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地市场:区域分化加剧
1. 暴涨区域
陕西神木/伊旗:面煤单日跳涨10-15元/吨,5000大卡化工煤报价突破500元/吨
驱动因素:榆林煤场库存骤降 + 安全检查导致部分矿区停产 + 高温用电激增推高需求,"车等煤"现象重现
议价空间:煤车到厂可再谈涨5元/吨,反映卖方强势市场
2. 特例下跌
鄂尔多斯块煤:逆势下跌5-10元/吨
主因:民用季节性需求疲软(夏季块煤需求弱于工业用煤)
3. 价格洼地
内蒙汇能长滩矿:原煤坚守380元/吨低位,或与煤质、运输半径限制有关
二、港口市场:供需矛盾爆发
| 指标| 北方港(秦皇岛)| 江内港口|
| 5500大卡煤价 | 627元/吨(+5元) | 逼近670元/吨 |
| 5000大卡煤价| 低硫煤破570元/吨 | - |
| 库存 | <2700万吨(警戒线) | 同比降21% |
| 船舶压港| 锚地62艘(年内新高)| - |
核心矛盾:
贸易商捂货:看涨预期强烈,惜售情绪蔓延
终端焦虑:电厂库存消耗加速,"不缺钱,缺煤"凸显采购困境
结构性短缺:低硫高卡煤资源紧俏,溢价持续扩大
三、进口煤:价格倒挂致"集体哑火"
1. 价差倒挂严重
印尼3800大卡:到岸成本>450元/吨,较国内同热值煤贵20元/吨
澳洲5500大卡:到岸价≈650元/吨,倒挂超100元/吨
2. 进口量骤减
7月上旬到港量环比降35%
贸易商心态:进口煤已成"烫手山芋",接单即亏损
3. 电厂策略转向
华东电厂紧急放弃进口计划(如10万吨印尼煤),转向国内煤补库
四、后市关键驱动逻辑
1. 供给端
主产区安检力度升级 → 产能释放受限
北方港口库存跌破警戒线 → 缓冲垫作用消失
2. 需求端
持续高温推高电煤日耗 → 电厂补库刚需迫切
化工/建材用煤需求稳健 → 支撑高卡煤价格
3. 进口替代失效
国际煤价+运费高企 → 进口成本优势丧失 → 压力转嫁国内市场
结论:煤市"三重天"格局延续
涨:国内工业用煤(面煤、化工煤)受供需紧平衡推动,短期易涨难跌
稳:低价矿区(如汇能)或成价格洼地,吸引定向采购
跌:民用块煤需求淡季,局部承压回调
停:进口煤因严重倒挂,短期难以恢复规模性采购
风险提示:需密切关注政策调控动向(如释放储备煤)、极端天气持续时间及主产区安监松紧节奏,三者将决定价格上行空间的极限。
更新时间:2025-07-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