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围炉
编辑 |小夜
11月20日,有个消息挺炸的,“酸奶界爱马仕”Blueglass的母公司成了被执行人,一下子要还221万多。
更让人意外的是,之前卖四五十块一杯的酸奶,现在外卖平台上二十多块就能买到,直接降了一半还多。
可能有人没听过这个牌子,它之前火得不行。
主打高端路线,专做现制酸奶,一杯卖四十多块很常见,最贵的能到四十九块,所以才有了“酸奶界爱马仕”的名号。

2023年那会,它开新店的时候,排队一两个小时是常事,不少中产女性专门冲着它的“健康”“精致”标签去买单。
本来想夸它高端定位抓得准,能在众多酸奶品牌里冲出来,但后来发现,这高价撑得并不稳。
这次降价的几款都是它的热门款,比如之前卖五十三块五的“小蛮腰果冻橙冰乳味”,现在二十二块九就能拿下。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降价只限于外卖平台,线下门店和小程序还是原价,而且打折的款式也从之前的四五款减到了三款。
降价就算了,还闹出了被执行人的事,这俩事凑到一起,不少消费者直接喊“智商税”。

我翻了翻社交平台的评论,吐槽的人不少,有人说“之前吹的胶原、花青素这些功能,喝着也没感觉多特别”。
后来看了第三方检测的报告才知道,它部分产品的功能性成分含量,连宣传的八成还不到。
如此看来,光靠概念包装抬高价格,确实走不长远。
Blueglass的风光其实没持续多久,2021年它拿到过两亿多的融资,那时候才四十多家店,就喊出“三年开一千家店”的口号。
2023年是它最猛的时候,一年开了七十多家,还冲进了广州、无锡这些新城市。

但到了2024年,拓店速度明显慢了,前十一个月只开了三十多家,现在总共也就两百一十多家店,离千店目标差得远着呢。
它的问题,其实是把宝全押在了“高端”上。
核心客户锁定中产女性,门店装得轻奢,产品主打各种功能性卖点。
可现制酸奶这东西,技术门槛不算高,你能加胶原,别人也能加,没法形成真正的壁垒。
而且四五十块的价格,在现在的消费环境里,确实有点不接地气。
我身边不少朋友说,偶尔尝鲜可以,天天喝肯定舍不得。

更关键的是,它的复购率一直上不去。
对比另一个高端酸奶品牌茉酸奶,Blueglass客单价更高,但复购率却低不少。
这就说明,消费者买一次尝个新鲜可以,要让他们长期为高价买单,光靠营销噱头可不行。
现在大家花钱都挺理性的,产品好不好,值不值这个价,心里都有杆秤。
Blueglass的麻烦不是个例,整个现制酸奶赛道都有点冷。
之前2023年赛道火的时候,一堆品牌冒出来,现在不少都陷入了困境。

比如一只酸奶牛,2023年还有一千多家店,现在只剩七百六十多家了。
王子森林更惨,2023年融资后喊着年底开一百家店,结果2024年新开的不到十家,关店倒有三十多家。
赛道遇冷,说白了有两个核心原因。
一是消费理性了,之前大家愿意为“健康”标签花高价,现在发现不少品牌是“伪健康”。
2024年的315食品抽检报告里,就有好几个现制酸奶品牌被查出添加植脂末,白砂糖含量也超标。

本来是奔着健康去的,结果喝了一堆添加剂,消费者肯定不买账了。
二是高价没了竞争力,现在大家买东西更看重性价比,人均三四十块的酸奶,确实不是日常消费的首选。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居民在食品烟酒上的消费增速放缓了不少,这种情况下,高价零食饮品自然会受影响。
更何况,现制酸奶的口味和普通酸奶差别不算巨大,花几倍的钱去买,很多人觉得不划算。
不过赛道也不是完全没机会,不少品牌已经开始想办法破局了。

比如主打鲜果酸奶的K22,今年七月搞了个“下午茶市集”,不光卖酸奶,还加了薄饼、烤肠这些小吃和甜品。
没想到效果还不错,四个月就开了九十多家店,不少还是原来的酸奶店改造的。
K22的转型逻辑其实很聪明,它不再单靠酸奶赚钱,而是靠下午茶场景吸引顾客。
客单价降了点,但客流上去了,净利润反而更高。
这就说明,不是消费者不爱喝酸奶了,而是品牌要找对场景,适配现在的消费需求。
除了老品牌转型,新品牌也在靠差异化崛起,其中“新中式酸奶”就挺火的。

比如上海的楼下酸奶,成立才一年多,就开了四十多家店,人均二三十块,比Blueglass便宜不少,产品还有酸奶冰沙、酸奶茶这些创新品类。
重庆的李若桃手作酸奶铺更厉害,在川渝开了近六十家,全国已经超过八十家了。
这些新品牌能起来,关键就是避开了之前的“高端陷阱”。
客单价贴近大众消费,产品又有地域特色或者品类创新,比如宝珠奶酪做“酒酿+酸奶”,懒山碗用云南本土食材。
它们不搞虚头巴脑的营销,而是靠产品和性价比说话,这才是现在市场最吃的一套。

总的来说,Blueglass的困境,其实是现制酸奶赛道从野蛮生长到理性回调的缩影。
之前赛道火的时候,不少品牌只顾着圈钱、拓店,忽略了产品本身和性价比,现在遇到困境也在意料之中。
未来赛道的机会,肯定在性价比和差异化上。
老品牌要及时转型,找到新的盈利点;新品牌要靠特色站稳脚跟,不要盲目跟风高端。
对消费者来说,赛道理性发展是好事,能吃到更实惠、更优质的产品。
对品牌来说,摒弃短期的网红营销,回归产品和场景本质,才是长久之计。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