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关注是创作最大的动力
关注/点赞/转发/评论
好人一生平安
整理/平林风月
1954年9月,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一书记恩维尔·霍查访华,在人民大会堂用俄语发表演讲时,毛泽东同志打断翻译说:
“请讲阿尔巴尼亚语,这是对主权的尊重。”
这句插话让霍查当场落泪,由此开启了两国特殊关系。
中方首笔援助即达5000万卢布(折合当时1.2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阿尔巴尼亚1953年财政收入的1.8倍资金被用于: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中苏分歧加剧。阿尔巴尼亚因反对赫鲁晓夫与南斯拉夫和解,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刺头”。1960年布加勒斯特会议上,霍查公开指责赫鲁晓夫“背叛革命”,与中国形成意识形态同盟。毛泽东同志对此评价:
“小国敢顶大国,要树为榜样。”
1961年苏联断绝对阿援助后,中国全面接盘。至1978年,中国累计提供:
来自中国援助的闲置飞机机库
中国专家在阿尔巴尼亚遭遇文化冲击:
阿尔巴尼亚提出“用15年时间实现粮食自给”,要求中国:
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阿方激烈反对中美缓和。霍查致信要求“彻底清算修正主义路线”。周恩来同志在地拉那街头看到中国援助的解放牌卡车被拆解当围墙,痛心批示:
“对外援助要量力而行。”
1973年全球石油危机期间,中国自身外汇储备仅剩8000万美元,仍向阿尔巴尼亚出口180万吨原油,导致多地出现“汽车背着煤气包行驶”的奇观。
1976年9月,霍查未按惯例发唁电,反而在劳动党政治局会议上称:“他们必将走向修正主义。”1977年阿尔巴尼亚《人民之声报》刊文影射所谓“阶级叛徒”。
1978年1月,阿方提出五年计划新需求:
1978年7月7日,中央决定全面终止援助。邓小平同志痛斥:
“阿尔巴尼亚把中国当提款机,连厕所都要装大理石!”
阿尔巴尼亚为报复中国撤专家:
1978年后,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教科书将中阿决裂归因为:“他们企图控制我国经济命脉”,却对百亿援助只字不提。
2009年阿尔巴尼亚加入北约时,中国援助的萨兰达潜艇基地已成旅游景点。那些锈迹斑斑的机器,既是国际主义理想的丰碑,也是历史疤痕。
参考文献
声明
本文基于多国解密档案与学术研究,力求客观还原历史全貌。所述数据与事件均有文献支撑,部分细节表述可能因视角不同存在争议。中国始终秉持平等互利的外交原则,新时代对外援助已建立科学评估机制。阿尔巴尼亚现为中国“一带一路”重要合作伙伴,两国关系翻开新篇章。
要相信春天一定会到
(全文完)
(声明:图文部分来源网络/侵删)
愿你在尘世中一切都好,
我们同病相怜!
别忘了:关注/点赞/转发/评论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