屋和便利店,成为日常佐餐的一部分。而中国白酒直到最近才真正尝试“去仪式化”。一位在酒企做市场的朋友曾坦言:“我们过去总想教年轻人‘怎么喝白酒’,现在才明白,应该先问他们‘想在什么场景喝’。”

这种结构性错位,使得即便推出新品,也面临认知惯性的阻力。不少年轻人看到白酒瓶的第一反应仍是“应酬用”,而非“今晚配泡面来一口”。要扭转这种心智,光靠包装年轻化远远不够,必须重构整个消费语境。

重点来了:白酒能否跨越代际断层,取决于它能否真正融入年轻人的生活流,而不是强行植入。小瓶装和低度化只是起点,真正的考验在于——产品能否在没有“敬酒理由”的情况下,依然被主动选择?

这事儿没有标准答案,但方向已经明确。白酒不能再只属于酒桌,而要走进露台、外卖袋、一人食餐桌,甚至露营帐篷。只有当年轻人觉得“这酒跟我此刻的生活很配”,而不是“这酒代表某种身份或义务”,白酒才可能真正年轻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8

标签:美食   荔枝   奶茶   白酒   婚礼   年轻人   紧急   露台   场景   品牌   社交   口味   传统   年轻   外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