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12时12分,成都企业国星宇航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12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成功发射。
商业航天作为驱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是全球角逐的万亿新赛道。成立于2018年的国星宇航,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商业卫星并提供星基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它的快速发展,是成都商业航天蓬勃发展的缩影,也是成都抢占未来赛道、向未来要动力的见证。
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是国星宇航发起的“星算”计划首发星座,也是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的首发星座,星座是不同主体投资,由国星宇航研制的一轨12颗计算卫星组成。
据了解,本次任务代号“021”是指从0到1(0 to 1),喻意此次任务实现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零”的突破。
“人工智能不能因为缺失算力而缺席太空。”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表示,太空计算星座的构建,能让单颗卫星发挥出更大价值,这对空天产业的变革具有深远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建宇表示,随着卫星对地观测的分辨率越来越高,数据量也在不断增大,将数据全部送至地面再进行处理,不仅传输量大,数据应用的及时性也受到影响。通过太空计算,在天上用人工智能技术把数据处理完再下传,将对产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据国星宇航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发星座12颗计算卫星采用国星宇航自研的智能网联卫星平台,除配套了国星宇航自研的AI载荷外,还搭载了之江实验室星载智能计算机等太空计算软硬件和天基模型,实现了“算力上天、在轨组网、模型上天”,每颗卫星均搭载了星载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具备太空计算、太空互联能力,首发星座在轨计算能力达到5POPS,星间激光通信速率最大可达100Gbps,星座组网后将形成全球最强的太空计算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星算”计划02组星座目前已经进入设计研制阶段,国星宇航卫星团队正在加紧投入更强算力卫星型号的研发工作。
“星算计划”由2800颗算力卫星组网,构建未来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项目的如期推进,离不开资金支持。今年,成都产投集团下属先进投资管理的成都重产基金联合崇州金控,以参股成都蜀州星算科技产业发展公司的形式,支持国星宇航在崇州落地。
2019年,成都产投集团下属科创投资管理的成都市新经济天使投资基金对国星宇航实施价值投资,以“耐心资本”陪伴企业快速成长6年并配合企业完成多轮融资。
2025年1月,国星宇航递交港股招股说明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当前,国星宇航已形成覆盖500公斤以下各型号AI卫星的‘造管用’能力,具备总设、总装、总测‘三总’合一能力。在成都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未来将继续扎根成都,推动四川商业航天产业加快发展。”国星宇航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前,商业航天进入产业发展爆发期,正在成为全球科技竞争与产业布局的重要制高点。
成都正抢抓商业航天发展机遇,加快打造商业航天千亿级产业集群。2024年,全市商业航天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已集聚企业170余家,入选泰伯智库《2024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百强》7家、排名全国第3。
前不久,成都出台《成都市商业航天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其中提出到2027年,全市商业航天及关联产业规模达500亿元,培育链主企业7家,打造创新应用场景70个,进一步推动成都成为国内领先、区域一流的商业航天科技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应用场景示范地和产业生态新高地。
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也发布《四川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年)》,提出构建以成都都市圈、凉山州为双核引领、多地协同的空间布局,力争到2025年,航天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到2030年,全省商业航天产业规模达到千亿元,培育百亿级企业2至3家、50亿级企业3至5家、10亿级企业10家以上,全力打造商业航天创新发展新高地。
来源:锦观新闻
更新时间:2025-05-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