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到中国甜头的俄罗斯,不满足于只当加油站了,还想当我们的粮仓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海外网】等(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文史典

编辑|文史典

尝到中国甜头的俄罗斯从卖石油到卖粮食,俄罗斯对华贸易“翻牌”了!

提到俄罗斯的出口,大家脑海里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还是“能源大国”:天然气、石油源源不断输往中国,撑起了中俄贸易的半壁江山。

但最近几年,俄罗斯的出口结构正在悄悄发生变化,除了能源,“粮食大国”的标签也开始贴上来了。

2025年,俄罗斯对华农产品出口预计达到90亿美元,占中俄贸易总额的12%。

从猪肉到大豆,从葵花籽油到黑麦粉,俄罗斯的农业板块正在成为它对华贸易的新支柱。

有人说,这标志着俄罗斯从“卖资源”向“卖资源+卖粮食”转型的开始,双方的贸易结构也因此更加稳固。

这背后,既有俄罗斯主动调整经济结构、摆脱对能源出口依赖的努力,也有中国对能源和粮食安全的需求牵引。

可以说,中俄之间的经济纽带,正在从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单一结构,变成“能源+粮食”双轮驱动的组合拳。

能源合作,中俄贸易的“压舱石”

能源一直是中俄贸易的“硬核”。2024年,俄罗斯对华能源出口额超过1000亿美元,占双边贸易总额的55%。

尤其是在西方制裁加码的背景下,俄罗斯一头扎进中国市场,天然气和石油出口猛增。

天然气领域的合作,“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正在成为中俄能源合作的新标志性工程。

这条管道2024年开工建设,预计2029年投产,设计年输气量高达500亿立方米,相当于俄罗斯对华天然气出口量翻倍。

管道途经蒙古国,直接连通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正好可以缓解中国东部地区的能源压力。

而现有的“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同样表现亮眼。

截至2025年,此管道输送的天然气已逾中国进口总量的25%,在能源供应格局中占据显著份额,有力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成为能源领域的坚实支撑。

除了天然气,俄罗斯在石油出口上也稳坐中国第一大供应国的位置。2024年,俄罗斯对华石油出口成效卓著。

于中国石油总进口量里,其占比超15%,且连续五年稳居首位。

更重要的是,受西方制裁影响,俄罗斯原油对华售价比国际市场便宜10%-15%,这让它在中国市场形成了“价格洼地”,竞争力十足。

可以说,能源合作是中俄贸易的“压舱石”,不管外部形势如何复杂,这块基石都不会松动。

农业崛起,俄罗斯的新增长点

如果说能源是中俄贸易的“老牌选手”,那农业就是近几年冒出来的“黑马”。

数据显示,2025年俄罗斯对华农产品出口预计达到90亿美元,已经成为中俄贸易结构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肉类出口的爆发是俄罗斯农业崛起的一个缩影。

2025年前10个月,俄罗斯对华猪肉出口大涨84%,牛肉出口增长35%,鸡肉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更是高达18%。

预计2025年全年,俄罗斯肉类出口总量将突破100万吨,其中60%以上流向中国市场。

除了肉类,俄罗斯在高附加值农产品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展。2025年,俄罗斯对华农产品出口成绩斐然。

菜籽油出口占比达13%,葵花籽油占8%。尤为突出的是玉米,出口量暴涨200%,高达30万吨,展现出强劲的贸易增长态势。

此外,俄罗斯还向中国出口了近20万吨荞麦,占中国进口量的20%。

更值得一提的是非转基因大豆的崛起。在全球转基因大豆占主导地位的背景下,俄罗斯凭借“禁转基因政策”成功卡位,成为中国非转基因食品市场的重要供应方。

2025年,预计俄罗斯对华出口非转基因大豆将达100万吨,届时在庞大的中国市场中,这一数量将占据约8%的份额。

随着中国非转基因食品市场规模从2025年的8950亿美元增长到2032年的2万亿美元,这一市场无疑大有可为。

从“资源国”到“粮仓国”

俄罗斯对华农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并非偶然,而是其经济战略调整的结果。从2014年开始,西方制裁迫使俄罗斯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结构。

过去,俄罗斯对能源出口的依赖度高达70%以上,但制裁让它意识到,过于依赖能源收入是一种风险,于是农业逐渐被提上了发展的日程。

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24年,俄罗斯在农业领域的投资从32亿美元增长到127亿美元,粮食产量突破1.3亿吨,成为全球小麦出口第一大国。

2025年,农业出口占俄罗斯总出口的比例有望突破18%,较2020年提升了7个百分点。

对中国来说,俄罗斯的“粮仓国”身份同样具有战略意义。2024年,俄罗斯对华粮食出口达到830万吨,占中国进口总量的9%。

其中,小麦占比超过30%,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屏障。

在当前全球粮食价格波动频繁的背景下,俄罗斯粮食的稳定供应无疑增强了中国供应链的韧性。

中俄合作的未来方向

当然,中俄在农业和能源领域的合作也面临一些实际问题。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了农产品出口能力。

目前,俄罗斯远东港口年吞吐量仅1.2亿吨,难以满足农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的需求。

这也意味着,中俄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更多,比如升级海参崴、东方港等关键枢纽。

此外,双方在农产品质量标准上的差异也需要进一步磨合。2025年上半年,俄罗斯部分农产品因农药残留不达标被中国退运的案例同比增加了23%。

要想扩大市场份额,俄罗斯需要在生产和加工环节更好地对接中国的质量标准。

但总体来看,挑战并不妨碍中俄合作的整体趋势。

随着双方在基础设施、质量标准、科技研发等领域的进一步突破,中俄贸易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双支柱时代的中俄贸易

从“能源大国”到“能源+农业双支柱”,俄罗斯对华贸易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帮助俄罗斯摆脱了对能源出口的过度依赖,也为中国的能源和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可以说,中俄之间的经济纽带,已经从单一的能源合作,变成了更加多元化、互补性更强的贸易结构。

这种双支柱模式,既是应对外部压力的现实选择,也是构建长期合作的战略布局。

未来,随着双方在农业、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中俄贸易的潜力还将继续释放。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聊聊你的看法!


参考来源:俄出口中心:中俄两国间贸易发展取得巨大成功——海外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3

标签:财经   粮仓   俄罗斯   甜头   中国   能源   贸易   农业   天然气   中国市场   领域   美元   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