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地超过40℃!茶市场升温了吗?


近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我国首个全国高温健康风险预警,为这场席卷中东部的“炙烤模式”拉响健康警报。眼下,我国中东部正经历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华北南部、黄淮至江南、华南的大片区域将陆续被高温覆盖,强度持续升级,部分地区高温“天天见”,暑热甚至贯穿昼夜。


今日恰逢小暑,这个传统上“温风至,蟋蟀居宇”的节气,本就是消暑食品的销售旺季——当热浪与小暑撞个满怀,茶市场能否借“热”升温?



消暑智慧

茶味冰淇淋抢占夏日市场份额

NEWS


炎夏的暑气里,一杯茶始终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消暑伴侣。人民日报曾以“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形容国人对茶的偏爱,尤其在夏天,喝茶的解腻解暑之功更被放大——许多人饭后总要啜饮几杯,既润了喉,也给燥热的身体降了温。而健康中国的科普,则为这份传统选择提供科学注解:茶的消暑智慧,藏在一杯茶汤的温度与成分里。


健康中国指出,茶叶特有的香味,本身就是难得的清凉剂。茶叶中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具有一定的保健效果。茶水中的茶多酚、果胶、氨基酸、糖等物质,可与口中唾液发生反应,滋润口腔,使人产生清凉之感。



当茶的消暑智慧遇上冰淇淋的冰爽,茶味冰淇淋正悄然在市场中开辟独特份额。它既保留了茶的健康内核——采用冷萃茶底或真茶萃取,茶多酚、氨基酸等活性成分被完整保留,避免传统冰淇淋高糖、高添加剂的负担;又以冰淇淋的绵密冰感,解决了热茶需等待冷却的场景限制,成为“即拿即享”的夏日甜品。例如,主打中国茶Gelato的品牌,将碧螺春、玫瑰普洱等茶底与意式工艺结合,既放大了茶的鲜爽层次,又通过冰品的形式降低了消费门槛。



权威媒体对茶消暑功效的科普,客观上推动了茶叶在夏日的市场增长。当茶的养生智慧与现代消费的便捷需求结合,茶正以“健康+适配性”的双重优势,成为高温天气下不可忽视的消暑健康选择。


高温催化消费热

茶企港股领涨折射行业景气度

NEWS


7月的炎夏虽让户外热浪翻滚,港股市场的饮料板块却因“茶”意盎然迎来“高温行情”:根据中国基金报报道,7月7日早盘,茶百道、古茗、蜜雪集团、沪上阿姨分别上涨8.33%、7.69%、3.5%、2.24%,集体飘红。这场“逆天气”的资本热捧,不仅是夏日消费旺季的直接映射,更折射出茶行业在消费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双重升温。


高温天气下,茶饮的“刚需属性”率先被激活。


夏季本就是现制茶饮的消费高峰。茶百道、奈雪等品牌凭借“果茶+奶盖”“鲜萃茶+小料”的产品矩阵,精准覆盖不同客群:茶百道的杨枝甘露、西瓜啵啵等冰饮因“大杯量、强解暑”成为线下门店爆款;奈雪的茶推出的“霸气荔枝”“青提油柑”等时令鲜果茶,以“低糖低卡”标签抓住健康消费趋势,终端销量的攀升直接拉动资本市场对企业营收的乐观预期。



更关键的是,茶行业的“成长确定性”正成为资本押注的核心逻辑。近年来,头部茶企通过“门店扩张+供应链优化”构建起竞争壁垒:蜜雪集团依托自建工厂与原料基地,将单杯成本控制在3-5元,高性价比优势在消费分级背景下更显突出。古茗、沪上阿姨等区域龙头则通过“本地化产品创新”巩固基本盘,以地域口味偏好提升复购率。这些“确定性增长”的信号,让资本对茶企的长期盈利能力更具信心。


港股茶企的集体高开,本质上是消费端需求旺盛与供给端能力提升的共振。当一杯茶从“解暑解渴”的基础需求,升级为“健康+社交+文化”的复合消费场景,茶行业的资本热度,或许才刚刚开始。


抹茶涨价潮

折射茶行业转型信号

NEWS


今年5月,全球日本茶协会数据显示,制作抹茶的核心原料茶“碾茶”拍卖价达到每公斤8235日元(约合408元人民币),同比暴涨170%。这一数字背后,是日本抹茶产业正经历的“冰火考验”——去年夏季创纪录的高温导致碾茶大幅减产,叠加全球需求激增,曾经“小众”的抹茶,正以价格飙升的方式,成为观察茶行业变革的关键切口。


高温对碾茶的冲击,直接戳中抹茶产业链的“原料命门”。日本茶生产相关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受高温影响,产量预计将大幅下滑。供需失衡下,碾茶价格从“温和上涨”转向“跳涨”,不仅推高了下游茶饮店、烘焙品牌的成本,更让全球抹茶市场陷入“抢原料”的紧张状态。



需求端的持续扩张,进一步放大了这场危机。健康饮食浪潮下,抹茶因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等活性成分,成为茶饮、烘焙、代餐等领域的“万能配料”:新茶饮品牌的“抹茶拿铁”常年占据菜单C位,咖啡连锁的“抹茶星冰乐”成夏季爆款。日本抹茶的价格飙升,既是气候变化的“压力测试”,也是茶行业转型的“关键信号”。当极端天气成为常态,当全球需求持续迭代,茶产业的竞争力或将不再局限于“产地标签”,而在于如何通过供应链韧性提升、产品多元创新,应对自然与市场的双重挑战——这或许才是高温与需求双压下,茶行业最值得期待的“破局之道”。


当极端高温成为茶行业的“新常态”,危机与机遇正以更激烈的方式碰撞。传统主产区的减产与价格飙升,暴露出单一供应体系的脆弱性;但需求的持续升温与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也为茶行业打开了新的可能——新兴产区的产能填补、全球供应链的协同调整、功能化产品的创新研发,正将“气候挑战”转化为“转型动能”。未来的茶行业,或许以更灵活的适应力、更丰富的产品力,在高温烤炙下酝酿出更持久的“回甘”。


注:本文由DeepSeek生成,“说茶”作整理优化及数据案例更新等;部分配图由豆包生成(已在文中标明),仅供参考。

责编 / 姚艺玲

编委 / 王妙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0

标签:美食   茶市   高温   行业   需求   健康   日本   冰淇淋   中国   全球   氨基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