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总统办公桌上一份薄薄的文件,却牵动着全世界人的心。
7月29号中美谈判结束后,特朗普一直没有在协议上签字,而只要8月12日零点一过,美国对华关税将从现在的10%跳涨到145%,中国对美关税也将同步飙升至125%。
看着特朗普迟迟不落笔,无数人不免担心:这场牵动世界经济的"关税大戏",难道真要在最后一刻撕破脸皮?
从上个月29号谈判结束,到美国时间8月11日深夜,特朗普磨叽了近两个星期,才终于在文件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为什么非要熬到最后一刻?答案藏在过去14天的拉扯里,7月底中美在斯德哥尔摩的经贸会谈结束后,美方一直按兵不动。
财政部长贝森特在电视采访里打太极:"一切等总统签字才算数。"这种刻意的拖延,像极了谈判桌上的心理战,企图用时间压力逼中方让步。
但中方的回应始终平静,会谈结束后,商务部发言人只淡淡地表示:我们尊重美方的决策节奏,也做好了所有准备。
这种不紧不慢,反倒让白宫里的人坐不住了。
毕竟,美国农场主的大豆还堆在仓库里,半导体企业的订单还压在海关,谁也不敢真把这出戏演砸,所以特朗普最终还是在那份文件上落笔了。
特朗普签字后不久,中美两国官网几乎是同步弹出了《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短短两页纸,却藏着两个耐人寻味的细节。
第一处是关税的"精准同步"。
声明明确写着:8月12日起,双方同时暂停24%的高关税90天,只保留10%的基础税率。
这个"同时"二字格外显眼,就像两个高手过招,出拳的时间分毫不差。
更让人在意的是第二处:中方宣布"暂停或取消部分非关税反制措施"。
这不是空泛的承诺,而是跟着具体名单来的:4月4日被列入出口管制名单的16家美国实体,暂停限制90天;4月9日列入名单的12家,则直接取消限制。
就在特朗普签字前一天,他还在社交平台上发声,称"中国应该多买美国大豆,四倍!对,四倍才够意思。"
他话里的意图十分明显,据美国农业部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美国大豆对华销量只有300多万吨,是20年来同期最低。
而巴西大豆正趁着免税优势,霸占了中国70%的进口份额,美国中西部的农场主们已经把抗议信寄到了白宫,这些人可是特朗普的票仓。
但市场的反应很现实,中国粮油商会的人算过一笔账:巴西大豆到岸价每吨比美国低120元,还不用缴关税。
更别说,中方早就跟巴西签下了全年的供货协议,毁约的成本谁来担?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喊完这话,芝加哥大豆期货当天就涨了2%,网上有人对此调侃说:"总统先生这是帮农场主们拉了波短期行情。"
由此可见,美国离不开中国市场,特朗普想要高姿态拿捏,却发现根本无法下手,才只能无奈签字。
90天的暂停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至少现在,那只悬在全球经济头顶的关税大锤,暂时收回去了。
接下来的故事,还得看这90天里,两边能不能把"暂停键",变成真正的"重启键"。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