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营救苏武时,意外救出的一位侍从,竟为匈奴制造了强大对手!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提及匈奴,汉朝人充斥着恐惧与不安,那来自北方的铁骑曾一度让大汉边境的百姓闻风丧胆。

然而谁都没想到,匈奴最终覆灭,竟与一位看似毫不起眼的汉朝“小人物”常惠有关

营救苏武

公元前100年,汉朝派来了苏武使团常惠就在其中,他没什么显赫背景,不过是个随团打杂的小角色,大约是抱着到这“苦寒之地”搏个出身、改换门庭的心思来的。

谁知汉朝使团不知怎么就卷进了匈奴内部的权力纷争,结果整个团伙都被扣下了,对常惠来说,他那点建功立业的小心思,大概在那一刻就彻底凉了。

但跟那个硬骨头的苏武不一样,常惠显得格外“识时务”,他没选择硬抗,反而开始主动适应这里的环境,没过多久,匈奴话就说得相当流利了。

他还用心揣摩匈奴的风俗习惯,跟不少贵族都混熟了,关系处得相当不错,为了讨大家欢心,他甚至会编造一些自己在家乡如何英勇的故事来自我吹嘘,把贵族们逗得哈哈大笑,觉得这汉人真有意思,也挺博学。

贵族们一高兴,金银财宝也没少赏他,在匈奴人眼里,常惠就是个有趣的异乡朋友,一个可以一起喝酒聊天的伙伴,没人在真正提防一个这样的人,他们大概觉得,这不过是个贪图富贵的异邦人,或许将来还能派上点用场。

可是谁又知道,他的所有迎合与奉承,不过是为了更好地伪装自己,悄无声息地观察着匈奴的一切,包括军队的动向、部落间的亲疏、潜在的矛盾。

时间来到公元前81年,汉朝又派了使者来,这次是专门打听苏武下落的,匈奴单于起初自然是矢口否认,说苏武早就死了,毕竟承认还扣着汉使有失颜面。

就在这时,一件怪事发生了,汉使居然声称,汉朝皇帝在上林苑射猎时,射下了一只大雁,雁足上绑着书信,说是苏武在北海牧羊!

这套说辞听起来神乎其神,却正好利用了匈奴人敬畏天意、对汉朝天子多少有些忌惮的心理,加上信息传递不畅,匈奴人一时也摸不清真假。

其实这背后是常惠在暗中捣鬼,他冒着极大的风险,偷偷接触了汉使,把苏武确实还活着、正在北海牧羊的实情捅了出去,并且策划了这出“鸿雁传书”的计策。

计策一出,效果惊人,单于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承认苏武还在人世,最终不得不放人,就这样常惠跟着苏武,一起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汉朝。

常惠身份的转变

那时,匈奴人放走的可不仅仅是一个苏武,还有一个他们尚未完全认清其能量的常惠,他们可能隐约觉得这事有点蹊跷,或许跟那个“老朋友”常惠有关,但谁也没料到,这竟是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回到汉朝的常惠,起初可能也只想过几天安生日子,可是他因为精通匈奴事务,对草原情形了如指掌,很快就被当时权倾朝野的大将军霍光看中了。

霍光这人眼光独到,力排众议,破格提拔了这个没什么根基的前小吏,常惠先是被任命为光禄大夫,没过多久,又擢升为负责军事的校尉,成了汉朝的高级军官。

从一个在匈奴仰人鼻息的羁旅之人,摇身一变成了执掌兵权的将军,这转变不可谓不大。

很快机会就来了,匈奴再度将目光投向西域,企图控制那片战略要地。他们甚至策反了车师国,一同出兵攻打与汉朝保持着和亲友好关系的乌孙国。

西域局势一时紧张起来,汉朝决定出兵援助乌孙而领兵挂帅的重任,霍光交给了常惠,霍光对常惠的要求很明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常惠也展现了他的胆识,他向霍光请求了两项关键权力,一是临机决断权,二是自主挑选士卒的权力,霍光居然都同意了。

于是,常惠带着一支号称十五万的大军浩浩荡荡开往西域,这十五万人里,真正的精锐大约只有五万,但庞大的声势本身就是一种武器。

西域诸国原本就慑于汉朝的国威,看到如此规模的军队,更是纷纷表示归顺,愿意听从汉朝调遣。常惠顺势组建了一支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军。

匈奴的覆灭

战场上,匈奴人再次遭遇了常惠,只不过这次,他是以敌方统帅的身份出现的,更让他们胆寒的是,常惠仿佛对他们的排兵布阵、作战习惯了如指掌,总能精准地打击到他们的软肋。

当年在匈奴十九年的潜伏观察,此刻化作了战场上最致命的情报优势,匈奴军队本就因误判汉军实力而有些士气不振,再被常惠这么一打,更是溃不成军。

西域一战,匈奴损失惨重,不仅未能控制西域,反而让汉朝彻底巩固了在该地区的统治地位,西域各国也由此成了汉朝更坚定的盟友。

但这还不是结束,常惠深知对付匈奴这种游牧民族,光靠一场大会战是不够的,他随后采取了一种更让匈奴头疼的战术,派遣精干的小股部队,不求大规模歼敌,而是专门袭扰他们的后方,抢夺牛羊马匹,烧毁草场粮秣。

这种打法让匈奴主力疲于奔命,后勤补给线时刻受到威胁,极大地消耗了他们的实力。

同时,常惠还没忘了利用他在匈奴多年建立的“人脉”和对匈奴内部矛盾的了解,他派出使者,在匈奴各个部落之间活动,巧妙地散布不和言论,挑拨离间,制造猜忌和分裂。

匈奴内部本就存在着各种利益冲突和部落矛盾,被常惠这么一搅和,原本还算稳固的凝聚力开始瓦解,内斗加剧,力量进一步被削弱。

就这样,外部的军事打击和内部的分化瓦解双管齐下,匈奴的国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落下去。

最终,这个曾经令人生畏的草原帝国,在东汉时期彻底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选择归顺汉朝,而北匈奴则在汉朝和南匈奴的联合打击下,被迫向西远遁,永远地离开了漠北草原。

信源:汉朝营救苏武,顺手救回一小随从,却没想到给匈奴制造一可怕对手 2024-04-06 五彩秦安

《新疆地方志》 《史书》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标签:汉朝   匈奴   单于   西域   北海   使团   侍从   计策   贵族   草原   军队   对手   强大   意外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