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景德镇“鸡排哥”在社交平台走红。他凭借热情亲切的服务态度、独具特色的经营方式,以及总能给顾客带来满满幸福感的“情绪价值”,圈粉无数,还被网友亲切地称作“景德镇鸡排主理人”。他的火爆能复制吗?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鸡排哥”的火,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阵雨,把景德镇五中门口那条原本七点就散场的小吃街,硬生生浇成了深夜十点半还人声鼎沸的夜市个人秀。
6块钱一块的鸡排,被他喊出60块钱的情绪溢价,这不是简单的嘴甜,是把“被看见”的稀缺感炸得金黄酥脆,再撒上一把“被在乎”的孜然。排队三小时,吃得不是肉,是“有人把我当主角”的那口热乎。
可热闹背后,早有人悄悄掐表:流量钟摆一旦过顶,就会往回甩,而且甩得比谁都无情。参考所有“网红小吃”的抛物线,从巅峰到无人问津,平均只有二百七十天。
鸡排哥能不能逃过这条生死线?关键不在鸡排,而在“情绪价值”这四个字能不能脱离他本人,变成一条可复制的供应链。
先说“人”。李俊永的杀手锏是“高情商话术”,一句“你的口味就是我的标准”,把选择权反塞给顾客,瞬间让对方升咖成“联合主理人”。
这套话术不是背台词,是42年景德镇生活练出来的“人味反射弧”。换个人说,就成了油腻;剪成短视频模板,三天就审美疲劳。
情绪价值最怕工业化,一旦变成“欢迎光临+比心”的流水线,6块的鸡排立刻跌回6块的期待。
再说“场”。目前整条街因他延时营业,其他摊主蹭到流量,却也在悄悄稀释他的稀缺。等隔壁“鸡腿姐”“豆皮弟”全部升级成“××主理人”,五中门口就会从“鸡排宇宙”滑向“情绪内卷”。
届时顾客会发现:三小时队,好像也没那么必要。鸡排哥的护城河只有三米长——他的摊位。没有商标、没有加盟、没有中央厨房,一旦被“集体模仿”,他就从“唯一”变成“之一”。
第三,也是最隐蔽的雷:限购两份。表面是“为更多人品尝”,实则是饥饿营销的刹车片。可饥饿营销玩的是“预期管理”,当队伍天天一眼望不到头,顾客会自己把预期调到“此生必吃”的神话级。
神话一旦兑现不了——比如下雨、请假、甚至只是手抖炸糊了一锅——失望就会成倍放大。别小看一口鸡排的翻车,网络时代的“塌房”只需要一张黑糊特写+一句“也不过如此”。
那有没有解法?有,但得先回答一个残酷问题:鸡排哥到底想卖什么?如果只想卖鸡排,趁热度把摊换成店,用租金换时间,用雇工换体力,最多半年就能回本;
可若他想卖的是“情绪”,就得把“李俊永”这个品牌从血肉之躯里抽出来,变成可以托管、授权、迭代的内容体系——比如一本《景德镇快乐话术30条》、一档《摊主日记》短视频、甚至一个“情绪摊主训练营”。
说白了,就是把自己从“鸡排哥”升级为“鸡排MCN”,让徒弟、女儿、远房表弟都能复制那股“人味”,而不是他一个人被油锅拴死。
但这一步,也是最容易“人设翻车”的峡谷。教别人说话,就得接受被放大逐字逐句的审视;一旦徒弟直播时说错词、表情管理失控,舆论就会反噬师父。
流量给的掌声多响,回踩的鞋底就有多狠。鸡排哥今年48岁,身体可以连站五小时,镜头可不会永远柔光滤镜。
所以,别急着问他能不能“一直火”,先看他敢不敢“慢慢退”。
最聪明的打法,是趁现在把“6元快乐”升级成“60元礼盒”:预包装鸡排+手写祝福卡+限量编号,一周只卖一天,其余时间线上接单。既保住“稀缺”,又给自己留出喘气、选品、培训团队的空档。
等明年今天,哪怕五中门口只剩十人队伍,只要“景德镇快乐”四个字能印在盒子上飞出江西,他就从“网红”升级成“品牌”,完成惊险的一跳。
如果跳不过去,也没关系。至少他让一条冷清小吃街重新学会了打招呼,让几千个撑伞排队的人,在雨夜里跟陌生人聊过天。
这份“情绪遗产”会留在城市的胃里,比流量长久。
鸡排哥的故事提醒我们:商业可以复制,真诚难以粘贴;摊位可以限流,人心不能限购。至于明年今天他还在不在,答案其实握在每一个刚咬下一口鸡排、笑得像捡到60块钱的你手里。
更新时间:2025-10-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