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领域又迎来突破,甘肃省钍基熔盐堆实现平稳运行,成为全球第一例。钍基熔盐堆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有人说它能让中国实现无限能源,这是真的吗?
钍基熔盐堆听起来高大上,其实是一种以钍作燃料,熔盐做冷却剂的新型核电站反应堆。以前的核电站都是用铀作燃料,但铀存在一个问题:不够安全。
铀一旦投入使用,如果不加干预根本停不下来。这就要求在核电站工作时,不停对反应堆实行降温。就像是烧一口锅,必须不断往锅里加水,防止锅被烧干甚至炸开。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电站事故,就是降温不及时才发生的。因此核电站都会建在海边,万一冷却水不够用了,可以拿海水顶上。
而钍作为核电站燃料,本身不会主动释放能量,需要引子把它变成核燃料,比起铀更安全可控。熔盐就更厉害了,选手和裁判都是它自己,它既能充当燃料载体,又能作为冷却剂使用。当热度过高时,熔盐会变成液体流入冷却罐,依靠自身强大的放热能力降低温度。不再需要水来进行降温,是目前最安全的核电技术。
这就带来了一个好处:内陆地区也能用上核电了。我国西北地区虽然是西电东送的主力,却存在间歇性缺电的问题。这是因为西北的风能、水能、太阳能这类清洁能源发电占比高达40%。然而清洁能源属于看天吃饭,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因此经常会出现“低谷不要 高峰不送”的现象。
核电就不一样了,它不受天气限制,年运行时间普遍在7500小时以上,几乎24小时不间断全年无休。与同样稳定运行的火力发电相比,核电的发电效率更高。一座百万千瓦的火电站每年用的煤能拉满几十趟火车,而同规格的核电站每年只需要30吨核燃料,6辆卡车就能完成运输。
最关键的是我们不缺钍。今年初刚刚在内蒙古发现了22万吨的超级钍矿,据估算足够全国14亿人用两万年,几乎相当于无限供应。为我们发展钍基熔盐核电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内陆地区的电力充足稳定后,将有能力承接来自沿海地区的制造业转移,这会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例如2023年重庆承接了589户工业企业,创造了2200亿的工业总产值。这样的成功有机会在中西部复刻。
另一方面,耗电量巨大的冶炼金属业和计算机科技行业,也能在内陆生根发芽。中西部始终缺少特色产业,未来就可以靠着富裕的电力成为AI、大数据、电解铝等行业的全国领头羊。
另钍蕴含的能量巨大,1克钍就能满足一个家庭数十年的用电需求。再加上其庞大的储量,有望将以后的发电成本降至几分钱一度。到时候充满一辆电动汽车,只需要一瓶矿泉水的钱,比坐公交车还便宜。按计划我国将在2030年前,建成1000兆瓦级示范堆,并在2035年前实现商用。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参考资料:
1. 世界唯一运行的钍基熔盐实验堆在甘肃建成——中国科学院
2. 低谷不要、高峰不送,风光大基地送电“瓶颈”何解?——华夏能源网
3. 核能是清洁、安全、绿色的能源——国家能源局
4. 重庆江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助力现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
5. 戈壁滩上的“熔盐魔术”,中国点亮钍能新纪元——艾丰经济发展研究院能源研究中心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