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一到,街头巷尾总是安静了不少。清晨拉开窗帘,外头白茫茫一片,偶尔有一两个穿着羽绒服的人蹒跚地走在公园的小道上,呼出的白气在寒风里一会儿就散了。

有人说,这么冷的天谁还愿意出门动弹?可偏偏有不少老年人坚持着每天出门走几圈,像是一种习惯,也像是一种生活的仪式感。
有些人觉得冬天还是多躲在家里暖和,省得感冒、摔倒、受寒。确实,这么说也没错,但完全不动更是个大问题。长时间窝在屋里,血液循环变慢、关节僵硬、情绪压抑,对身体没一点好处。尤其是到了六十岁之后,不动更容易出毛病。冬天散步对身体好不好,其实关键看怎么散、什么时间散、在哪散。

医生们普遍认为,只要掌握住正确的方法,冬天出门散步非但没坏处,反而是老年人维持健康的一种好方式。只是散步这件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事,里面藏的门道其实不少。一不注意,可能就把本该有益健康的散步,变成了伤身的“坑”。尤其是过了六十岁,散步的时候有三件事真不能忽视。
别看冬天的阳光不那么强,照在身上却是暖和得刚刚好。其实太阳出来以后,紫外线开始活跃,有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这对老年人强健骨骼非常重要。
很多老人骨头脆,轻轻一摔就骨折,跟缺乏维生素D和钙有直接关系。冬天又冷又容易阴天,这种合成过程本来就难得,抓住太阳出来的时间再去散步,起码多给身体一点合成维生素的机会。

而且清晨气温低,空气湿度大,血压容易波动,正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间段。不少医生都强调,清晨五六点这种“习惯性早起”式的散步,风险其实很高。尤其是冬天,寒冷刺激血管收缩,容易诱发心梗、脑梗。
要说几点出门合适,那得看各地气温变化,总体上建议是太阳升起来,地面稍微暖一些的时候再动身,大概是早上九点到十点之间。这时候空气质量也相对好一些,阳光暖和,人也不那么僵。
说到空气,不得不提散步的地点选择。老年人喜欢走小区、去公园,有的人还热衷于爬小山、绕湖边溜一圈。看似都是不错的选择,其实细看起来,也有不少隐患。最重要的一点是地面防滑。

冬天早晨常有霜、结冰,哪怕是一条看起来平整的水泥路,也可能暗藏湿滑的地方。一脚踩滑,对年轻人来说可能拍拍屁股爬起来,但对老年人,那就是股骨头坏死、髋骨骨折的风险。
另外空气也要讲究,最好别在人多的马路边上走。汽车尾气多,PM2.5浓度高,吸进去对呼吸系统不好。尤其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老人,一旦刺激到气管,可能引发咳喘加剧。
选择那些树多、开阔、空气流通的地方,像大一点的公园、绿道,就挺合适。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以考虑室内的步道或健身房,但得确保空气流通良好,不然一样不舒服。

不少人对散步的理解是走得越多越好,一天一万步才算健康。其实这个标准放在年轻人身上都未必合适,更别说老年人。过了六十岁,身体机能在退化,关节、心肺功能都不像年轻时候那样能扛。盲目追求步数和时间,很容易累过头,甚至可能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心脏骤停。
专业数据显示,老年人每天的适宜步数大约在六千步以内,按照速度算,一次大概走二十到三十分钟就够了,慢一点也没关系。

关键在于“慢、稳、短”。慢,是指速度不要太快,散步不是竞走,不需要大跨步急匆匆;稳,是注意步态要平衡,不要东倒西歪;短,是每次时间别太长,尤其冬天更要控制好强度,宁愿一天分两次走,也不要一次走太久。
另外,穿衣、鞋子的选择也别忽视。鞋子最好是防滑底、有包裹感的运动鞋。衣服要保暖但不能太厚重,走起来不方便。脖子、手腕这些关节部位也得保护好,防止寒气侵入。
散步前简单活动下关节,别一出门就猛走。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人,像高血压、冠心病,出门前最好量一下血压,带上急救药物备用。

冬天的空气虽然冷,但走在阳光下,听着脚下雪“咯吱咯吱”响,整个人也会变得轻松不少。对于那些容易心情低落、冬季抑郁的人来说,这种日常性的散步,其实也是心理层面的调节方式。人在动的时候,大脑会释放一些让人愉快的化学物质,比如多巴胺和内啡肽,这些能缓解抑郁、改善睡眠。
而从临床数据来看,长期坚持冬季适度散步的老年人,在一年内的慢病复发率比不运动的人低了15%左右。这是中国社区健康研究中心对北方五城市老年人群体进行的随访调查中得出的结果,样本覆盖超过两万人,数据足够有参考意义。不是说冬天散步一定能防病治病,但对老年人整体健康的正向影响是确定的。

还有一点得说说,有些老人习惯一边散步一边听广播、玩手机,注意力不集中。这其实挺危险的。冬天本来地滑,一不留神容易摔;再加上注意力分散,摔伤几率就更高了。散步时最好放空,专注走路本身,观察周围环境,也是一种安全防护。
不少子女担心父母冬天出门会冷、会摔,索性不让出门。其实这样只会让老人变得更虚弱。只要注意方法,像时间、地点、强度这些关键点把握好,散步是帮助他们延缓衰老、增强免疫、改善睡眠的一个非常简单又实用的办法。关键在于别贪多,不要想着一口吃成胖子,哪怕每天只走十五分钟,也比一整天坐着强太多了。

老年人的健康不是靠几瓶保健品撑出来的,而是靠每一天的点滴积累。冬天确实冷,但只要动得合理、走得安全,身体自然会慢慢地跟着变好。年纪大了不怕出门散步,怕的是不会走、走错路。有些时候,所谓养生,其实就是选择一种合适的方式去动起来,去和身体好好相处。
天冷了,外头风吹得狠,衣服穿厚一点就好;地滑了,鞋子换成防滑底的就行;身体有点不舒服,走慢一点、少走一点也没问题。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可能就是让老年人多活几年、活得好一点的关键。

动得对比坐着强,走得稳比走得快更重要。日子得慢慢过,散步也得慢慢走。不是为了锻炼而锻炼,是为了活得更轻松一点。懂得照顾身体,就是最好的养生。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老年人健康指南[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1.
[2]张小红,李世恩. 冬季锻炼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14): 1746-1750.
[3]刘明强. 老年人日常活动对骨密度影响的研究[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3, 29(4): 512-516.
[4]王东,孙晓梅. 冬季空气质量与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24, 44(3): 811-818.
[5]赵宇,韩瑞雪. 老年人步态稳定性及跌倒风险分析[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3, 42(1): 20-24.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